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课改中成长的故事.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39585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在课改中成长的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在课改中成长的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在课改中成长的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在课改中成长的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在课改中成长的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在课改中成长的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在课改中成长的故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在课改中成长的故事我很幸运,我处在课改的浪潮里,课改给了我生命,课改给了我自信,课改完善了我的教学行为及其价值取向,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在课改中成长”!首先,我谈谈自己是怎样“偷偷模模”的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的。我对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记得有一次我的爱人去徐州参加初中政治课新课程改革培训,而我是小学的数学教师,我又十分想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于是我就“偷偷模模”的溜进了新课程培训地点,并且很“机智”地查阅了新课程培训科目和地点,我当时记得很清楚,徐州市教育学院三楼会议室,当时我的心里真是怦怦直跳,心里想:“万一被讲课教授给哄出去那多么没面子,哎,为了能多了解点新课程精神,还是冒险去吧!到了

2、门口,我的胆子还真算大,开了门径直地往里面钻,总觉得有好多老师都看着我,生怕被别人认出来我这个人是冒牌的,我还算是很幸运,当时一位教授没有把我给哄出去。接下来便听了教授讲了一个案例,他说:“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头驴和一头骡子给主人驮货物。在驮货物的时候,驴子累了,渴了,它想让骡子帮忙,便说:我太累了,驮不动了,你能帮我一下好吗?这时教师问小朋友们:你认为骡子该不该帮驴子呢?有17个小朋友们一致认为:不应该帮忙,因为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干,要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故事继续进行,骡子没有帮驴子,可是到了山坡上,驴子太累了,又低声下气的说:骡大哥,你帮帮我吧!我驮不动了,快来

3、帮我。这时骡子还是没有答应,驴子太灰心了,上不了那个山坡,一下子摔了下来,死了。这时同学们一下子惊讶了,哇的一声。这时同学们都吓傻了,其实骡子最倒霉了,因为骡子不仅把驴子原来驮的货物自己背着,还得把驴的尸体驮到自己的身上,心里想:哎!我怎么这么笨呢?当时,我要是帮它一下,该多好啊,我也不必驮这么多货吧!现在可好,还得把驴的尸体驮到自己的身上。同学们,你说还要不要帮驴小弟呢?那到底该怎样帮呢?这时候有同学说:到好路的时候,驴子应该多干些,等到了山坡上,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才可以让骡子帮忙,等过了山坡,自己再干多些,这样才不能落这样一个下场,骡子应该在驴子最需要帮忙的时候,应该多干些,这样才不至于等

4、到驴子死了,自己还得受这样的洋罪吧!这样它们两人都平平安安的,该多好啊!在座的老师们,你听了以后有何感想呢?”我听了这个案例以后,总觉得学生的参与度高,无一人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无一人开小差,学生的思维也得到发散,活跃,创造性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活跃也来,为什么学生的参与面这样广呢?教学内容是通过讲故事来进行的,学生当然也是最喜欢的,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发展学生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是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有兴趣的,平时生活中的。总之都是学生平时喜欢的一些资料,故事等,让学生有兴趣弄明白什么是真理,什么是交际,什么是必需的。这样,学生的情感才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出来,当说学生学习有困难时,要及

5、时帮助千万别挖苦学生:“你怎么这么笨呢?你已经无可救药了,大笨蛋一个”此类的话,因为这样很可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伤害,可能像驴子一样跌到了万丈深渊,所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至关重要。接下来又听了另一位教授说过,中国人教出来的是贤人,而美国人教出来的是哲人,这给我带来很大影响,我认为这都是中国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与美国不同,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改变。要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学习生物时,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各器官及其功能,学习政治时,让学生知道当前的时政,中国的热点问题,国际的热点问题,教数学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等。其中也有一位教授说:“有一个孩子看到

6、蝴蝶和一只蜜蜂,蜜蜂在嗡嗡地响,而蝴蝶飞的时候没有这么想,他就问自己的父亲,爸爸,为什么蜜蜂在嗡嗡地响,而蝴蝶飞的时候没有这么想?第一个父亲这样来回答:小孩子,哪这么多为什么,成绩好就行了,别管那么多闲事。小孩子也不再问了。第二个父亲这样来回答:因为蜜蜂在飞的时候,翅膀振动的频率非常快,而蝴蝶飞的时候翅膀振动的频率非常慢,所以是这样子。而第三个父亲这样来回答,拿出一只笔和一张报纸,用笔在纸上由慢到快的画,然后让他的儿子照样去做,等一会儿,他的儿子说爸爸不要说了,我知道了。你看看这三位父亲,谁做得最到位,我们也都知道第三位父亲让儿子亲身体验学习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

