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关心学生.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435998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爱心关心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爱心关心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爱心关心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爱心关心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爱心关心学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爱心关心学生 做爱心传播者学习吴邵萍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吴邵萍同志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一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7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吴邵萍的眼中,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吴邵萍的事迹震撼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典范。在吴邵萍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

2、的荣辱观,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小学生也有自尊心,喜欢“受宠”。特别是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师要想在学困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取得他们的信任,就要从感情上亲近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隔阂,溶入他们的圈子。学困生很少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温暖,在家庭和学校常遭到冷遇和歧视。在工作中我们应关心和爱护他们,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们,他们才会把老师当做知心人。此外,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对他们的点滴成绩也要及时加以肯定,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启发,诱导他们自觉的同自己的错误展开斗争。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课外辅导来提高学

3、习成绩。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组织参加文体活动,解放其被束缚的心境。 好学、勤学是吴邵萍老师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新时期的教师告别了“教书匠”时代,从称职到优秀,教师对于专业发展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富于创新精神是新时期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需要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我们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的自身特征和学习背景是组织教学的首要准备工作。约翰.杜威曾说,教学就像销售商品一样,如果没有人卖,那就没有卖出去,如果没有人掌握,教师就不是在教学。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学生的设计不同的学习方

4、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像空间,这种思维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从某种角度看存在一定合理性。创新意识萌芽于独立自主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首要是尊重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思维不受禁锢,从提问方式到课堂作业的设计及评估、反馈,这些都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进行精心设计,在实践后反思修改,以期在更大程度上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吴邵萍同志从教27年来从不间断学习,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就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

5、。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我们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从吴老师的身上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在吴老师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要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用自己的爱心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做一名孩子喜欢的好老师,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