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业的发展趋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414460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业的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信业的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信业的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通信业的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通信业的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业的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业的发展趋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展望2006年通信业的发展趋势精彩观点: 网络融合在2006年将奏响业界的主旋律。 为什么要搞下一代网络,就是因为电信转型。 体制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 (未来的)这些转变可以概括为“融合和分化”。 2006年移动通信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就是3G牌照发放。 在看通信产业的未来发展时,应该以大融合为背景。 3G如果明年商用,将为移动终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但即便如此,明年也很难形成市场规模。 如果运营商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商业市场模式的话,他的能力都是无从谈起的。 任何一个行业,只有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趋势,才能真正做到可持

2、续的发展。 社会各行业中的企业用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满足他们所需要的,我们就能够得到更多。 即使3G真正到来,也并不能给通信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IPTV有关的融合业务仍处在成长初期。 一方面国际运营商将涉足国内电信业,另一方面超过10000家的互联网企业将涉足传统电信业务,尤其固网话音领域。 到了“建设一个人人受益的互联网”的时代。 中国3G市场的发展,总体上将显示出平稳、理性的特征。 进入2006年,我国的电信业将不断加快自己的转型步伐。 中国通信业将全面进入新通信时代。 雷震洲: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 热点将会持续升温 IPTV在2006年将继续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IPT

3、V把传统电视和互联网关联起来,为三网融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用户提供了新的宽带选择和体验。IPTV形成了一条更长的产业链,并为产业链上的每一部分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考虑到我国3亿多电视用户也有可能加入宽带用户行列,所以总体力量不可忽视。总体来看,2005年是试点阶段。我们相信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在合作共赢的氛围中,中国IPTV产业链各个环节将会克服各种困难,生机勃勃地舞动起来。 网络融合在2006年将奏响业界的主旋律。在刚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首次将三网融合写入其中,加强宽带数字化和数字电视网等下一代互联网的信息基础建设,推动三网融合。这是极其重要的政策信号,首先它说明

4、政府将在政策上主导、引领和推进网络融合,打破其中的体制弊端。其次,意味着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化迈入新的阶段。融合有利于企业转型,为信息应用提供强大的平台,向客户提供各种应用和一站式服务。融合还给大家带来增加收入的机会,减少引入新业务的风险。 中国孕育着世界最大的3G潜在市场,一旦中国发放3G许可证,两三年内用户数量就会达到6000万左右,这样的市场怎么会不吸引全世界的眼球?2005年的测试结果已经表明,TDSCDMA已具备大规模组织进行移动通信的能力。2006年将会更进一步推动TDSCDMA产业化的进程,尤其是大力提高我国企业终端和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后面还将进行TDSCDMA应用测试工作

5、,以加速终端与芯片成熟,进行主网验证,推动TDSCDMA全面成熟和商业化。 WiMAX在2006年将会继续备受关注。预计基于802.16E的WiMAX将在2006年正式使用,在2008年实现商用。由固定走向移动,由企业走向家庭,再走向个人。WiMAX倍受关注,是因为它在宽带领域上不仅可以跟DSL相媲美,甚至是光纤接入的代名词。其中802.16E涉及了移动领域。我认为鉴于无线通信的多样性,没有一统天下的网络,在未来,宽带无线接入和WiMAX、3G同时存在,既互补,又竞争。但估计在未来两年内,WiMAX不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蒋林涛: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 下一代网络和电信转型是一回事 2

6、006年电信业将处在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彷徨和困惑。从表面上看,电信是从困境中走出来,但从本质上来讲电信方向不明,处于摸石头过河的发展时期。 因为转型,才有机遇。电信到底怎么转型?现在有很多的说法,总体还是处在被动地寻找机遇的状态。为什么要搞下一代网络,就是因为电信转型。怎么定位下一代网络呢?首先这个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讲,是国家要不要,做不做。第二,相关的因素要不要考虑。这个问题很重要,到底在什么定位条件下谈这个事?我们目前的传送网到底怎么做?传送网和承载网到底怎么做?业务网的设计同样有问题。是个案解决,还是通盘考虑,显然应该是后者。目前的IP网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我们国家内网、外网都接

7、到IP网上去,但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IP网能不能成为真正的信息基础设施?实际上美国已经看到Internet目前存在很大的问题,并得出结论Internet体系架构必须大变。例如,美国连续通过了几个大的计划,其中一个计划是比较早的,预计花费3亿美元研究下一代网络的架构。美国已经看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们的步子非常清楚。 下一代网我们应该怎么做?从现在看起来,目前有几个趋势是非常清楚的,第一,业务IP化趋势清晰,至少十年之内这个趋势不会变。下一代网络一定是以IP为核心的业务网。因为下一代网络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核心部分,所以国家安全要首先考虑。总地来看,IP方向目前从业务上来讲不可改变。其次,这个网络一定

8、是以分组技术为核心的。第三,它一定能够符合商业运作。只有这样的网络,才是我们的下一代网络。 陈金桥: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 电信法出台在望 在通信政策方面,目前各部门比较侧重于激励政策,而对需求政策关注比较少。体制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随着电信法的出台,大家可以观察到监管机构本身职能的变化,工作重点的变化和调整。在新技术挑战之下,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下,在政府转变大背景下,我们监管体制要进一步完善。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启动年,从强国战略来讲,可以判断未来的五年是行业发展和监管并重的新的时期。我们希望能够看到相关部门就电信运营体制改革问题出台一些指导性意见。具体来说,虚