7、答案,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因为这样,学生在探索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好的多,而第一个父亲就不值得学习,他的态度太偏激,所以在教学中,我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全过程,而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一定要由以前的重结果到重过程、重尖子生到重全体学生。”学习新课程,才知道如果不好好更新观念,积累知识那是不能胜任新课程改革的。所以本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念,自己的职业心理素质,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己一定要拓宽知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以上只是这几天偷偷学习的几点感受,其实还远不是这样,比如如何定位自己的教学价值,自己的教学行为,学

8、生的道德思想的关注,关注每个人的发展,而不是个体的关注,美、英发达国家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差别。其次,我谈自己是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的。本人处在学习新课程改革之中,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了充分的准备。本人97年中师毕业,专业知识有限,上课不顺心。这也许不光是知识经验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不能熟练掌握教育规律,不能好好把握学生的心理,所以教学质量不高。我应该怎么办?自从98年下半年参加专科自学考试,记得有一次报考六门课程,同事都以为我在做梦,都认为我在半年之内考六门课程,那是不可能的,何况自己还需要教学、备课等,哪来的时间?但是,每当我自学的知识和教学生有联系时,我就有信心

9、,更觉得高兴。早晨5点钟准时起来看书,总觉得今天在课堂上定会用到,这样看书非常有效,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早晨我看到了“元认知”这个概念,里面有贺尔特的一句话:“一个学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好学生,部分原因在于他学会意识到自己他在不断地核查自己的理解;而差的学生不会觉察自己正在努力理解,大多数时间不知道自己是否理解。”这句话对我感触很大,当天上课我就有意识的去教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我好像是拿刚刚学到的知识在班级里做“实验”、不过这种“实验”非常成功。学生在天天进步,我的知识也得到巩固,一举两得。这六门课程终于全部通过,2000年6月拿到了专科毕业文凭,其实我觉得我也在慢慢成长。从那以后

10、,同事都叫我“六门”,因此,外号“六门”在我们那儿便传开了。我对小学教育专业酷爱极了,从2002年上半年又参加了“小学教育”本科自学考试,在自学过程中,才看到自己是井底之蛙,没想到“小学教育”本科的课程真是太棒了。如:“小学教学心理与教学设计”这六课程,我是求之不得的,我课后自学,课上用,那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我帮助很大。记得在赛课活动中,我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所以,那堂课在全镇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总而言之,我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重结果到重过程、重尖子生到重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

11、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每次镇学习成绩抽测中,我带的班级都是名列前茅。我第一次报考了一门课程,考了93分,这使我信心十足;第二次报考了四门课程;第三次又报考了四门课程;第四次报考了六门课程,每次必过。记得在考六门课程的时候,那时我教六年级,并且任班主任,当时我和学生有约法三章,我决定在两个月内拿到本科文凭,学生也决定在两个月内考出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这样以来,我和学生都互相监督,学生学的认真、塌实,我也在拼命的教学、自学。恐怕言而无信,有损于教师的“光辉形象”。这“六门”终于过关了,眼看着拿到本科文凭,谁知道毕业论文没有交,(当时我们那儿招办没有通知我们)这该怎么办?难道我要失信于学生?我打电话

12、到县招办不行、到市招办也不行,当时心如刀绞,怎么办?就这样放弃吗?我又打电话到主考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一位刘老师接的电话,我把我的情况告诉他,她允许我把论文寄过来,我当时十分激动,心想:这下可能给学生一个交代了,终于到2003年6月拿到了本科文凭,我的学生在毕业考试中也棒极了,我和学生都成功了,我有什么比这更高兴呢?我两年拿专科,又用了两年拿本科,同事说我有什么绝招,所以我又有了第二个外号叫“考试专家”。我又是“六门”、又是“考试专家”,第一次听的时候有点难听,但时间长了便习惯了。其实我自己心里最清楚,并非什么“考试专家”,其实我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好机会,这是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教师

13、必须做到的,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正因为我有了这样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我才更任劳任怨去学习,老师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进步,个性才可以得到张扬,学生进步了,就更能激励老师去自学,也就更能实现新课程新理念,我和学生存在一种鱼水之情。在自学过程中,我的感觉最深的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是最快乐的,也是最幸福的。再次,我说说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本人所取得一点成绩。以上只是我在自身的学习和主动到徐州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的过程作了简要的说明,也更因为有了这些准备,我的教学成绩也是可喜的,在2002年,本人辅导的孟祥宇、万超同学在第二届“小学数学探索与应用能力竞赛”中荣获五年级组一等奖;在2003年,邳州市教育局搞的第四届“科研杯”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中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关注获得二等奖;在2004年度,在镇举办的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中也是名列前茅,镇抽考当中获得六年级组第4名,在2004年度六年级毕业会考当中也是全镇前几名,在邳州市教育局举办的教案大赛当中荣获一等奖,在学校,无论是抽考还是统考,我所带的班级都是名列前茅。以上只是本人把这几年课程改革当中所做、所思、所想,以及如何在课改中成长的经历作为简要的汇报,我的演讲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