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42046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一【答案】1D 2C 3B1试题分析:A项范围扩大,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遗漏了“一些”。B项说法绝对,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国内公平问题,不只是单一的“限制排放”问题。C项对象错误,不只“为后代设定义务”,也要“为自己设定义务”。D项是总括了二三段的内容得出的正确结论。 2.C项以偏概全,原文用大量篇幅阐述的是“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选项表述为“代际公平”,二者取一。3B项关系错误,不仅是“需求可以得到保证”,还有 “义务”需要分担。 二【答案】1A 2A 3B1A试题分析: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C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无

2、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2A试题分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3B试题分析: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三【答案】1C 2C 3B1A项,夸大事实。选项中“就不会留下乡痛”,说法过于绝对。B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二段表

3、述为“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综合甄选”,这些句子说明乡村记忆要有选择地保留,并非要求“必须完好保存下来”。D项,偷换概念。根据原文第四段的表述可知,活化乡村记忆指“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而不是“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的表述也不对,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使乡村记忆成为配套设施,而原文第四段中的“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产业等”,意思是“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作为乡村记忆的配套设施。 2C项,无中生有。“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中“

4、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列举了甄选的一些途径,并没有说明甄选标准。 3B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三段可知,游子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并不能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但可以说明故乡已经留住并呵护了乡村记忆。001 1.D 解析A项,“增强文化小康建设的自觉性”的内涌即“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自觉”和“引导文化攀升性的自觉”,前者不能与后两者并列。B项,“从人格层次”错。原文是从“文化人格层次”。C项,“不仅仅是外表的矫饰,更是内涵的养成”错,原文是“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2.A 解析错在“最后综述了怎样发挥文化作用”,应为“最后综述

5、了发挥文化作用的意义”。3 B 解析“不能说明这个人的文化素质高”不当,文化水平高,文化素质一定高。文化人格层次是梯级攀升的,文化素质在文化水平之前,后者能涵盖前者。002 1.C (昆曲艺术的高峰,并不是苏州园林艺术高峰的使然)2.D(A项“为了展现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错误;B项“印证了昆曲的发祥地,正是苏州”有误,应为“印证了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项“充分展现了昆曲和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的特点”错误。)3.D (A项推断“昆曲佶屈聱牙”不对;B项“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表述不对;C项不仅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属强加因果)

6、003 1. C A项,曲解文意,出处见第一段: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B项,强加因果。D项,以偏概全且曲解文意,出处见原文第三段“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2.B项,无中生有,文章没有明确表示中国能引领浪潮。3. D项,曲解文意,出处见第二段: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004 1.D(A项,“人们对怪力乱神的想象则产生了负面影响”错,人们对怪力乱神的负面想象,约束了人类,避免了对自然的严重破坏,这是下面的影响;B项,“代表人类生活空间的内部

7、世界和外部世界”错,内部世界指人类的生活空间,外部世界与之相对;C项,“其科学方面的贡献值得肯定”不合文意,原文没有提到风水的科学贡献)2.C(文章第四、五段重点论述民众对生活环境的选择,以及民众争取和自然世界、生活环境相互融合,即对自然山水的能动和悦纳)3.D(“这说明乡村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这一说法不当,依据原文最后一段的内容,应是“这说明生态环境在们精神世界中的分量”)005 1.D(A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或中高速的增长都是富有质量的发展”不准确,原文只肯定了保持中高速增长,但没有信息表明这种增长是“富有质量的发展”。B项原文并没信息表明“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好社会财富的公平公正分

8、配”“就能快速缩小城乡等三大差距”。C项颠倒了因果,“缺乏发展动力”不是原因,而是结果)2.C“彰显了我国共享发展中发展速度至上的立场”错,文章的立场是发展不应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富有质量的发展)3.C错在“经济就能更好地跨入更高阶形态”,把“解决了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等问题”这个必要条件当作了充分条件006 1【答案】B(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与原文“参与建构”意思不一致;C表意绝对,以偏概全,“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不当。根据第三段“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两处文句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

