比较适宜吉林省普遍示范推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443379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适宜吉林省普遍示范推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比较适宜吉林省普遍示范推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比较适宜吉林省普遍示范推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比较适宜吉林省普遍示范推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比较适宜吉林省普遍示范推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适宜吉林省普遍示范推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适宜吉林省普遍示范推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适宜吉林省普遍示范推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2007-5-18原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马骞访谈录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以秸秆覆盖地表,免中耕播种,深松及病虫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保护性耕作正在吉林省逐步得到重视,试验示范深入进行。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是节本增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是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以及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措施。遵循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近些年来吉林省广袤松辽平原黑土地延续多年的耕作技术模式,普遍存在着造成土壤有机质的下降,蓄水保墒能力的减弱,扬尘、风沙的连年严

2、重等问题,能源消耗的快速增加,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必须对现有耕作技术模式进行系统的总结反思,努力改变固有的传统垄作耕法,因地制宜,并积极大力示范推广适合我省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针对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在今年4月全省春季农业现场会期间,长春市农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研究员李社潮,长春市农机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农艺师孙锐,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姚淑先等,与几十年在吉林省中西部从事耕作制度研究,苗带重型镇压器、多功能播种机发明人,原吉林省农科院机械耕作研究所研究员马骞,进行了座谈探讨,在五、一期间做了深入的交流。问: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农业机

3、械化重点技术,根据我省目前耕作技术现状和机具装备结构,您对这项技术的推广怎样看。马老:在21世纪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我省重点推广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这样的重视,并正在有序地进行推进,我感到这是一件对农民、对国家、对社会、对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说心里话,这是我几十年来全身心致力于研究事业,是近十年来竭尽全力,呼唤的事情,能有这一天,我非常高兴。问:据了解您十几年前就在我省中西部进行改善旱作农田生态研究与高产技术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耕作体系研究,实际上就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请把这一研究情况介绍一下。马老:好的,为了彻底改善我省中西部旱作农业的技术落后状况,解决旱、薄、粗的问

4、题挖掘现有耕地的增产潜力,探索持久的农业发展路子,1987年在省科委的支持,我们就开始在我省最西部,气候最旱、土壤最贫瘠的洮南西部设定基地,多专业结合,进行实地实验,最后拿也了一套能改善并保护生态环境,能用于大面积生产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持久、高产、高效、低投入、无污染的新型旱作耕种技术体系和先进配套机具,就是适合于国情、省情,不同于国外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针对东北的传统垄作耕法,在五、六十年代推广过深耕,七十年代推广过深松耕法,这些年已很少采用,八十年代中后期普遍推广以秋季为主的机灭茬整地方法,替代了秋季整地。1995年和1997年的严重干旱,以及1996年我省西部由于秋季大面积灭茬雨水

5、少造成第二年春季播种前后持续多日的沙尘暴。很可惜,当时只是少数人认识到了这是耕作技术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因此说对我们固守的传统垄作耕法不加以改进,不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薄的问题,与土壤和谐共存的问题,我们的农业就不可能持续大发展,就要受到自然的报复。问:您所研究成功的新的耕作体系核心内容有哪些方面。马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基点长期存在的旱、薄、粗,生态环境退化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对传统耕作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改革中,把改善生态技术与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农艺改革与工程技术创新统一起来,建立起符合生态农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耕种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起以亚超深松为主的,

6、提高有限降水利用率的蓄水保墒技术;2、确立一套抗御春旱确保全苗的技术体系;3、建立松紧兼备的合理耕层与定位耕种系统;4、提出以无机肥均衡施肥为主,更多地自生成有机质,进行还田,增进地力技术;5、留茬耕作和秸杆还田技术;6、农机农艺紧密结合为一体,成功地生产出保证现代新农艺要求的新型配套农具,有2BDJ型多功能播种机,1YMZ苗速重型镇压轮和深松机等。问:可以具体介绍一下。马老:好的。新耕作体系是在传统耕作体系基础上做了重大革新,主要内容有:1、为了治旱增加了亚超深松措施,深松深度为35厘米,深松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每34年全面深松一次;另一种方式是条带深松。深松地能充分接纳夏季的暴雨,使它保存

