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新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答案不全) 文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40127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安新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答案不全) 文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安新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答案不全) 文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安新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答案不全) 文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安新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答案不全) 文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安新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答案不全) 文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安新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答案不全) 文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安新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答案不全) 文 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新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实验班使用)(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你认为这句话最早可能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2、“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这句话可能出自(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3、宋明理学的积极方面有( )重视

2、人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 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 B、 C、 D、4、“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他的思想是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 “天道自然,无为而治”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C、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D、中华民族更勤劳勇敢、聪明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B、

3、强调灭人欲、死后入天堂 C、追求现世的幸福 D、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7、路德、加尔文等倡导的宗教改革实质是( ) A、新教各教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夺权力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8、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喜欢画年画 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喜欢听京剧A、 B、 C、 D、9、魏源的海国图志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是( ) A、使人们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 B、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 C、使人们开阔眼界,启迪人们了解世界 D、使人们认识到科技救国10

4、、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11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12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13、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最大的成果是( ) A、推翻了

5、封建制度 B、推翻了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D、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14、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革命的革命道路是( ) A、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B、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C、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D、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5、“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分别是谁的名言?( )A普罗塔哥拉、泰勒斯 B泰勒斯、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 D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1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同点是 ( )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都反对宗教

6、信仰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 17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反对出售赎罪券 B改变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C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D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18法国启蒙运动时,一位思想家从阐述不平等的起源中引出一个革命的结论: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从而对法国大革命产生深远影响。这位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19、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A长征I号 B东方红一号 C探索者I号 D红旗一号20、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主要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

7、想中中国共产党代表A、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1、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A.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B.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C. 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D.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22、率先提倡只要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的是A但丁 B苏格拉底 C马丁路德 D彼特拉克23、“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飞行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也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巨大成就。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火药发明有关,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24“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

8、满洲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这段引文最可能出自A魏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25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C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D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27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8、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

9、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29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30、薄伽丘的主要代表作是A神曲 B十日谈 C九十五条论纲 D哈姆雷特第II卷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的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10、。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二 (1912年)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食物,皆归国有。孙中山全集第2卷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及其基本主张。(4分)(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民国初年(1912年)和“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与材料一相比有何新发展?(6分)(3)结合上述材料,你对孙中山的历史活动有何

11、认识。(2分)32.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请回答:(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思想主张的概称。(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