9、拟网络牌照以及虚拟运营商如何开展电信业务等方面的问题应该会有一个成果;在互联互通方面,互联结算利益如何分摊,如何有效地保护新业务创新,互联结算政策要怎么变化,这是监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资费监管,我们认为电信运营商将拥有更多的市场自主定价权。此外,整个通信业走出去明年会有新的气象,主要是有赖于政府大政方针,国内通信运营商包括制造商也将有足够的实力在重点市场进行探索。 关于未来的趋势,我认为中国需要更加专业化的监管机构。监管体制会走向融合,但这不是在一年的时间里能完成的,我们希望新的电信法中能够明确地设立一个新兴的管制机构,并对监管的对象进行调整,要实现从完全关注国有基础电信运营商到服务所有

10、的公司(国有公司、非国有公司等)的转变,另外管制手段也需要做些改变,法律环境也应该加速完善。 叶利生: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理性下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展望2006年通信业的发展情况,首先在业务发展趋势方面,移动业务处在成熟前期,用户数和业务收入继续保持二位数增长,移动增值业务将继续高速增长。固话用户数继续增长,但业务收入将持续下降,不考虑新增用户的影响,业务收入下降幅度在5%以上,而且速度在加快。宽带接入业务处在成长期,受内容和应用缺乏的影响增长平稳。固网增值业务有一定的潜力, 需要精耕细作。小灵通业务将受3G牌照发放的影响,新增用户数进一步下降,但增值业务会有较大的增长。IPTV有关的融

11、合业务仍处在成长初期,需要在技术标准、政策管制、商业模式、产业推进等方面寻求综合突破。互联网产业继续高歌猛进,业务收入高速增长,未来几年,互联网公司在境外上市数每年超过10家,2006年的总市值超过300亿美元。 2006年,电信企业在投资的价值、成本的优化、竞争的策略和手段等方面更加理性,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并呈现以下特点:从价格竞争到服务、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竞争;更关注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价值化、娱乐化;从满足客户需求向客户提供价值的能力转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一方面是国际运营商将涉足国内电信业,另一方面超过一万家的互联网企业将会涉足传统电信业务,尤其固网话音领域。国际化进程重

12、点突破局部渗透。分析企业的现状,真正走向国际还有一段较长的热身运动。全面提升运营管理能力,进一步了解国际市场,培养国际化运营人才是基础性的工作。重点突破,局部渗透是比较务实的策略。各企业会在海外进一步投入,设置分支机构,参股合适的企业,参加更多的联盟和组织,与领先的国际运营商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是比较合适的举措。 3G牌照不再是热点。悬而未决的牌照发放,将还3G以本来面目。但更大的挑战是固网公司面对巨大的投入和风险,如何在战略创新、运营方式选择、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等方面经受严峻考验。不可回避的TD-SCDMA与WCDMA,cdma2000的混合组网,与2G网络的漫游等技术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关键

13、问题。3G的另一难点是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创造更多更好的业务。 技术进步与网路演进缓慢推进。IP技术、软交换技术、Web2.0、光网络、HSDPA、WiMAX等新技术的逐步成熟既为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给网络的发展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传统的体系化、封闭化、电信级的设想会更多得让位于开放式的基于互联网的体系,基于Sip和Web2.0的融合成为新趋势。预期各运营企业不会大规模采用某些技术来改造网络,更关注标准的走向,更多的试验。 余晓晖: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总工 大融合是未来通信的背景 在看通信产业的未来发展时,我觉得应该以大融合为背景,因为融合对我们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14、,而且非常地深刻,它极大地扩展了整个通信的边界。 2006年,在转型领域,通信业将规模与价值提升并举,业务创新、深度挖掘、精细运营以及内涵式增长将成为新的模式,移动通信将继续成为增长主动力,宽带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而网络融合将促进信息服务大行业的形成,并同时催生出新的业务市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为信息与通信服务提供强劲动力,并逐步形成网络媒体、出版、娱乐等新兴的行业;而信息化的发展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在发展方面,预计信息与通信服务(不含广播电视、集成服务)业务的年收入将达10000万亿人民币左右;固定电话业务收入预计3000亿左右,固定数据业务收入1000亿左右,移

15、动通信业务收入(不含增值业务部分)4000亿左右;在信息内容与增值服务领域,总市场规模将达2200亿左右,其中增值服务提供商(SP/CP)业务收入预计达到1200亿左右。 王育民: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 在融合和分化中前行 2006年,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来看:第一、从产业层面来看,产业的整合和网络的分离互相促进;第二、从价值创造层面来看,原来链条状的价值创造过程,正在向网络状的价值创造过程转变;第三、从产业发展的驱动层面来看,产业进步的动力变成了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第四、从运营层面来看,网络和业务合二为一的模式,逐渐向网络和业务分裂、市场逐渐细分的模式转变。 这些转变可以概括为“融合和分化”。融合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网络层面、业务层面、终端层面以及产业层面。在网络层面有三网融合的问题,在业务层面有业务融合的问题,在终端层面有终端融合的问题,产业融合在运营层面就组成了运营商的融合。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业务和内容正在走向分化、业务趋于细分、市场趋于细分、客户走向细分。由于电信业发生这么大的变革,企业就必须转型,这就是转型的道理和理由。 转型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观念问题,转型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再造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运营商要从语音通信的商业模式,转变成为适应信息通信环境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的转型需要反复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