9、的总的类名;D曲解原文,改动了逻辑关系,“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不当。原文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所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2【答案】D(“这证明了汉字不一定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不当。应该是证明了“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3【答案】B(“使中国人的思想缺乏运算、推理、判断等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表明“中国人的思想缺乏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007 1. 答案C 。A项说法不当。文章第一节说“演技还是演戏或许真的应该回到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思考一些最基础也

10、最本质的问题。”这句话是说从源头上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才能解决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并不是说“了解了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演“技”还是演“戏”就不会成为困扰京剧发展的问题。”B项“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分析错误。文章第二节引用王国维的话是说“(中国戏曲)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所以原文是说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借助虚拟可以看出,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D项“一旦没有了技,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分析错误。原文是“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戏”才是戏剧的灵魂。综上,本题选C项。2. 答案D 。 D项“指出演员社会地位与文

11、化水平不高才是问题的根源”分析错误。阅读文章最后一节中“由于文人与艺人、理论家与演员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微妙关系,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长期存在着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相同的话语系统,给很多基本问题的阐释带来难度”,这句话阐述了问题的根源应是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相同的话语系统。所以选D项。3. 答案B。阅读文章第三节中相关文字:“戏”和“技”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戏剧建构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可知:“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是“戏”和“技”不断发展变化,建构起来的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而不是B项中所说的“人们的审美感受、

12、审美观念影响并促进“技”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所以B项说法错误。008【答案】1. D 2. A 3. C1.D项,“因人因事而变,日新月异,变化不定”无中生有,选项是对“时中”理解有偏差。2.A项,说“前两方面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的说法不准确,其实,从原文看应是三方面平均用墨。3.从原文看C项,“孔子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最好思想”说法太绝对。009 1.C(C项,“经济逐年衰退”于文无据。)2.B( 文章以此证明信息技术时代创造的财富速度快。)3.B(选项将或然变成了必然,原文是“至少是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更换一批演员”,它说明“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是最起码会出现的一种情况,还可能不是这一种

13、,还有其他种情况。另外,“变换一种发展形式”和“更换一批演员”是同时出现的,其间不能“或”字。)010【答案】1. C 2. C 3. D1C (A“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的说法以偏概全,太绝对,原文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B古诗歌中和原始神话中说明道理的方式用反了。 D“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强加因果。原文不存在因果关系。)2C (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3D ( “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原文是“

1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011 1C(A项,原文中只是一种假设,传统金融行业虽然受到互联网金融不断蚕食,但并非真的即将被时代所抛弃;B项,根据原文“普惠信贷重视社会性和公益性,旨在解决巾小企业等的融资难问题”,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是普惠信贷,而非传统金融;D项,“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中的所有难点问题。”说法太绝对,与文章本意不一致。)2B(B项,对比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的内涵的差距,并不是为了论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而出现的风险和效率损失较大,而是为了论证传统金融的弱点和不足

15、。)3A(根据原文“基于这种社会诚信资本,才会有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聚集,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分析”,A项颠倒顺序,应先建立社会诚信资本,然后才会有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聚集。)012 1.【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A“他已有了要求将真善美统一起来的思想因素”,并不等同于孔子已经具备了将真善美统一起来的意识,而且孔子所论也没有将真善美三者统一起来,也没有揭示三者的联系;B 孟子和荀子对真善美所涉对象的关注点不同,孟子所涉及的对象是人,荀子所涉及的对象是艺术;D 依据文章末段,真善美有机统一的传统见解,在今天依然有发展的空间与意义。2.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在论证方法上,文章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这集中体现在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引用了典籍中的观点、看法。3.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应该批判地继承这些成果,并在新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意味着真善美有机统一的传统见解并非臻于完善,应该批判地继承,同时还要在新的基础上发展,因此,“只要达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并非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就能实现繁荣兴盛”的充分条件。夸大了儒家人生哲学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