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441034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咬文嚼字,从“大美”中悟大爱 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片段【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片段】师:读了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请谈谈你从整体上感觉到的它们的不同。生:小石潭记是纯粹的情景交融,而岳阳楼记既有情景交融,又有单独的记叙段、描写段、抒情议论段。生:小石潭记作者的情感的变化很微妙,而岳阳楼记作者情感的变化跌宕起伏。生:小石潭记的主色调有些忧伤,而岳阳楼记的主色调很开朗鲜明。生:小石潭记很“小”,旅程很短,景点很小,作者情感很细腻,是一种“小美”。而岳阳楼记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是一种大美。(特别记忆:这句话是王梦雨同学说的,太经典了。我们基础不好但是一直在努力的王梦雨越来越有灵气了。向她敬礼。)师:同学们真

2、有洞察力!岳阳楼记是一种典型的“大美”。范仲淹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传递这种大美的呢?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个问题来探讨。请同学再此朗读,圈点勾画,不要讨论,独立思考,然后畅所欲言。(生高声朗读)生(沈丹婷):作者写的景物本身就很大。我是从“衔远山,吞长江”看出来的。师:注意咬文嚼字,分析感悟有理有据,不能只说结论。生:“衔”字和“吞”字很有气魄。生:为什么有气魄呢?还要深入。生:能够把山衔着,把浩浩荡荡的长江吞进肚子里去,还不够气魄吗?师:哦,是吞进肚子里面去吗?生:应该是互相吞吐。只有洞庭湖和长江都浩大的时候,才用这个词。师:我想如果我来写,我就写“连远山,接长江”或者“咬远山,吃长江”,如何?

3、生(王悦):不好。“衔”和“吞”有动态,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水波动荡的感觉,“连”和“结”就没有动态美了。“咬”和“吃”给人的感觉很凶恶,不美。而且“咬”和“吃”也没有“衔”那么悠闲大气,雍容大度。(中途不断组织引导学生朗读关键词语关键句,略,朗读一直贯穿全课,下文也略)生(杨森瑞):我觉得不应该忽略“山”是“远山”,山是联绵不绝的。洞庭湖和联绵不绝的山连接在一起,更显阔大。师:很有见解!同学们再联系前后文看看。生:作者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这个“一湖”让我感觉特别有气魄,作者对洞庭湖充满了肯定。如果改成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意思没有变,但是气魄就差了。师:这叫做数词传神,

4、一词传神。生:作者称巴陵为“胜状”、“大观”,这些词语都让我感觉到是一种大美。师:是。有规模的美才能称为“大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这么来的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名应赐大观园。生(梁明媚):我从“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也感受到大美。“北”和“南”表达出了地域的广大。“通”和“极”更让读者感觉无边无际。师:让地域的大来表达大美,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大家再找一找,品一品。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生: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生(吴语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就从高低远近的角度把空间距离拉得特别大,更显示出无论处于何种境界范仲淹都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情怀。生(周

5、子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下”这个词语的应用,它让我们感受到无限广阔的生活世界和无限广阔的内心世界。师:说得太好了!后来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让无名手书“天下”二字,说不定也是受到了范仲淹的启示呢。生:还有反复出现的“忧”和“乐”,似乎写尽了人生的所有情怀。师:“进”和“退”也几乎是人在生活中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人生百态都写尽了。生(龙天河):刚才同学们说的句子都能够让我们直接感受到范仲淹心胸的广大,觉得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但是我从“予观夫巴陵胜状”这句中也感受到范仲淹的高大。因为“予”在“巴陵胜状”的衬托下似乎也变得高大了。师:这样的感受

6、很独特啊!这里面有正衬的效果。就像用青松高山衬托英雄的高洁挺拔一样。(后来想到应该这样点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我见岳阳湖多雄壮,料岳阳湖见我也如是。可惜当时没有能够反应过来)生:“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时间很长。生(杨珮璇):“浊浪排空”也让我感觉境界很阔大。师:请咬文嚼字。生:“浊浪”很有气势。生:“排”字非常有力量。师:改成为“浊浪击空”如何?生:不行。“排”有排山倒海之意,而“击”就是那么一下子,力量有,但是地域太狭窄了。师:这让我们想起毛泽东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横”字的气魄。生:还有文中选择的意象“山岳”、“商旅”、“日星”、“虎猿”等等都很大。师:是啊,如果不是

7、“虎啸猿啼”而是“鸡飞狗跳”,你可以比较,浩然之气就少得多了。(生读,全班哈哈大笑)生:还有“萧然”的是“满目”,感慨是感慨到“极点”,也是一种大。生(冉雪立):“静影沉璧”居然也让我感觉到大,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师:结合前后句子来分析。生:月影要像沉入水中的璧玉,水面就必须特别平静。师:这个时候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水面确实很安静。生:“皓月”让我感觉月亮特别大,特别白特别饱满。师:这里没有波澜壮阔惊涛骇浪,但是我们还是感觉到一种大美。就如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生:而不言。师:对啊,宁静中也能创造大美,心灵的回声虽然无言但是常常也能震天撼地。师:会不会有人觉得沙鸥、锦鳞、岸芷汀兰是小的

8、呢?生:这些景物确实都不大,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它们是聚合到一起形成了规模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翔集”“郁郁青青”的壮观了。师:有见解!(课后想到应该这样来点评:景语皆情语,如果不是心胸的阔大,心态的乐观,同样是鸟,那可能就是“拣尽寒枝不肯歇,寂寞沙洲冷”的鸟了)师:能说说文中的人之“大”吗?生:范仲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没有他豪迈的心胸,就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生: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大人”,虽然遭到贬官,但是第二年就能够让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师:滕子京也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个“多”字很

9、重要。这一类人很“多”,范仲淹这样写,用“多”来反衬出了像他们这样心忧天下的人很少。师:太少了啊!所以,范仲淹才在最后感叹到:微斯人,吾谁与归?(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师:同学们,这是一种人生的寂寞感,其实这里边也有大。生:范仲淹很寂寞,他的周围就很空旷。师:空白越多,寂寞感越深刻,伟人的选择就显得越发的可贵。师:少与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讨论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想到了鲁迅的自序中的名句: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篇文章在学习藤野先生的时候我作为拓展材料给学生读过。没有时间在课堂上提起,但

10、是,学生心中应该有烙印的。或者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豁然贯通的)师:是啊,同学们,我们在抗震救灾的这个时候来学习岳阳楼记,大家的感受应该更深。在民族的大灾难面前,不是“微斯人,吾谁与归”,而是大灾有大爱,大灾出英雄,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无数人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文字但愿能够给大家的心中增添更多的浩然之气。希望同学们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人”,有大胸怀,大眼光,大气魄,大追求。(因为没有时间了,我推荐的二十句有“大情怀”的爱国名句没有能够拿出来,放在了第二天早上的积累时间让学生们读一读,背一背。这些诗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需待合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