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41770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虹口区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三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11 读(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18分)水也有职称,完全是一种自然形成状态,并非人为地评定或赐予水的职称基本可以分为动态、静态和气态三大系列。在各自的系 列中,又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四个档次。先说动态系列。动态系列从低到高排序为:泉、溪、河、江。泉是动态之水的童年期。它虽然天真幼稚,但其未来可长可短, 可大可小,前途不可估量。人们对待它往往喜爱有加,庇护有加。在它面前, 有时会产生一种发现新生的感觉。溪是动态之水的少年期。此时的它清纯可爱,小雨小草小水鸭是

2、它最好的伙伴。它虽浅,却浅得透明;有时也会爱拨弄个浪花什么的,但终 不会形成大碍、大害。所以,人们对它能善以待之河是动态之水的青春期。它富于想象,勇于创造。有时它是人类的朋友,能帮助人们做很多好事;有时它是人类的敌人,会咆哮,会肆意妄为,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只要人们掌握了它的脾性,使其多积善德,少行恶事,还是能够做得到的。江是动态之水的老大, 也是该职称系列的最高一档。 它精力充沛,奔腾不息,从不间断自己的追求,具有动态之河所没有的那种力量。它的目标是大海,因为它知道,只有那里才是生命永存的最好选择。其次是静态系列。静态系列当指塘、湖、海、洋四个职别。塘是指池塘,村村寨寨哪里都有。人们离它很近

3、,因而它给人们 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小的时候,我之所以学会了游泳、打水仗,交上了水朋友,都是它的赐予。塘是我在故乡成长的一片难忘的亲密和温柔。湖是湖泊。想跨入这个职档并不容易。想想看,全中国,乃至全 世界也没有多少,至于那些名湖名泊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11)海是大海。它容纳百川,吞吸万物。人世间的所有甜酸苦辣,还有什么浊流污水,它都能容之纳之,并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再化之合之。人们啊,当您来到这个世界后,也许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所制造的那么多垃圾,正是因为有了海的帮助,这世界才避免了那种难以消除的恶臭与肮脏。(12)洋是汪洋,它是静而不静之水。由于它远离人群,大多数人

4、对它还比较陌生,见识它,了解它,真正地认识它,还尚需时日,故不赘言。(13)至于气态系列,当推人们所熟悉的雾、云、虹、霓了,这也 是动态和静态之水的一种升华。(14)这一系列,有如人的精神状态,它无时限,分布广,来去自 如。当然,由于这一系列毕竟是以一种柔性形态呈现的,所以,人们常要把 它视作景观,视作艺术,予以仰视之,想象之,寄托心情之。(15)综观这灵性的、且赋有职称级别的水,它们不争不抢,不离 不散,各司其职,精诚合作,实乃和谐有序。不像人世间的有些蹊跷,人为 的因素太多太多:分明是一条小沟小溪,却冠以大江大河之名衔;分明 是,却。也不像有些聪明人,凭借着自己所占据的有利地 形,随意操控

5、和糟践“规则平等”的原则。或者把手伸得老长老长,专取摘 枣子、摸桃子的角色。直闹得人世间失了序,乱了套,乌烟瘴气,几乎没有 了好人的地盘。1 .联系本文内容分析,“水的职称”中“职称” 一词的含义应是(2 分)2 .按作者思路,对本文层次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3分)A./(11)(12)/(13)(14)/(15)B./(11)(12)/(13)(14) /(15)C./(11)(12)/(13)(14) (15)D./(11)(12)/(13)(14) (15)3 .本文在说明过程中有详有略,其中对水的系的说明最为详尽,对系列的说明则比较简略。(2分)4 .最能表现水在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特

