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397562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川教版)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具有人民代表的性质,在普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3、政治协商会议的重大决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把北平改为北京作首都;采用公元纪年,本年为1949年;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

2、碑。4、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10月1日为国庆纪念日。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外交原则: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6、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7、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

3、议标志西藏和平解放。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同时也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1、抗美援朝战争:背景:美国对我国东北边境进行狂轰滥炸,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请求。1950年10月,彭德怀为司令员。 1953年7月,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意义: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最可爱的人:a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的烈火英雄:邱少云;b用胸膛堵机枪眼、为突击部队开辟道路的英雄:黄继光。2

4、、土地改革: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依据: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时间:1950年夏至1952年冬。特点:保护富农经济。意义:1952年冬,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镇压反革命运动:时间:1950年10月到1952年底。内容: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政策及重点:“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重点

5、打击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首要分子实行坚决镇压。意义:到1952年底,镇压反革命运动胜利结束,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造相结合的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主要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方针及措施: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广泛开展三大运动: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

6、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刨工)。从无到有的工业:飞机、汽车制造、电子、重型机械等工业。影响: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内容: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特点(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民主原则、民族平等原

7、则。3、“三大改造”:时间:1953年开始,1956年底结束。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意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运动:总路线: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原因: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主要表现:农业的“浮夸风”,工业的“全民大办钢铁”。影响:积极方面: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表现了可贵的建设热情,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人民

8、大会堂。消极方面: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使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2、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性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把它作为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的基层单位。主要内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调”-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影响: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

9、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发展:时间: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原因:a、“大跃进”运动的失误;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c、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d、苏联撕毁合同和取消科学技术合作项目,撤走专家等。经济调整: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铁人”王进喜:1960年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两弹元勋邓稼先: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平

10、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原因:1966年5月,我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邓小平、刘少奇。1968年10月,刘少奇被开除党籍,次年在河南含冤去世,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2、林彪集团与“四人帮”的覆灭: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逃,在温都尔汗机毁人亡;“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五运动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的群众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1979年9月9日,毛泽东

11、逝世。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宣布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并接着逮捕,从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四人帮的影响: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标志“文化大革命”的结束。3、“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十年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最重要、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是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1977年4月,邓小平写信给党中央,成为真理标准讨论的先导。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

12、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揭开了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意义: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内容: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撤销错误文件、肯定四五运动的革命性质、纠正错误结论。) 影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

13、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它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包干到户的典型: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四川:包产到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向结合,客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补充改革:推进

14、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2、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管理: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利改税;经营方式: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企业改组联合;股份制、公司制。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1、经济特区的建立:1979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办特区。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广东省);厦门(福建)1988年:海南岛(海南省)2、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长

15、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80年代)(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扩大开放的窗口(1992年)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3、对外开放的意义: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1、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奇迹。“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2、把可持续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1999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定。目的是: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本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西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重庆)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对策:2003年决定,a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支持的力度,b加快产业结构调整,c加快为失业人员建立社会保障体制,d吸收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等。2005年钢铁工业具备年产钢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