7、在0150厘米土层中,在全部耕地上形成巨大土壤水库,做到伏雨春用、旱用,减少干旱损失。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比不深松的地0100厘米土层中可多积蓄3552毫米的水分。020厘米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加了2.347.18%,做到了天旱地不旱,为抗春旱保全苗和作物高产奠定了基础。2、在耕层储水的基础上采取了一整套利用自然土壤蓄水和供水能力。春季不坐水保全苗播种技术,运用北方旱地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即冬季土壤结冻过程,在550厘米土层中,凝结了大量冻结,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保住这部分水分,春季不用动土,播种时采用除茬分土,窄开沟、接墒下种,复湿土,苗带重压提墒等措施,就能保证在一般春旱条件年,作物出苗所需的水分,做

8、到适时播种、一次保全苗。3、建立起具有较高调节水、肥、气热及生物功能的松紧兼备的耕层构造。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全松或全紧耕层都存在着自身的缺点,满足不了作物的多种需求,只有紧兼备的复合耕层才能协调土壤对作物所需水分养分的供求关系,获得壮苗增产。通过深松和苗带重镇压等措施建立起合理的耕层。通过定位耕作较长的保持这一特点,达到抗旱、保苗、苗齐、苗壮、生育快、成熟早、抗倒伏和优质高产目标。4、薄是半干旱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第二方面限制因素,为了治薄,根据旱区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少这一事实,只靠系统内的营养物质循环不可能大幅度增产,因此新体系,把加大土壤营养元素投入量放在第一位,按均衡施肥原则,增加化肥投入

9、量,以无机生有机。大量增加有机物的还田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持久增产。示范田大部分采用均衡施肥,部分地块进行了秸秆还田,庄稼生长整齐与对照田相比差异显著的,植株鲜重(510叶期)相差一倍多,作物的抗旱、抗涝、抗寒、抗病虫、草害及抗倒伏能力均有显著增强。每公顷多投入140150元,可增产玉米3000多斤,大豆1200斤左右。5、新耕作制把留茬耕作和秸秆覆盖还田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秸杆还田不仅能增加土壤肥力,还能防止水土流失,抗风保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通过留茬耕作来还田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有机质培肥,改善土壤生态功能的方式。6、创新了适合东北使用的与新耕作体系配套能满足各项高

10、新农艺要求的新型农具:2BDJ型多功能精播机,1YMZ重型苗带镇压器和专用深松机等农具。做到了农机创新和农艺改革统一协调发展。“2BDJ型多功能播种机”能播种玉米、大豆、高梁、谷子、绿豆、蓖麻等多种作物,可单粒下种,实现亚精密播种,做到侧位深施肥,做到多品种肥分施,备有多种开沟器,满足保护性耕法、茬地播种、抗旱播种、窄条、宽条及单粒播种要求。并且操作容易,换种换肥方便,该机开沟深浅一致,下种下肥准确,克服了目前播种机存在的六大缺点,可把目前播种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抗春旱保全苗及增产效果保护生态环境作用十分显著。问:根据您的介绍,您们研究成功的这种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与高产技术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新

11、耕作体系,我们认为其核心内容完全符合农业部提出的东北区域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模式,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在我省的具体化,实用化。请您在详细 介绍一下这种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模式。马老:新耕作技术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耕作模式是,垄作深松机进行全面亚超深松,深松深度为35厘米,同时进行耙耢整地达到播种要求状态根茬散落地表就地还田,同时起到防风保土作用,春天不再整地,用特制的多功能播种机进行播种。实行窄开沟,接墒下种,侧深施基肥,播后用重型苗带镇压器镇压,形成松紧兼备的种床及根床,经过镇压提墒、确保全苗。该机可分别施种和基肥,基肥达到侧深施,满足高产施肥要求。这种模式便于与东北的垄作管理接轨,可按常规办

