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零班上学期一次测试Word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42315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零班上学期一次测试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零班上学期一次测试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零班上学期一次测试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零班上学期一次测试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零班上学期一次测试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零班上学期一次测试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零班上学期一次测试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级高二年级上学期零班第一次测试一、选择题1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下列主张属于这一学派的是A无为而治B仁者爱人C兼爱非攻D天行有常2左传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中所描述的制度互为表里的是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分封制 D. 宗法制 3赵翼二十二史札记:“自古皆封建诸候,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汉祖以匹夫起事,解群雄而定一尊。天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中的“天之变局”是指A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

2、会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D从贵族世袭到多布衣将相4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A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C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5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

3、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B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6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B作者主张控制人口增长C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7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

4、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8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右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入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 9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A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B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C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10新文

5、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A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11“中共日益增长的权力的真正源泉,在于其农村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尤其是_,经常被引用来作为中共在农村的力量的基础,它使中共能在那里扎根,而政府对于这种挑战完全束手无策。”文中空白处应填上A武装斗争B土地改革C农民运动D统一战线12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时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事记1953年过渡时期

6、总路线制定,计划3个五年计划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国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成员约200万人1956年1月北京市的手工业全部实现了合作化1956年2月143个城市和691个县基本实现手工业合作化,入社新成员达300万1956年6月全国组织起来的手工业者已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0%1956年12月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公私合营保证改造的顺利进行B体现出建设与改造并举的特点C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D一定程度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13“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台湾学者侯

7、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141984年10月,有两个在80年代初还受批评的观点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文件。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有一个是要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此时,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不包括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B经济手段不是中西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C以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D指令性计划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15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

8、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16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17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A.法律至上原则B人文主义精神

9、C.自由公正意识D.天赋人权思想18“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191826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在这一运动中,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伯明翰学院、利物浦学院等纷纷成立。它们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招收学生没有教派及性别限制,采用住宿与走读两种制度。关于这一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A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B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D说明英国工人运动获

10、得了新发展20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我们的国父们认为自由既是手段也是目 的。缺少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的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大法官的权力是A言论自由权B司法审查权C弹劾总统权D司法解释权21列宁曾这样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共产党人

11、也要学会经商 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BCD22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A商品价格逐渐回落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D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23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C力图调动企业的

12、主动性创造性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24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科学技术突破社会发展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C铁器、牛耕运用推广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D凯恩斯经济理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来临25. 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时说:“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到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的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逼攻下逐步灭亡,或者被一暴发户所腐化。

13、”就“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逐步灭亡”的过程而言,其实质是A. 拜金主义取代宗法主义B. 工业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C.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D.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2011级高二年级上学期零班第一次测试答题卡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26.(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春秋战国时期,领主的封邑大都被国君收去,封邑中的农奴,有的转化为地主的佃农,其余的则成为国君的佃农,这类农民在当时数量是较多的。孟子中载,小农一般都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养八口之家”。 地主经济在战国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领主经济仍未绝迹,吕氏春秋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公作”是指农奴共耕公田。由于领主经济已成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领主也感到农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给农民去耕作有利。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l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l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诚然,耶稣会士传入了天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