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三下乡 梯田规划布局.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395329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三下乡 梯田规划布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3三下乡 梯田规划布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3三下乡 梯田规划布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3三下乡 梯田规划布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3三下乡 梯田规划布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三下乡 梯田规划布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三下乡 梯田规划布局.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暑期三下乡 梯田规划布局广西龙脊平安壮族梯田区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梯田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基础措施之一,尤其在沟深坡陡、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49. 2%的广西地区,梯田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梯田在坡面综合治理措施中所占投资比重较大,然而,长期以来,在梯田建设过程中对梯田整体的规划有所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梯田的安全运行和生产效益的发挥。调研主题:感受梯田魅力,传承建筑文化调研时间:2013年8月27日8月29日调研地点:广西省桂林市龙胜县平安壮族梯田区调研人员:指导老师黄智老师、王益勇老师小组成员:李安妮、严俊

2、、张桂铭、陈耀辉、付桔菲、于佳男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 调研背景1.2 调研主题介绍1.3 调研对象分析第二章 调研流程及行程安排2.1 调研流程安排2.2 调研行程安排第三章 调研分析3.1 调研区域概述3.2 梯田划分分类3.3 梯田类型的选用3.4梯田规划及设计分析 第四章 总结4.1 梯田布局的优缺点4.2 梯田规划的注意事项及原则4.3 调整梯田布局的方法第一章 绪论1.1 调研背景梯田是水土保持生 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基础措施之一,尤其在沟深坡陡、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49. 2%的广西地区,梯田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梯田在坡面综合治理措施中所占投资比重较大,然而,长期以来,在梯田建设过程中对梯田整体的规划有所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梯田的安全运行和生产效益的发挥。梯田工程是我国坡耕地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广西龙胜县而言,实施梯田工程有助于实现农业增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农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但目前关于平安区梯田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效以及部分农作物的研究,因此还需要依据实践情况开展大量的坡耕地平整工程的分析研究工作因此,本文以广西龙胜县平安壮族自治的梯田工程为例,通过大量走访和实地考察,再依研究该调查资料和基础数据,进行梯田工程的布局和设计分析研 究,进而提升梯田耕地的地力。1.2 调

4、研主题介绍梯田规划布局是梯田建设以及配套工程措施的总计划,也是水土保持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1.3 调研对象分析平安梯田横跨平安和龙脊两个行政村,宛如一条行进中的巨龙,腾越在一个四五里长的坡面上,腾越出一种叱咤风云的野性力量。平安梯田内有“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两个独特的景观。“九龙”指龙脊主脉在这里分出来的九条小山梁,“五虎”指这里五个略微凸起的小山头。“九龙”、“五虎”全部为梯田所盘绕。“七星”指当初开天时特意留下来的七个小山包,七个小山包分别叠立在七块田的中央,远远望去像七颗闪烁的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因为“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扫帚田园一样景中有景,

5、平田许多情趣和意味。第二章 调研流程及行程安排2.1 调研流程安排(1)询问、拍照、考察、调查。(2)实地走访形式,调查当地村民对梯田规划布局的态度及意见。(3)深入探究,结合所见多闻和研究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对现有的梯田规划状况进行综合评定,研究出一套适合广西桂林市龙胜县梯田规划的可实施性办法。2.2 调研行程安排我们建规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小分队于27日乘火车来到广西省桂林市,对我们要研究的梯田区域进行相应资料的查询及了解。28日我们来到龙胜县平安壮族自治区对当地梯田的划分及梯田种类进行研究,并做好了相关的数据记录。29日我们向当地政府汇报了这几天调查的情况并做了详细的总结,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肯

