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1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提纲重点提示 新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40907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1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提纲重点提示 新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提纲重点提示 新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提纲重点提示 新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提纲重点提示 新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提纲重点提示 新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1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提纲重点提示 新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1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提纲重点提示 新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届一轮复习政治:新课标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高考重点提示注为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重要程度为最高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8、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40、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

2、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业和民族团结。42、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县(不含县)以上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县(含县)以下的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43、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44、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45、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4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

3、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47、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4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49、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

4、自封的,而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1)是由党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质是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经济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5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5、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2、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6、,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化法制化规范化。53、 “三个代表”: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地位: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5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

7、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形成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注意: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上地位平等,它们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56、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57、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

8、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58、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民族平等首要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民族团结重要原则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照耀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

9、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59、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1)1949年9月,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自治写入宪法。(3)1984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基本法,标志民族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4)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修改的民族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60、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的涵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理解:A、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部分与整体关系。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这是前提。B、区域自治,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C、自治机关:自治地方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D、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

11、治权和其他自治权。(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种形式。我国实行民族自治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我国既不能实行单纯以民族为单位的民族自治,也不能实行单纯以区域为单位的“地方自治”。而的创造性的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12、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62、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长期的基本政策。内涵是:有信仰,也有不信仰的自由,有信仰这种,也有信仰另一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仰,现在信仰的自由,有过去信仰,现在不信仰的自由。政府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这有两个内涵:一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是政府尊重人权的体现,侵犯这一权利,要承担法律责任(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要求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B、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解释。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做住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