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方知差距.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414194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方知差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方知差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方知差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方知差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方知差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方知差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方知差距 永城市实验小学 曹 华自88年毕业至今,三尺讲台已奋战了28个春秋,教学对我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总以年长自居,总认为“经验大于学问”,“经验就是财富”,再加上平时工作较忙,做家务等,所以平时很少有看书学习或参加培训的时间。这次的培训和研修,让我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重新感悟到教育的真谛。每位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渊博的学识令我为之动容,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自己充其量为一名教书匠,离真正的优秀教师、名师还有相当远的距离。“知识也有保质期”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作为一名教师,“知识保鲜”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不读书,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

2、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今后,要克服一切困难,挤时间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授课时才能旁征博引,做到游刃有余。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这次研修,我最感兴趣的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的怎样备一节好课,作为一线教师,对于如何备课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备学生、备课程、备教法、备设计,多年来,每讲一课时都坚持做到这几点,看课后,才知道除此之外,备课还要“备自己”,要备自己的

3、教学风格、备自己的弱点、备对学生的期望、教学话语、甚至要备自己的教学形象等等。细细想来,这个环节真的很有必要,比如:“备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是要弘扬个性,彰显自己的教学特点;“备自己的弱点”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长善救失;“备期望”就是对全体学生充满信心,树立满分意识,以便增强自己授课的自信心,教学语言更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更需认真琢磨。再比如:备课程,传统备课程即备文本和一些教辅资料,而现如今备课程包括的太广了,指的是围绕文本的各种资源,教材资源、教辅资源、音响资源等等,是文本的再开发,还要做到多媒体与文本的深度融合。看来,备一节好课真的不容易!这次研修使我进一步明白了新课程标准主要体现了素

4、质教育精神和人文思想,特别是把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真正实现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改变被动和枯燥的“接受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在学中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其思考、分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一名合格的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学会做教学反思。不少专家都提到:“教师要有反思意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波斯纳早就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它

5、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途径。作为一线教师,在忙于教学的同时应具体反思什么呢?以前对“教学反思”总是片面的理解为一节课之后的反思,这次研修开阔了视野,我们要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从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到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带着知识走进学生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是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反思自己的教学思维观:从教到学的思维是否做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意识、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反思自己的师生观: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知识的容器,是发展的人,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所以教师要真正地“走进去”。因此,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也是研究、提升的过程。理论在反思中深化,知识在反思中丰富,方法在反思中修正,风格在反思中形成,机智在反思中生成。教师不仅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课堂,也要反思别人的经验教训。今天的教学是在反思昨天教学的基础上的传承和发展,明天的教学也必将在今天的教学和反思中得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逐步发展。所以,只要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课堂,就一定会成为名师、成为专家。学,方知差距,知不足,方有动力。以此作为近段学习的总结,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少一份迷茫,多一份自信,期待在下一阶段的研修中有更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