6、定和认可,了解了当地政府部门对梯田规划、设计的分析指导。第三章 调研分析3.1 调研区域概述 在开始调研之前,我们认为认为很有必要对本研究区域的基本概况做一下阐述和说明,这样我们对后面的研究内容就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认识。龙脊大寨是以梯田稻作生产为主要农事活动的壮族聚居村,梯田是大寨最主要的农业景观,壮族是大寨梯田的主人。单一的民族,单一的生产活动以及同样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为本研究的开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本部分内容共分为了三节来进行叙述:第一节简单介绍了龙脊大寨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这部分内容也很好地揭示出了大寨梯田开发所具有的自然条件;第二节对龙脊地区包括龙脊大寨的历史沿革情况做了一下

7、简单梳理,使我们对区域的发展概况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三节则回到了梯田本身,对大寨梯田的基本形态、布局规划、运作方式以及开发历史进行了简单阐述与研究。这部分内容将人和田地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为过渡到后面的研究做好了直接铺垫。第一节自然环境 龙脊平安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境内。龙胜古称桑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面积2370. 8平方千米。 龙胜县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境内气温水平分布大致自北向南逐步递增。但由地形地貌的影响,地方性气候差异明显。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冷热分明,干湿明显,昼夜温差大,高海拔地区云雾多,湿度大,冬季多霜雪但非年年呈垂直变化状,因此,山顶、山腰山脚植物

8、类型生长有异。 梯田沿等高线建造,一般分布于海拔300-1100米之间,梯田垂直分布高差500-800米。龙脊平安寨位于越城岭西侧江南古陆的边缘,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的泥质砂岩、砂质片岩和页岩。由于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高山一阶地一河谷的地貌,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700米,梯田多位于海拔700-1100米的山坡上,坡度大多在26一35度之间。 龙脊平安寨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呈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风力一般1一3级,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山地气候明显。龙背平安寨属中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弃、灌、草本植物种类有于余种,用途广泛。珍贵孑遗树种有红豆杉、长柄山毛样等。 第二节历史

9、沿革及行政区位 历史上,整个金江河流域曾被泛称为“龙脊”。而狭义上的龙脊则是指现在行政意义上的龙脊村。迄今为止,广义上的龙脊仍是指整个金江河流域,广义上的龙脊在明万历三十九年以前,是属于兴安县管辖。 万历三十九年以后,据说因兴安县地广人稀,不便于统治;而义宁则地盘较小,因此才将龙脊拨归义宁管辖,但粮赋依旧向兴安县交纳。乾隆五年,龙胜附近有四大苗王起来“造反”,自当年起便将义宁的一部分地方划出,设立龙胜理苗分府,专理行政事务;此后又设立一个衙门叫做龙胜厅。整个龙胜被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乡,后又改称团。龙脊、官衙(解放后改称和平),和大木称为南团。其中又分作上下两个半团:龙脊和官衙合为上半团,大木为

10、下半团。清道光年间,龙脊和官衙发生冲突,龙脊在官司诉讼中获胜,从此完全脱离官衙,独立成立一个半团,称为龙胜南乡龙脊上半团。约在清嘉庆初年,龙脊十三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甲:上甲有毛呈寨、廖家寨、侯家寨三个屯;中甲有平寨平段寨、龙辅寨、八难寨四个屯;下甲有金竹寨、枫木寨、江边寨、黄洛寨、新寨和马海寨六个屯。到民国初年,因赋税加重,龙脊人民自动归附兴安,设立龙脊团务支局,属于兴安县西外区团务分局所管。自从归附兴安以后,由于兴安、龙脊二县的县界未清,龙脊地处边远,实际上成为三不管地带,直至1933年瑶胞起义失败后,龙脊才在统治者威逼下划归龙胜。至民国24年(1935),设立官衙乡,龙脊十三寨分做五个

11、行政村(即龙脊村包括廖家寨、侯家寨和平寨;平瑶村包括毛呈;新落村包括黄洛寨、新寨和八难寨;枫木村包括枫木寨、龙辅寨和平段寨;金江村包括金竹寨和江边寨)。第三节大寨梯田 龙脊梯田由平安壮族梯田和大寨壮族梯田组成,其中平安壮族梯田是龙脊壮族先民开垦出来的,是龙脊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梯田横跨平安和龙脊两个行政村,宛如一条行进中的巨龙,腾越在一个四五里长的坡面上,腾越出一种叱咤风云的野性力量。平安梯田内有“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两个独特的景观。“九龙”指龙脊主脉在这里分出来的九条小山梁,“五虎”指这里五个略微凸起的小山头。“九龙”、“五虎”全部为梯田所盘绕。“七星”指当初开天时特意留下来的七个小

