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42851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宋代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宋代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代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代对古代青铜器的收藏和研究,一方面是审美情趣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寄托了士大夫阶层“回向三代”的政治理想。古器物学在上层与礼制改革相结合,逐渐渗入礼学传统之中,改变着士大夫对“古”的认识,导致徽宗和高宗两朝大规模的复古运动,最终使古器形制成为国家祀典用器的标准。同时,古器物学的成果也向民间扩散,并与民间固有的工艺传统相结合,创造出一批独特的仿古器物1。在制作仿古器物时,必须有具体的“样本”根据,当时人称之为“样制”、“样式”或“图样”。宋代仿古制作的“样本”究竟从何而来,如何逐步形成固定的制度,古器作为“样本”如何在仿古制作中发挥作用,这些都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一从三礼图到博古图北宋时期,朝廷

2、制作礼器的样本是宋初聂崇义的三礼图集注。聂氏三礼图继承了汉唐经师对于“三礼”名物制度的认识,其特点是从文献出发,通过经文和历代注疏来复原上古礼器。这样就难免出现很多望文生义的想像,以今人的眼光看来,其中荒谬可笑之处比比皆是。宋初将三礼图定为朝廷礼乐制作的范本,并图绘于国子监讲堂之壁,享有权威地位,但学者范围内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三礼图的问题,在传统经学体系内是无法解决的,必须求助于新的知识背景。宋代金石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因此从一开始就担负起了更新传统礼学的任务。宋代古器物学的先驱刘敞就是一位礼学专家,“朝廷每有礼乐之事,必就其家以取决焉”;他收藏先秦彝鼎数十件,经常说:“我死,子孙以

3、此蒸尝我。”2他在先秦古器图的序言中明确指出,“礼家明其制度”应是古器研究的目标之一3。刘敞之后最重要的古器物学家吕大临,是理学家程颐的弟子。他博语文教学论文http:/ 高宗朝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高宗即位于兵革之际,急需通过国家祀典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建炎二年(1128)八月,“诏令东京所属搬取起发祭器、大乐、礼神真玉、朝祭服、仪仗法物,赴扬州行在,应副郊祀大礼。”17这次大典,使用的是东京搬来的金人劫余之物;这些礼器多是徽宗时改作的产品,南宋人称之为“新成礼器”。建炎三年金兵南下,高宗仓皇渡江,礼器仪仗尽皆抛弃。待到绍兴元年(1131)举行明堂大礼时,所有祭器只能重新制造。此时朝廷手中甚至没有任何“新成礼器”的图样,不得已只好重新搬出三礼图18。经过徽宗朝轰轰烈烈的复古运动,却又回到三礼图的老路上,这是皇帝和士大夫都无法接受的。于是,千方百计搜寻“新成礼器”样本,就成为高宗朝礼制建设中最重要的任务。绍兴四年(1134),又值举行明堂大礼之年。四月,礼部侍郎陈与义等上奏:“今来明堂大礼所用祭器,系令太常寺画样,令临安府下诸县制造。本寺契勘新成礼器,昨除兵火后常州缴纳到簠并壶尊、山、牺罍各一外,其余尊罍笾豆爵坫并簠之类,并无样制,亦无考古图册照据。今来未敢便依绍兴元年明堂大礼例,画竹木祭器样制。”诏依绍兴元年明堂大礼所用三礼图样制造。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