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40978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的培养 龙河镇小学江甫技摘要: “留守小朋友”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了目前学校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留守小朋友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关系到留守小朋友的健康成长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对留守小朋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核心词:培养 留守小朋友 行为习惯 近年来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种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小朋友诞生了。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它们常常存在情感缺失、抑郁孤僻、缺少自信等心理问题,甚至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如何教育好留守小朋友,保证她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国内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自卑,甚至有一种被遗

2、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如何抓好农村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的培养呢?我觉得从如下几种方面入手。 一、培养她们自信,感受成功快乐 孩子的认知构造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的独立能力,不能对的地看待困难和挫折。对于小学生来说,她们自控能力差,再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她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均有一定的阻碍,一定会有因第一次远离父母而胆怯的,有因不会洗内衣和袜子而胡乱对付的,有因没睡在爸妈温暖的怀抱而躲在被窝里哭泣的可见,学校的生活管理存在着难度。结合学校生活管理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信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首要条件。学生的自信是在一次次成功与鼓励中逐渐形成的,当这

3、些家庭中的小少爷、小公主离开父母的包办,一切都要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那就有点困难了。为了培养她们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对她们在生活中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予以表扬与赞赏。当她们遇到困难时,要先予以指引与协助,再告诉她们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最重要的是要让她们学会分析问题,让难事变成易事,最后获得成功,增强信心,使之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是一种个完整的、有思相的个体,任何一种措施都不也许合用于每一种学生。对教师来说,针对不同窗生,采用不同专家措施至关重要。 (一)家庭、学校、社会、学生一起努力 1、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教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的

4、学习楷模,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保持完美形象,小学生会故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她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充足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家庭教育也是小学生培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评判是非的原则。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对的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就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原则。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学校要常常召开家长会,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其她方面的

5、体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协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同步学校还要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反映小学生在社会上的多种体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任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等,以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她们的行为。 、学生自身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一种重要因素 在学校里,教师要常常观测她们的活动,看看与否有不良现象发生。有许多小学生在教师面前也许有所收敛,但在学生之间便会“原形毕露”。如纵容她们,势必会影响到其她的小学生。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测这种现象,然后以一种恰当的时间,用一种恰当的措施,对她们进行教育,使她们

6、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初就受到教育并努力改掉。 (二)注重强化训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依托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她们自制能力差,某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容易消退。因此,对她们要严格规定,反复训练,不断地巩固。设计某些简朴、易行、故意义的活动,让她们通过努力,都能享有成功的喜悦。运用好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认、奖励与惩罚等外部强化的手段,让小学生不断地将好的行为内化为她自身行为的一部分。 (三)注重体验 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她们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目前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

7、严隆重的入队典礼会令每一种小朋友回味无穷。每周的升旗典礼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好时机。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各项竞赛活动,都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的精神。 (四)依学龄段分层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性,有重点进行。一、二年级可通过儿歌、讲故事的形式,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公共场合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窗台的干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三、四年级开始积极思考、判断是非对错,对她们的教育应当多用事例去感化,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五

8、、六年级的小学生基本上由她律转化为了自律,可以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形式巩固常规制度。 (五)楷模鼓励 人们也常说,学生身上有着教师和家长的影子。教师举手投足间都体现着对学生的教育。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小学生模仿性强,为她们树立楷模,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小学生接受力强的特点,要常常给她们讲名人的故事,使她们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庄严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同步,充足运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给学生树立楷模,用楷模的力量感召她们。 三、形成制度、互相督促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期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

9、承诺”。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浮现反复现象,这时除了靠自身努力还要靠同窗,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引 (一)教师监督 一方面,教师在督促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作则。由于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师比学生更有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教师为学习的楷模,她的一言一行均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教师要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规定学生做到的,教师一方面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平常行为,教师要坚持每天讲、检查、提示。事实证明,在严格的训练中,大部分学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平时如发现学生做的不好的,

10、及时指出,协助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二)家长监督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要靠学生、教师之外,更需要家长的配合,由于家长也是学生的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我会运用家访,理解学生在家的体现,并针对学生的问题,征求家长意见,共同努力,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三)班干部监督 充足运用班干部的作用,由于她们时刻处在班级中,更能理解状况。同步,也要对班干部进行约束,让她们以身作则。一方面自我督促,再让她们督促其她同窗。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差错,及时向教师反映,及时想措施解决浮现的问题。 四、在社会实践中检查小朋友的行为习惯 留守小朋友

11、行为习惯的培养,除了家校同步教育外,我们还积极运用社会大环境锻炼小朋友,从而检查孩子的行为习惯。如三八节时组织孩子动手制作礼物送给妈妈或奶奶并说一句感谢的话,从而培养留守小朋友的感恩之情,让小朋友懂得要尊重妈妈、尊重奶奶等。结合小朋友生活实际,教育留守小朋友要尊重爸爸妈妈,她们在外打工很不容易;要热爱爷爷奶奶,她们带自己很辛苦,我们要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要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惰、依赖性强的不良品质。规定家长多带孩子接触社会上多种多样的实践,使孩子明辨是非,从小培养孩子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以提高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对社会全方位的适应能力。 五、 坚持不懈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需要

12、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后就应当规定学生坚持去做,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生自控能力差特点,严格规定,切忌在教育学生上情感失控,找出一种循序渐进的措施,使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加强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她们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而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总之,留守小朋友的养成教育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一种教育工作者更应从具体的习惯培养上入手,不断摸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她们自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走上社会,成为祖国的人才夯实的基本。 总之,留守小朋友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本着良好习惯要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家园联手,定会找到行之有效的培养留守小朋友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