6、征的词语是(3分)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5 .联系语境,把段“分明是一条小沟小溪,却冠以大江大河之名衔;分明是;却。” 一句填写完整。(2分)6 .本文最后一段内容意味深长且精彩,请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加以鉴赏。(4分)7 .联系全文内容推想,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A.水 B.水的系列 C.水的职称 D.关于“水的职称”的说明书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4题。(22分)丝绸的流韵丝绸始终像一条清澈的河,在我生命的岁月中流淌,它薄如蝉翼 逸透明和飘逸如风的感觉,使我对它有着难却的情愫。丝绸的荣色杂糅,锦绣妩媚,显示了它的雍容华贵。柔滑的丝, 被丝织女工编织后,就有了江南婉约的气息,从起

7、伏波动的绸面约出来。 经历了千年历练的丝绸,一如江南柔美的表情。有人说丝绸是薄弱的,不要 说被尖锐的刀锋轻轻划过,就会丝断帛裂,就是被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也 会让光滑的丝绸起毛。其实柔弱无骨的丝绸,也有着坚韧无比的品性。扎实 的丝带,能承载千钧的重量。马王堆出土女尸身着的丝绸,在阳光下依然展 示着千年不朽的光彩,注释了丝绸天生矜持的性情和荣辱不惊的风骨。丝绸山大多的故事,丝绸交织着浓浓淡淡或哀怨或悲凄或缠 绵或欢欣或迷醉或断肠的太多情感。古代君主在连日烽火的战争中,除了对 土地的争夺,也往往为了丝绸,因为拥有丝绸也就拥有了主宰、 尊严和富强。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没有一个不是丝绸力,身而指点江山

8、的。那个黑胡子霸 王在垓下拔剑自刎时,溅在虞姬洁白绸衣上的血渍泅成鲜花时,丝绸承受了 壮士生命的悲壮。当杨玉环在马嵬坡将生命套进悬吊的玉帛圈里,丝绸拭不 掉粉脸上那滴冷泪而承受了 一个没落唐代的重量。当那些将领武士衣袂飘然,“登高丘而望远海,倚长剑以临八荒”时,丝绸因战争的刀光剑影怎么也轻飘不起来。轻飘的是那些在春江花月夜中,穿着霓裳羽衣隔江浅唱翩翩起舞的歌女,舒展的长袖在王孙公子拍曲中彻夜不眠。丝绸经历了太多的悲哀,只有当锣鼓响起彩绸舞动时,丝绸才表示着一种民间喜悦的语言。当洁白的哈达献给亲人时,就有一种热烈的气氛弥漫在周身,让你在激动中感觉轻薄的丝绸蕴含的份量。丝绸 了时空的界限,古老而绵

9、长。我曾去过西安、银川,在那里我总要去寻找丝绸之路的古道,站在那些快要被岁月湮没的遗迹前,我的思绪会沿着蜿蜒的崎岖小道走向历史的深处,仿佛依然可见秦时明月汉时关,依然可见风沙中摇曳的芨芨草一如当年的冷寂,耳边依然回响着凄凉的羌笛和渐行渐远的驼铃声,给我留下了一份原始的具象,一份生命的寥廓,在我心中永不泯灭。丝绸之路运载的不仅是丝绸和瓷器,而是中国与世界的通商和友谊。延绵万里的丝绸之路,既是地理的长度,也是历史的长度。人们重新时尚丝绸,仿佛是被一只染着凤仙花汁的纤手,拭去了历史尘埃的一卷丝帛,依然氤氲着东方韵味,依然显示着她的华贵气质和曼妙精彩。被花团和琵琶扣点缀的唐装今又流行,说是一种怀旧心情

10、,倒不如说是丝绸的血脉和人文的传承。历史的细节消弭于时间长河,丝绸却依然口着美好的倩影,从遥远的吴越起始,历经千秋的履历上,你见过丝绸被冷落过吗 ?丝绸不属于浮躁和轻狂, 丝绸的魅力在于持久和深邃。 丝绸的精彩和丽影,始终让人痴迷不已。尽管现代科技日益发展,新质地的面料层出不穷, 但无法与古老的丝绸比肩,因为丝绸是一种永不凋谢的中华经典8 .在文中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2分)A.俯视演绎飞越飘逸B.透视演绎跨越飘逸C.俯视演示跨越飘舞D.透视演示飞越飘舞9.第段画线句是一个复句,第一层次是 关系。(2分)10,联系下文内容,概括分析首段中“使我对它有着难却的情愫”的原因,主要有:(3分)(1

