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流化床干燥器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409171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流化床干燥器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完整word版)流化床干燥器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完整word版)流化床干燥器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完整word版)流化床干燥器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完整word版)流化床干燥器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流化床干燥器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流化床干燥器课程设计.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流化床干燥器课程设计 大 学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2700kg/h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 设计成绩: 日 期: 目 录1设计任务书12 概述2 2.1.流态化现象2 2.2 流化床干燥器的特性3 2.3 流化床干燥器的型式及干燥流程43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简介5 3.1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步骤5 3.2流化床干燥器干燥条件的确定54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简介8 4.1 主体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8 4.1.1 物料衡算8 4.1.2 空气和物料出口温度的确定9 4.1.3 干燥器的热

2、量衡算9 4.2 干燥器的设计104.2.1 流化速度的确定104.2.2 流化床底层面积的计算114.2.3 干燥器的宽度和长度124.2.4 干燥器的高度124.2.5 干燥器的结构设计124.2.6 干燥流程的确定135 干燥装置附属设备简介145.1 风机145.2 空气加热器155.3 供料器155.4 气固分离器176 干燥过程的计算17 6.1 主体设备的设计计算176.1.1 物料衡算176.1.2 空气和物料出口温度的确定186.1.3 干燥器的热量恒算186.1.4 预热器的热负荷和加热蒸汽消耗量19 6.2 干燥器的设计196.2.1 流化速度的确定196.2.2 流化床

3、层底面积的计算206.2.3 干燥器的宽度和长度216.2.4 干燥器高度216.2.5 干燥器结构设计22 6.3 附属设备的选型236.3.1 送风机和排风机236.3.2气-固分离设备256.3.3 供料装置256.3.4除尘设备266.3.5 换热器选型266.3.6 空气过滤器276.3.7 管路计算及管道选择27符号说明29计算结果汇总表31认识与体会32参考文献32附录33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 2700kg/h 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二)操作条件与条件细颗粒物料初水分为3%,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3%(以上均为湿基)1、 生产能力(按进料量

4、计) 2700kg/h2、 颗粒密度 1400(kg/m3) 3、 堆积密度 450(kg/m3) 4、干物料比热容 1.256 kj/.5、临界湿含量 0.015(干基) 6、平衡湿含量 近似取为07、颗粒平均直径 0.15mm 8、进口温度 409、在干燥系统要求收率 99.5%(回收5um以上颗粒)10、干燥介质-湿空气参数: 进预热器温度t0 25 进干燥器温度t1 105 初始湿度H0 0.018 kg水/kg干气11、热源 392.4kPa的饱和水蒸汽(三)要求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主体结构设计、工艺流程及主排风机的选型计算2.概述借助于固体的流态化来实现某种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流态

5、化技术。流态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固体颗粒物料的干燥、混合、煅烧、输送以及催化反应过程中。目前绝大多数工业应用都是气固流化系统。流化干燥就是流态化技术在干燥上的应用。 2.1流态化现象当流体以不同速度由下向上通过固体颗粒床层时,根据流速的不同,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固定床阶段 当流体速度较低时,颗粒所受的曳力较小,能够保持静止状态,不发生相对运动,流体只能穿过静止颗粒之间的空隙而流动,这种床层称为固定床。 2.流化床阶段 当流速增至一定值时,颗粒床层开始松动,颗粒位置也在一定区间内开始调整,床层略有膨胀,但颗粒仍不能自由运动,床层的这种情况称为初始流化或临界流化。此时床层高度为Lmr,空塔气

6、速称为初始流化速度或临界流化速度。如继续增大流速,固体颗粒将悬浮于流体中作随机运动,床层开始膨胀、增高,空隙率也随之增大,此时颗粒与流体之间的摩擦力恰好与其净重力相平衡。此后床层高度将随流速提高而升高,这种床层具有类似于流体的性质,故称为流化床。在流态化时,通过床层的流体称为流化介质。 3.稀相输送床阶段 若流速再升高达到某一极限时,流化床的上界面消失,颗粒分散悬浮于气流中,并不断被气流带走,这种床层称为稀相输送床,颗粒开始被带出的速度称为带出速度,其数值等于颗粒在该流体中的沉降速度。 2.2流化床干燥器的特性在流化床中,气、固两相的运动状态就象沸腾的液体,因此流化床也称为沸腾床。流化床具有液

7、体的某些性质,如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可从小孔中喷出,从一个容器流入另一个容器;具有上界面,当容器倾斜时,床层上界面将保持水平,当两个床层联通时,它们的上界面自动调整至同一水平面;比床层密度小的物体被推入床层后会浮在床层表面上;床层中任意两截面的压差可用压差计测定,且大致等于这两截面间单位面积床层的重力。 因此,流化床干燥器的优点有: (1)流化干燥具有较高的传热和传质速率。体积传热系数可高达23007000W/(m3.)。由于干燥速率大,干燥器中停留时间短,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2)物料在干燥器中停留时间可自由调节,因此可以得到含水量很低的产品。当物料干燥过程存在降速

