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441135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1.学习图形变换的重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摸索和结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均有多次的操作过程,这减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先是请学生用一种三角板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进行观测、交流。接着,出示教材35页的两幅图,请学生在方格上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进行操

2、作,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措施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进一步体验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这样,就可以将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简朴图形的变换,当学生熟悉了这些变换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可以少某些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本次教学设计是合理的. .在课堂上,我重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浮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一种图形通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措施.因此,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浮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措施.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规定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

3、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体现. 3.就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精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特别是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精确.在此后的教学中,要故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4学生在分小组进行摆七巧板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只看别的同窗摆,听同窗说,我觉得这样也是可以的,不必规定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复杂图形的变换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一、教材与知识点的对比与区别。1、对比新版教材知识设立与老式教材的区别。有关数论的这部分知识是老式教学内容,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同步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内容的划分,还是

4、从微观方面具体内容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因数与倍数”的结识与原教材有如下两方面的区别:()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测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因素何在?教师必须要认真研读教材,进一步理解编者意图,才可以对的、灵活驾驭教材。因此,我通过学习教参理解到如下信息: 学生的原有知识基本是在已经可以辨别整除与余数除法,对整除的含义有比较清晰的结识,不浮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她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 、相似概念的对比。(1)彼“因数”非此“因数”。在

5、同一种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的,与“乘数”同义,可以是小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与此前所说的“约数”同义,说“X是X的因数”时,两者都只能是整数。 (2)“倍数”与“倍”的区别。 “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我们可以说“15是0.3的5倍”,但不能说”1.是.3的倍数”。我们在求一种数的倍数时,运用的措施与“求一种数的几倍是多少”是相似的,只是这里的“几倍”都是指整数倍。二、教法的运用实践、“因数与倍数”概念的数的应用范畴的规定直接运用讲述法。对与本知识点的概念是人为规定的一种范畴,因此,对于学生和第一接触的印象是没有什么可以探究和摸索的规定,

6、并且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因数与倍数”的运用范畴就是在非0自然数的范畴之内,与小数无关,与分数无关,与负数无关(虽没学,但有小部分学生理解)。同步强调非0由于0乘任何数得0,0除以任何数得0。研究它的因数与倍数是没故意义。我得到的经验就是对于数学当中规定性的概念用直接讲述法,让学生清晰明确。因此,用直接导入法,先复习自然数的概念,再写出乘法算式3*4=12,阐明在这个算式中,3和4是12的因数,12是和4的倍数。、在进行延续性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探究怎么样找一种数的因数和倍数,在板书要讲究一种格式与对称性,这样在对学生发现倍数与因数个数的有限与无限的对比,再就是发现一种数的因数的最小因数是1,

7、最大因数是它自身。一种数的倍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自身,而没有最大的倍数。这些都是上学时应当要注意的细节,这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本单元重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会根据需要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难点:看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结识了某些简朴的立体图形,已经可以辨认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本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8、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边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她立体几何图形的基本。此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多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本。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处在起步阶段,常常浮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为此我重要采用两个措施。第一,充足运用教具以及师生亲自动手做了许多学具,有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表面积展开图、无盖的正方体、两头空的长方体以及若干个小正方体,通过实物、教具,给学生充足观测和实际操作的机会,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物体,丰富学生脑中的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第二,让错误引起发明,善

9、待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说理”“讲理”的机会,充足挖掘错误中的合理因素,在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引导学生走向发明、走向成功。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学习目的 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结识真分数与假分数,懂得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 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 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纯熟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6 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

10、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学习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课上学生反映都不错,习题也都是些基本题,完毕得蛮好,但在综合练习(单元测评与单元测试)中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有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透的;有计算成果忘掉约分的;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时,更是有点理不清头绪,总量该用单位“”表达的却用品体数量,总量该用品体数量表达的却用单位“1”。通过进一步地分析,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仍有一部分学生还是理解不透

11、。我坚信目前她们临时不会的,等她们再长大某些的时候自然会学会的。第五单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第一学时。这个学时的教学内容比较建简朴,是对分数在相似分母的状况下进行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下面是我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摸索、动手操作、合伙探究等计算措施的练习机会,同步协助小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突出了如下某些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建构运算图式。新课标所规定: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

12、问题的过程与措施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因此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教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而是引领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积极地操作实践,并进行必要的合伙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特性,形成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本课以分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或折纸,边涂、边想、边算,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结识,在头脑中逐渐积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在与她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一种基本的运算图式也得以积极建构,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在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摸索之后,学生已能用自己朴素的言语对运算措施加以表述。学生正是借助直观图形来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

13、律,最后达到挣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可以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同步也在摸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积极学习。数学课程原则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测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平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朴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分吃西瓜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

14、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积极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积极摸索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变化了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老式做法,所有的例题和部分练习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让学生在恰当的生长点上顺利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措施及算理和认了分数及理解其意义的基本上学习的。本节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四道题,复习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算理,又在复习分数的意义中引入猜想,通过习旧

15、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第六单元简朴的记录教学反思简朴的记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数据的收集和整顿,通过这一情境活动的逐渐进一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用数学措施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密切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本堂课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记录、交流,课堂上流露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

16、师是自己朋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说敢想,敢于体现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会把某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顿,填写成简的登记表,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总之,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教学形成了对该类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观测记录图表自主摸索制作过程制作记录图分析记录图解决问题。反思这节课的局限性重要是:(1)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某些,发言面可以再广某些。在学生制作条形记录图时,除了现场记录的内容,还可以增长某些分散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挑选同一类型的数据制作记录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