12、山包,七个小山包分别叠立在七块田的中央,远远望去像七颗闪烁的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因为“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扫帚田园一样景中有景,平田许多情趣和意味。梯田开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文献里便出现了具有梯田特点的山坡田和水平田。唐宋时期,我国江南梯田得到了大规模开发,在福建地区出现了“其人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的记载,广西地区出现了“筒车无停轮,木视着高格”的记载。“梯田”一词也于此时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了文献记录当中:如“出庙三十里至仰山,缘山腹乔松之瞪甚危,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到了元明清时期,我国的古代梯田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其

13、主要标志便是出现了较为系统的有关梯田的论述(如下文),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梯田耕作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和系统了。“梯田,谓梯山为田也。夫山多地少之处,除垒石峭壁例同不毛,其余所在土山,下至横麓,上至危巅,一体之间,裁作重蹬,即可种艺。如土石相半,则必叠石相次,包土成田。又有山势峻极,不可展足,播殖之际,人则讴楼蚁沿而上,褥土而种,跟坎而耘。此山田不等,自下登涉,俱若梯蹬,故总日梯田。上水塘,则可种粳林,如止陆种,亦宜粟麦。” 到了近现代,我国的梯田开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耕作技术和规模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扩大。 龙脊平安寨几乎没有像样的平地,其耕地都是由山地开成,其中坡度较小和能引水灌的

14、地方便筑成梯田,水源条件不好以及位于山顶两峰之间无法引水灌溉的田面就开发成梯地,用来种植薯类和蔬菜等需水较少的作物。大寨梯田相对于我国南方其他地区的梯田来说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由于龙脊山区山高坡陡,这里的梯田坡度非常大。经过测量,最陡处的梯田坡度达到35. 7度,在这样陡的山坡上开出梯田,实为罕见。其次就是梯田的田面狭窄,最窄处只够种下两三株禾,但田长却很大。整体景观线条状非常明显。可以说山势的陡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梯田田面的狭窄,从而使大寨梯田景观呈现明显线条状分布。 梯田每级的宽面一般在2米到8米之间,但是8米的很少见,从4米至6米的占多数。田长有的甚至可达数百米。梯田呈狭长状分布。在坡度较

15、大的地方,田的宽面较小而长度很大。其中有的梯田只有1米多宽但却有半里长。梯田每级普通相距高度为1到2米,但在坡度大的地方有的却高达3, 4米,甚至更高。 龙脊梯田的开垦非常讲究时节。开梯田的最佳时节是每年冬季至次年3月。这段时间气候温和凉爽,宜于劳作,且土质干燥。开挖时,哪里渗水,能够看清,可即时补漏加固。龙脊大寨新开梯田,一般在数年前就己将荒坡辟为台地,在台地上播种数季早地作物,如红薯、芋头等。待水沟挖通,就在台地上开挖梯田。有的荒山因水源情况好,可直接开挖梯田。田基由开挖时挖下的较为坚硬的大土块层层垒起,每放一层,都用脚踩牢夯实。 龙脊梯田是由山下往山上开挖,山势海拔越高梯田越陡,田基也越厚。在低山,坡度较小,田基较低,也较薄,仅有20厘米左右,人走在上面,非老练不能走稳。高基十分厚实宽大,可以二人并行。梯田在垒砌田基时,沿着田基内侧会挖开一条小沟,踩实,这样既可以便于排水、导水,也可以起到加固田基的作用,使其坚固耐用,且不易渗漏田水。 3.2 梯田划分分类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水平梯田 沿等高线把田面修成水平的阶梯农田,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保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