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教学设计[4].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436479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雨寄北教学设计[4].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雨寄北教学设计广宗县核桃园中学-夏增杰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并背诵诗歌;2.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3.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1.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2.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回环之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在唐代诗歌领域,有三位诗人并称为“三李”。他们分别是李白、李贺、李商隐。今天我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小诗夜雨寄北。二、朗读诗歌1.齐读诗歌,认清字音字形。2.再读诗歌,画出节奏,标出韵脚。(指名上黑板给小诗划分节奏)3.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三、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出来?(学生

2、齐答)明确:这首诗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从“寄北”一词可以看出。四、品析诗歌1.仔细观察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指名发言。)明确: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期”。2.具体品析两个“期”(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并发言。)明确:第一个“期”是指“归期”,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2)指导朗读这句诗。指名朗读“君问归期未有期”;请学生点评;再指名朗读;老师范读;请一

3、学生模仿朗读;全班齐读。3.具体品析三个“夜雨”(1)标题中的“夜雨”(学生发言)明确:点名具体的时间和天气。(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这句诗中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指名回答。)明确:巴山、秋池。“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具体地点,“秋”字点明季节。请根据这三个意象想象一幅“夜雨”的画面,动笔写一写。(学生在稿纸上写,接着小组交流,选出组内优秀的练笔,拿出来全班展示。)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最为形象?明确:“涨”字。“涨”这个字除了表示雨大、秋池水多之外,还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生思考发言。)老师补充写作背景资料: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溪)生。19

4、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李党王茂元幕府,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窘迫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夜雨寄北写于848年。明确:“涨”包含了作者这样的情感:对自己一生不得志的郁闷,对亲友的无比思念。这里又用比喻,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指导朗读“巴山夜雨涨秋池”。(指名朗读;请学生点评;再指名朗读;老师范读;请一学生模仿朗读;全班齐读。)(3)“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的景还是想象中的景?(

5、眼前的)那么“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还是眼前的景吗?(不是,是想象中的。)这句诗其实是和上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构成一幅画面,谁能理解这两句的意思? (自由发言)示例: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为方便同学们理解,老师可举例:过几天是端午节了,我们现在还在学校上课,可能就会想到端午放假时要回老家看看亲友。此时你是想念他们的。等到端午节时,我们回到亲友身边,并告诉他们:“前几天,我在学校想你的。”)从时间上来看,作者先说“现在”,再说“未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还提到了“现在”;从空间上来

6、看,作者先说“巴山”,再说“家乡”,等回到家乡时,又提起了“巴山”。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明确:这就叫“回环”。时空上的回环。指导朗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自由朗读;自愿试读;请学生点评;再指名朗读;老师范读;请一学生模仿朗读;全班齐读。)五、拓展阅读试比较这首夜雨寄北和杜甫的月夜,它们在写法上有何异同?(月夜:今夜鄜(f)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hun)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hung),双照泪痕干。)学生自由朗读月夜并思考问题。指名发言。明确:相同之处:都有借写对方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思念对方的情感;都运用了回环的表现手法。不同

7、之处:杜甫的月夜仅仅是空间上的回环,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回环。六、齐读夜雨寄北,小结课堂内容。七、板书设计李商隐君问 归期 (我答)未有期 巴山夜雨(实景) 惆怅、思念相逢的喜悦八、教学反思这是一首七绝诗,在教学的时候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的流程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1、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组织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教学。关键是问题设计,同时要知道学生处在哪个位置上。从学生的位置上看教材。创设一个有利于对话的情境很重要吧,一个前提就是要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大胆设计问题。2、“泊秦淮的第一句,这幅画面里都有哪些景物?”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比较成功。3、浣溪沙里的对偶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了突出对仗的特点,师生一问一答,分别用“我说XX”、“我对XX”的句式来对答,效果不错。下课时有学生问什么时候对对联。4、前两首讲得详细,也念了自读提示,后一首没讲,小测的效果明显前两首好。怎样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是不是后一首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呢?这几首是课外附录的古诗,要不要讲,要怎样讲呢?5、一个轻松的氛围也很重要吧,而这和平时对学生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平等的态度,眼里有学生,学生才会想出“在雨夜里朋友在等信”这样的情景。6、分析诗歌的意象对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性有很重要的作用。此首诗里就是“夜雨涨秋池”和“共剪西窗烛”的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