8、阶段时,采用流化床干燥器也较为有利。 (3)流化床干燥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活动部件少,操作维修方便。(4)流化床干燥器的流体阻力较小,对物料的摩损较轻,气固分离较易,热效率较高(对非结合水的干燥为60%80%,对结合水的干燥为30%50%)。 流化床干燥器的缺点有:(1) 床层内物料纵向反混严重,对单级式连续干燥器,物料在设备内停留时间不均匀,有可能使部分未干燥的物料随着产品一起排出床层外。(2) 一般不适于易粘结或结块、含湿量过高物料的干燥,因为容易发生物料粘结到设备壁面上或堵床现象。(3) 对被干燥物的粒度有一定限制,一般适用于处理粒径为30m6mm的粉粒状物料。(4) 对产品外观要求严格

9、的物料不宜采用。干燥贵重和有毒的物料时,对回收装置要求苛刻。2.3流化床干燥器的型式及干燥流程 流化床干燥器又称沸腾床干燥器,是流态化技术在干燥操作中的应用。流化床干燥器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单层流化床干燥器、多层流化床干燥器、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喷动床干燥器、旋转快速干燥器、振动流化床干燥器、离心流化床干燥器和内热式流化床干燥器等。 对单层圆筒流化床干燥器,待干燥的颗粒物料放置在分布板上,热空气由多孔板的底部送入,使其均匀地分布并与物料接触。气速控制在临界流化速度和带出速度之间,使颗粒在流化床中上下翻动,彼此碰撞混合,气固间进行传热和传质,气体温度下降,湿度增大,物料含水量减少,被

10、干燥。最终在干燥器底部得到干燥产品,热气体则由干燥器顶部排出,经旋风分离器分出细小颗粒后放空。当静止物料层的高度为0.05-0.15m时,对于粒径大于0.5mm的物料,适宜的气速可取为(0.40.8)ut;对于较小的粒径,因颗粒床内可能结块,采用上述的速度范围稍嫌小,一般对于这种情况的操作气速需由实验确定。 由于流化床中存在返混或短路,可能有一部分物料未经充分干燥就离开干燥器,而另一部分物料又会因停留时间过长而产生过度干燥现象。因此单层沸腾床干燥器仅适用于易干燥、处理量较大而对干燥产品的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对于干燥要求较高或所需干燥时间较长的物料,一般可采用多层(或多室)流化床干燥器。对两层流

11、化床干燥器。物料从上部加入,由第一层经溢流管流到第二层,然后由出料口排出。热气体由干燥器的底部送入,向上依次通过第二层及第一层的分布板,与物料接触后的废气由器顶排出。物料与热气流逆流接触,物料在每层中相互混合,但层与层间不混合。3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简介 干燥器的设计是在设备选型和确定工艺条件基础上,进行设备工艺尺寸计算及其结构设计。不同物料、不同操作条件、不同型式的干燥器中气固两相的接触方式差别很大,对流传热系数及传质系数不相同,目前还没有通用的求算和的关联式,干燥器的设计仍然大多采用经验或半经验方法进行。另外,各类干燥器的设计方法也不相同,各干燥器的设计方法可参阅有关设计手册。 3.1流化

12、床干燥器的设计步骤 对于一个具体的干燥任务,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 1确定设计方案 包括干燥方法及干燥器结构型式的选择、干燥装置流程及操作条件的确定。确定设计方案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并且要有一定的适应性 保证产品质量能达到规定的要求,且质量稳定。装置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季节空气湿度、原料含湿量、颗粒粒度的变化。 (2)经济上的合理性 使得设备费与操作费总费用降低。 (3)安全生产 注意保护劳动环境,防止粉尘污染。 2干燥器主体设计 包括工艺计算,设备尺寸设计。 3辅助设备的计算与选型 各种结构型式的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基本相同。 3.2流化床干燥器干燥条

13、件的确定 干燥器的设计依据是物料衡算、热量衡算、速率关系和平衡关系四个基本方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物料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必须等于或稍大于所需的干燥时间。 干燥器操作条件的确定与许多因素(如干燥器的型式、物料的特性及干燥过程的工艺要求等)有关。并且各种操作条件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应予以综合考虑。有利于强化干燥过程的最佳操作条件,通常由实验测定。下面介绍干燥操作条件一般的选择原则。 干燥介质的选择 干燥介质的选择,决定于干燥过程的工艺及可利用的热源,此外还应考虑介质的经济性及来源。基本的热源有热气体、液态或气态的燃料以及电能。在对流干燥中,干燥介质可采用空气、惰性气体、烟道气和过热蒸汽。 热空气是最廉价易得的热源,但对某些易氧化的物料,或从物料中蒸发出的气体易燃、易爆时,则需用惰性气体作为干燥介质。烟道气适用于高温干燥,但要求被干燥的物料不怕污染、且不与烟气中的SO2和CO2等气体发生作用。由于烟道气温度高,故可强化干燥过程,缩短干燥时间。 流动方式的选择 气体和物料在干燥器中的流动方式,一般可分为并流、逆流和错流: 在并流操作中,物料的移动方向与介质的流动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