12、法进行中耕,也可实行化学灭草,减少中耕,但必须进行一遍起垄作业,形成垄形,为下一年播种创造条件。第一年作物收获后留茬越冬,起防风积雪保土作用。第二年播种前,对根茬与目前的灭茬相比较进行简单处理,将残茬推进垄沟。这种模式利用垄作优点进行秸杆还田时,秸杆散落于垄沟起良好的保墒作用,播种时用特制的开沟器将留在垄台的杂物、草籽和干土堆至垄沟,清理好后再起垄,第三年甚至第四年均可照第二年的管理办法进行。这种耕法实行定位耕作管理,播种部位可长期保持适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态,而不被坏。深松的效果也能较长地保持,便于实行少耕作业。这种耕法是继承了传统垄作优点,适于作物生长,能促进高产,同时可充分减少耕作量。仅机

13、灭茬一项,就可节省用油三分之一多。第二种耕法模式是,条带种植深松留茬耕法。这种耕法适于在风蚀严重的地区推广,有利于保护农田防风蚀和水蚀充分接纳降水,减少耕作。具体做法是第一年播种时,种出宽窄行,即宽行95100厘米,窄行4050厘米,形成大小垄距,雨季前在宽行进行深松,深度3035厘米,宽度为70厘米左右,秋收前后拖平,即为第二年播种备好种床。宽行经过深松可大量接纳降雨,建立土壤水库。收获后留茬,直到第二年深松时才将其除掉,就地还田。根茬在冬季起到防风、积雪、保土、保水和春季保苗的作用,第二年在头年深松过的宽带上,播种两行玉米行距4045厘米,形成新的大小行,播种的苗带有上一年深松的基础,蓄水

14、多,保墒良好,对保苗十分有得利,这种模式用多功能播种机播种,能达到窄沟接摘下种,镇压提墒,创立松紧兼备的根床种床,达到一次保全苗和高产、高效、省力的目的,为建立保护性耕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问:请您谈一下这项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运用的效果。马老:这项新的耕作技术模式,1993年起,已在吉林省中、西部农村进行了多年示范推广。实践证明实施新技术可把现在的粮食生产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独特的和显著的抗春旱保全苗、促壮苗,增加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环境的效果,深受农民欢迎,迫切要求使用新耕法。2001年,我省遭受了特大春旱威胁,该耕作方法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平顶山村示范,共播种了22.4公顷玉米,凡是采用

15、该项技术模式播种的地块全部一次出全苗,保苗率均在95%以上,而用其它播种机和刨埯坐水播种的地块,均未能保住全苗,保苗率仅有2075%,苗情老少三辈。新旧技术的苗情大不一样,形成鲜明对比。农机户申成使用新式播种机在大旱之年保全苗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许多农民前来观看,并要求采用这项技术,购买多功能精播机。这个耕作模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仅以改变原秋季10公分以上机灭茬,为春季56公分浅灭茬原垄播种,仅此一项全省每年可节省柴油数3000多吨,节本达几千万元,单台机车节省油料在300元以上。问:简要概括一下您研究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就是装备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灭茬机及喷

16、药机、播种机、重型镇压器,以及大型拖拉机配套的深松机,作业模式是:秋季玉米适当高留茬,春季浅灭茬,原垄多功能播种机播种,机喷药灭草,进行一次起垄作业,五年内进行一次全面深松。这样既减少了作业环节,降低了投入,又动土少,留茬防风、防风蚀,人为创造一个防风蚀的垄作小环境,充分利用了天然降水资源和秸杆、杂草有机质,培肥地力,合理施肥,达到了苗齐、苗壮、稳产高产,保护土壤的目的。这是一种比较适宜在我省示范推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马老:对的。但是,这种技术模式,由于示范面积还比较少,宣传力度不够,尚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 ,影响这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亟待我省更多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把这项造福农民、造福社会的新的耕作技术得以推广应用。通过对马骞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