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历史教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43764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历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集体历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集体历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集体历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集体历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历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历史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张光辉 使用者:高一历史年组 时间:课 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我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农业的起源、黄河和长江两大农耕系统的形成、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等。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先民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勤劳、奋发的历史,引导学生关注三农问题。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逐渐提高,理解经济的基本特点。难点:“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及其对中国古代

2、社会经济的影响。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 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农业?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教学过程】一、农业的起源(一)原始农业的出现: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二)种植业的地域差别:五谷地域发源地代表地农作物北方黄河流域半坡遗址粟南方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稻(三)家畜饲养业的发展:六畜概念解析“五谷”“六畜”:历史上对“五谷”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是稻、黍、稷、麦、菽(大豆),另一种是麻、黍、稷、麦、菽(大豆)。现在,“五谷”一般是作为粮食

3、的总称。“六畜”通常是指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动物。现在,也常常作为家畜的泛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农业生产工具及设施的进步(从耒耜到曲辕犁)(一)耕作工具:1、原始社会:石、骨、木制农具2、文明时代:(1)商周时期:少量青铜农具,石、木制农具是重要工具(2)春秋战国时期以后: 春秋:铁农具、牛耕的出现(意义: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战国: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铁犁用于牛耕西汉:发明了犁壁 出现“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唐代:出现了曲辕犁(特点、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二)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

4、(三国)、筒车(唐)(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原始社会大禹治水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时期漕渠 白渠 汉武帝治理黄河 坎儿井(特色)东汉时期王景治理黄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二: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三、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一)表现:刀耕火种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铁犁牛耕男耕女织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后)(二)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的出现自耕农经济1、特点:(1)生产规模狭小(家庭为单位)(2)分工协作简单(男耕女织)经营方式(3)产品用途:自给自足缴纳赋税2、

5、优劣(1)优点:自给自足,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2)弊端:自给自足,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比较脆弱,容易破产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四、古代农业发展趋势:1、生产工具由简单粗糙到耐磨耐用(参看课后“解析与探究”思考归纳)2、生产方式由简单到精细3、农用动力由人力到畜力4、生产规模由集体简单协作到个体家庭农耕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设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形成南稻北粟这种农耕格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提示:北方以旱地为主,适合种植不需要太多水的旱作农作物粟麦,南方多水田,因此适合种植需要大量水来灌溉的水稻。由此我们可以知

6、道经济的发展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刀耕火种:指原始的耕种方法。先砍伐树木,焚烧树桩与荒草用作肥料,然后就地挖坑种植农作物。板书设计1、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从农业内部结构而言)(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耕作方式而言) 成因 发展(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从经营方式而言) 成因 特点 评价(4)地主土地所有制(从土地制度而言)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张光辉 使用者:高一历史年组 时间:课 题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7、井田制的特点及其崩溃;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2、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表现;土地兼并的趋势及危害3、租佃关系普遍化的历史过程;租佃关系普遍化所带来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 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想请一位来回答我的一个问题:你知道你们家的

8、田性质是私有的还是公有的?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农民家的自留地都是属于公有性质的。这是今天的土地所有制,那么我国古代也是实行这样的土地所有制吗?是不是,我们学了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就知道了。 【教学过程】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一)特点: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二)原因:生产力低下二、商周时期:井田制(一)内容:1、公田:奴隶义务耕种,收获全部缴给领主;2、私田:奴隶份地,上缴收获物,实物地租。(二)特点:1、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井田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

9、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2、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3、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井田制的性质。(三)性质: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与今天的土地国有制的区别:井田制实质上一种以国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各级贵族私有。而今天的土地国有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三、春秋时期:井田制走向崩溃(一)表现:1、大量“公田”被抛荒

10、2、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二)原因:1、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根本原因2、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3、各国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基本上都是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按照田地的实有数量和土地的好坏收税。这些改革虽然没有明确否认井田制规定的土地“国家公有”(周王所有)原则,但在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默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四、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战国时期1、标志:商鞅变法,以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2、意义:中国土地私有制存在了2

11、000多年土地私有制被废除的标志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新中国成立前,封建土地私有制占据统治地位,建国初期土地仍然为私人所有。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但是并没有废除土地的私有性质。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二)土地私有制的形式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其中哪种占主要地位?1、君主私有土地阅读提示:注意教材小字部分关于明朝“皇庄”的描述,认识中国古代君主私有土地的概况。2、自耕农私有土地自耕农: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在中国古代自耕农一般采用“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经营土地,在社会比较安定的情况下生活比较

12、稳定,也有着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大量自耕农的存在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条件。自耕农不是一个稳定的阶层,遇到适宜的条件他们可以上升为地主,遇有天灾人祸则可能走向破产。自耕农私有土地指的是自耕农占有使用的小块土地,是自耕农阶层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3、地主私有土地(主要)(1)主要来源:问题一:假如你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主,请讲讲你成为地主的原因。提示:原来是公卿贵族,趁王室衰落的时候占有了大量“公田”;(贵族地主)在打仗的时候立下军功,被国王赏赐了大量土地;(军功地主)你家里有很多钱,买了大量土地 (商人地主)问题二:成为地主后,关于土地你会有什么样的愿望?(

13、土地越多越好)。依照著名的“挑柿子拣软的捏原理”谁将是你触角主要摄取的目标?(自耕农的耕地)。怎样才能把广大自耕农的小块土地集中到你的手里?(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大量土地被集中的地主手里,我们叫它-土地兼并。)(2)扩产途径:土地兼并主要表现:A西汉土地买卖成为主要途径,汉武帝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宋代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兼并更加激烈;C明清时期通过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影响危害:A大量自耕农破产,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B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 C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抑制措施:A实行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北魏到唐朝前期的均田制等。a

14、.目的: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b.内容:按性别年龄分配土地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授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B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如西晋的占田制等。C清查大地主占有土地的实有数量,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如北宋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法”和明朝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等。(三)土地私有制下的经营方式: 1、男耕女织经营方式:自耕农私有土地下经营2、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私有土地下经营(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2)历程:战国:租佃方式产生;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比较普遍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3)影响使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发言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促进了农业的稳步发展。第二课时 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注意教材小字部分介绍的甲骨文中“田”字的写法“ ”,这个字由方框与“井”字构成,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