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后三单元定稿.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40731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后三单元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后三单元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后三单元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后三单元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后三单元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后三单元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后三单元定稿.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读书妙悟 孔孟论学习课时:3课时主备人:雒军廷 审核人:曹自锦 审核时间:2012.7.12 总第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资料。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3.掌握孔孟的学习之道。 4.熟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背诵课文。学习难点:理解文中提出的学习之道。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预习:1.结合资料了解作者、作品简介,完成填空,并识记划线内容。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末期( )家、( )家、( )家,( )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

2、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属于语录体著作,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 )( )( )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 ),字( ),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 )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家、( )家,与孔子并称孔孟,因其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

3、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2.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重点词语,并注音。同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论语(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wn( ) p( )若掘井思而不学则di( ) 不悱不发( )举一隅( )y( )之为数流杵也( ) 一暴十寒( ) 诲二人( ) 援弓缴( )九rn(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二、合作探究:1.朗读1-7则,初步感知各则大意。2.小组合作翻译1-7则,并重点掌握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则:学而( )时习之(

4、 ),不亦( )说( )乎?第2则:温故而( )知新,可以( )为( )师矣。 第3则:学而( )不思则( )罔( ),思而不学则殆( )。第4则:知之( )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第5则:敏而( )好学,不耻( )下问。第6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第7则:不愤( )不启( ),不悱( )不发( )。举一隅( )不以( )三隅反,则( )不复( )也。3.分别概括各则内容,并批注到书上。三、巩固训练:学生背诵前7则。四、作业布置:A (必做):1.抄写生字(各两遍); 2.记忆并抄写1-7则。B (选做):针对其中一则,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

5、自主预习: 学生熟读并背诵8-10则,小组展示背诵成果。二、合作探究:1.学生齐读8-10则,初步感知各则大意。2.学生小组合作翻译8-10则,并重点掌握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第8则:受学( )重问,孰( )不顺成?第9则:诵诗( )读书( ),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第10则:君子深造( )之( )以( )道,欲( )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 )之( )安;居之安,则资( )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 )其原( ),故( )君子欲其自得之也。3.学生齐读第11则,初步感知大意。4.学生小组合作翻译第11则,并重点掌握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1则:虽( )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

6、( )之( ),十日寒( )之,未有能生者也。今( )夫( )奕( )之( )为( )数( ),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 )之( )善奕者也。使( )奕秋诲( )二人奕(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奕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 )有鸿鹄( )将至,思援( )弓缴而( )射之。虽( )与之俱( )学,弗若( )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 )也。5.学生齐读12-13则,初步感知大意。6.学生小组合作翻译第12-13则,并重点掌握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2则:有为( )者辟若( )掘井,掘井九轫( )而不及( )泉,犹( )为( )弃井也。第13则:尽

7、( )信书( ),则不如无书。吾于( )武成,取二三策( )而已( )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 )仁( )伐( )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 )杵( )也?7.学生分别概括各则的内容。 8.学生再读8-13则,进一步品味名言警句中蕴含的道理。三、训练巩固:1.默写:学而不思则罔,。不不,不不。“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A.学习并且及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C

8、.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受学重文,孰不顺成?()A.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B.接受学习,注重发问,谁不会顺利成功呢?C.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D.接受学习,注重发问,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4.孔子,名,字,时期国人,学派的创始人,大家,大家。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名,字,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5.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但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中,“仁人”处处被骗,时时受欺,几乎寸步难行。针对此,你怎样理解这个“仁”字?(字数不少于字)四、作业布置:

9、A (必做):1.口头翻译8-13则;2.记忆并抄写8-13则。B (选做):同步练习基础部分。第三课时一、自主预习:整理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通“”,意思:2.有为者辟若掘井 “”通“”,意思:3.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通“”,意思: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意思:5.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通“”,意思: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意思:7.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通“”,意思:词类活用:1.不耻下问: 2.十日寒之: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言特殊句式类型:1.君子深造之以道 ( )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奕

10、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4.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 )二、合作探究: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了孔孟学习之道?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2.论语和孟子的议论方式有何不同?试举例说明。 3.从本文衍生的成语有哪些? 三、巩固训练: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暴( )奕( )诲()鸿鹄()缴()2.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