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42433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 号201021060121经济学院学年论文题 目: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学生姓名:漆梨霞指导教师:张新平职 称:讲师2013年3月11日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学院:经济学院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学生姓名:漆梨霞 学号:201021060121 项目分值优秀(100%x90%)良好(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评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写作态度15写作态度认真,研究作风科学严谨。保证论文完成时间并按任务书中规定的进度开展各项工作写作态度比较认真,研究作风严谨良好,能按期圆

2、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写作态度尚好,遵守组织纪律,保证论文时间,能按期完成各项工作写作态度尚可,能遵守组织纪律,能按期完成任务写作马虎,纪律涣散,工作作风不严谨,不能保证论文时间和进度调查调研20调查调研方案可行,开展和取得的效果很好调查调研方案可行,开展和取得的效果好调查调研方案可行,开展和取得的效果较好调查调研方案基本可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调查调研方案基本不可行论证能力30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文表现出对实际问题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文章材料翔实可靠,说服力很强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对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文章材料比较翔实可靠,有一定的说服力观点正确,论述有理有据,对实际

3、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材料能说明观点观点正确,对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材料基本能说明观点基本观点有错误或主要材料不能说明观点创新10有重大改进或独特见解,有一定实用价值有较大改进或新颖的见解,实用性尚可有一定改进或新的见解有一定见解观念陈旧论文撰写质量及规范化25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语言准确、生动,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用计算机打印成文结构合理,符合逻辑,文章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文字流畅,符合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用计算机打印成文结构合理,层次较为分明,文理通顺,用词比较准确,达到规范化要求,书写比较工整,用计算机打印成文结构基本合理,逻辑基本清楚,文

4、字尚通顺,达到规范化要求内容空泛,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错别字较多,达不到规范化要求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作者:漆梨霞 指导教师:讲师【摘要】 中医药是甘肃省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最具潜力和可以有所作为的行业。中医药在我国起源很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绿色生态价值在人类健康需求的发展的今天来看,无疑是具有战略性的产业。而甘肃省中医产业却是欲振乏力,本文就以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现状为线索,以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分析甘肃省中医药的发展脉络。关键词 中药材出口 中医产业 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一、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

5、现状(一)、甘肃省出口中药产业的现状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全省药材品种虽然在1500种以上,但甘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该说甘肃药材的资源优势是比较优势。据统计,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公顷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居全国药材种植前列。药材总产量己达31.6万t,产值16亿元。上市的家种药材品种达350多种。当归产量占全国的95%,党参产量占全国的60%,黄(红)芪产量占全国的50%,大黄产量占全国的60%,甘草产量占全国的25%以上5种药材的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

6、芪之乡”。甘肃中药材初级加工产品(饮片、切片),年加工量已达6.5万t,消化全省药材量的21,产值10亿元。全省中药材资源整体表现为覆盖区域广、资源种类多、种植产量大、特色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甘肃省的中药材资源与全国的12 807种中药材相比,在品种和产量方面均不处于优势地位,其优势主要集中在大黄、党参、当归、红(黄)芪、甘草等少数大宗品种上。另外,由于甘肃山大沟深等地理环境因素,运输条件限制,野生品种资源量十分有限,没有形成主流商品,其中有些野生品种由于乱采乱挖,野生资源量十分有限,如肉苁蓉、甘草、冬虫夏草等品种;另一方面,由于

7、中药材种植农户分散,对种植品种的选择、种植技术的限制,加之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药材质量不稳定,市场竟争力不强,所以,甘肃中药材的资源优势是比较优势。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 生产初具规模,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特色产业转移,甘肃省中草药种植面积和栽培范围不断扩大。据甘肃省农牧厅统计,2010 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16. 0万hm2,居全国第一位; 年产中药材50. 36 万t( 5. 036 亿kg) ,仅次于四川省,位居全国第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中草药有党参、当归、大黄、黄芪、红芪、甘草、麻黄、柴胡、板蓝根、远志、款冬花等20 余种,其中

8、岷归、纹党、铨水大黄、民勤、甘草等名贵道地中药材驰名中外,享誉东南亚。甘肃省的中药材生产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岷县、漳县、宕昌县等为中心的当归生产基地,以文县、舟曲、渭源、临洮、安定、陇西县等为中心的党参、红芪、黄芪生产基地,以武都、康县、成县等为中心的杜仲、天麻生产基地,以民勤、张掖、酒泉等地为中心的甘草、麻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引领甘肃省的中药材生产发展迅速,并使优势中药材产业向适生区汇聚。当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红芪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 % 80 %,党参产量占全国的60 % 以上,大黄和甘草产量约占60 %和25 %。为促进中药材生产的发展,甘肃省在“九五”期间分别组织实施了“优