11、)雍容华贵的气质;(2) ;(3) ; (4) 。11 .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历史证明,引发古代君主之间战争不断的原因都与丝绸有关。B.第段中运用对比手法阐明了丝绸承受与蕴含了不同的份量与感情C.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一句在第段中起到了引证的作用。D .人们重新时尚丝绸的原因是丝绸的质地远远超过了其他高科技面料。E.作者由历史而现实阐述了丝绸是一种象征着中华经典的载体。12 .议论中运用例证法应力求典型精当。第段在阐明丝绸流韵的内涵时举了多个例子,但并不重复累赘。请分析说明。(3分)13 .分析文末“新质地的面料层出不穷,但无法与古老的丝绸比肩”在文中的含义。(3分)14 .永不

12、凋谢的中华经典除“丝绸”外还有很多(如菊文化),请另举一例并加以说明。80字左右。(5分)(三)将下列名篇名句填写完整。(任选4题)(4分)15 . (1)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王翰)(2) ,只有香如故。(咏梅陆游)(3)千呼万唤始出来,。(琵琶行自居易)(4)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欧阳修)(四)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第1619题。(9分)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注:张养浩在官场生活了三十年,为百姓作了不少好事。可是“看了些荣枯

13、,经了些成败”(普大乐),才过中年便辞官归隐。16 . “双调”是一种古代的 名词。(1分)17 .曲中“人比黄花瘦”是直接引用了词人 俏人名)的词句。(2分)18 .对“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二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可怜秋”中的“怜”字点明“叹”的原因,以草木逢秋悲衬作者心 情。B. “一帘疏雨暗西楼”中“一”和“暗”突出了秋雨凄苦,凉意促人生 愁。C.二句是既是自然环境描写,也是作者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D.二句统领全篇,营造了萧瑟凄清的气氛,点明了时代特征。19.有人评说此曲中作者白叹“愁”情,经过了三个层次的转折,一层深入 一层。请具体说明。(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

14、第20-24题。(14分)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赵 佑嘉善周震荣幸永清,尝书张乞人事。张乞人,永清县南门外贫人也。父殁,行乞养母,止无庐舍,穴土 为居。会大大雪,知县魏继齐过其处,闻歌声出地中,怪之。左右曰:“张 乞人也。”呼出,问之。答曰:“今日我母生辰,歌以劝餐耳。”命车载其母子至官廨, 继齐母馈其母大布及粟, 继齐馈乞人钱十缗。 乞人叩头曰: “官母赐我母,不敢不受;官赐我,我不敢受。”继齐曰:“与其残杯冷炙,日夕沿门也?”答曰:“残杯冷炙,我母安之久矣,且无污也。我愚民,不知此十缗,官何所受之?我母年八十,我年六十有一。为官清白,百姓足矣! ”继齐惭,汗下,不复强授焉。为营室于城内金花巷,

15、将命居之。乞人负其母去,不知所终。于是仁和老友赵佑读而为书其后云。乞而孝,难已;乞而廉,尤难。观乞人之受官母赐,不受官赐,其真视万钟犹呼蹴哉! 惟孝, 故能廉; 不廉, 不成其孝也。 虽然, 乞人以乞养母,官以官养母, 官母之赐乞母, 何莫非官之有所受以安其母?乞人特推其安母之心,以重官母,亦善为官也。官盍徐省其向所受之果克安母,母之安之亦如乞母乎,则无独为乞人难也,则犹幸此一官之知惭也。2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 分)嘉善周震荣宰永清()止无庐舍()乞人负其母去()官以官养母()以重官母 21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闻歌声出地中B.于是仁和老友赵佑读而为书其后云C.何莫非官之有所受以安其母D.虽然,乞人以乞养母2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与其残杯冷炙,日夕沿门也?(2)官盍徐省其向所受之果克安母2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