9、质当归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优质党参丰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进行了中药材GAP 示范推广,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使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含量得到提升,产品质量得以提高。2、 产品畅销中外,成为重要特色产业在甘肃省的农业发展中,中药材已成为颇具潜力的特色产业,是中药材主产区的支柱产业。在中药材这一新型产业的催生下,甘肃省的中药材物流产业日臻完善,已形成以兰州黄河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陇西县文峰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首阳中药材大型集散市场和岷县当归大型交易市场等为主体的中药材集散基地,不仅对甘肃地产药材发挥了交易、贮藏及中转的功能,而且发挥甘肃气候凉爽、少雨干旱

10、的资源优势,对全国的中药材产业发挥了南药北贮、西药东藏的作用,成为全国、特别是西北地区中药材交易的旱码头,甘肃也积极将陇西打造建设成为“西部药都”。仅陇西就拥有千吨以上的大型中药材仓储企业23 家,仓储容量13 万m3,仓储能力15 万t,年药材吞吐量50 万t,已吸引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千金、广药集团和中国药材公司等在甘肃建立仓储中转基地,实现中药材年成交量18 万t交易额10 亿元,出口量达1 500 t。为使中药材物流产业升级,近年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应用高技术含量的贮藏防虫防霉措施,使中药材的贮藏、中转、交易步入了冷链产业的正轨。通过集散地将大批的中药材销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

11、、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欧美各国。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的岷县、“中国党参之乡”的渭源县和“中国黄芪之乡”的陇西县已形成中药材种植、成药仓储、中药材加工和组织销售的综合生产基地,在当地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区域特征明显,种植区域向优势产区集中甘肃省中药材产区按照自然环境和中药材分布特征已形成陇南亚热带与暖温带秦药区、甘南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西( 藏) 药区、陇中东部黄土高原温带 暖温带半干旱西药区和河西温带干旱西药区4 大区域性特征明显的中药材产区。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优势产业不断向优势产区集中,中药材也向自然资源适宜于种植的定西市、陇南市和天水市集中

12、,形成规模化生产。2010 年定西市、陇南市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 8 万hm2 和4. 0 万hm2,产量分别达16. 89 万t 和7. 9 万t,产值分别为10. 02 亿元和4. 72 亿元,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的66. 0 % 69. 0 %。甘肃省的主产道地中药材有誉为陇上“五朵金花”的当归、党参、大黄、甘草和黄芪,其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大,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优良,主要集中在优势产区种植,规模化程度较高; 人工驯化栽培的中药材种类日渐增多,而且有数十种药材已进入规模种植,大宗种植的中药材由陇上“五朵金花”,发展到甘肃十大陇药,即: 归芪参黄草( 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

13、) ,板杞柴秦花( 板蓝根、枸杞、柴胡、秦艽、款冬花) 。栽培面积分散的地产中药材有板蓝根、小茴香、金银花、天麻、生地、丹参、柴胡、贝母、半夏、薄荷、红花等约40 多种,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4、 效益得到彰显,“粮农”转为“药农”由于中药材产业的可比效益较高,在药材主产区许多“粮农”已变成了“药农”,将种植中药材作为主导产业、朝阳产业和特色产业经营,不仅在种植理念上得到升华,而且在栽培技术方面不断提升,农业向中药材质量规范化管理的高度发展。甘肃省委省政府对药材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审视,列到了农业的“六大产业”之中。2010 年调查,种植枸杞每公顷的产值可达22. 5 万元,

14、是种植小麦的12 15 倍,种植当归每公顷的产值可达15. 0 万元,是种植小麦的8 10 倍。2011 年枸杞的价位为45. 0 50. 0 元kg 1,当归30. 0 50. 0 元kg 1,党参30. 0 50. 0 元kg 1,鲜甘草5. 0 5. 2 元kg 1,种植中药材单位面积的产值普遍高于种植粮食作物。中药材价格近年来一直呈走高态势,柴胡由1990 年的8. 0 10. 0 元kg 1 上扬到2010 年40. 0 50. 0 元kg 1 ;款冬花20 世纪90 年代一直在20. 0 30. 0 元kg 1 之间徘徊,但2007 2008 年攀升到50. 0 70. 0 元kg 1 ; 半夏2000 年春季价格为26. 0 28. 0 元kg 1,2010 年西和县产的半夏价格最高达到148. 0 元kg 1。甘肃省种植的16 万hm2 中药材的总产值约为31. 0 亿元,相当于种植38 40 万hm2 的小麦。中药材的这种比较效益优势是其他粮食和蔬菜作物无法比拟的.(二)、甘肃省中药材出口产品的结构及现状数据来源:甘肃省发展统计年鉴从上图可以看出,中药材价格在20082009年之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跌幅,大部分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自2010年起,其价格又不断趋于上涨趋势,而且不难看出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