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特跪拜礼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39119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奇特跪拜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奇特跪拜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奇特跪拜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奇特跪拜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奇特跪拜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奇特跪拜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奇特跪拜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中国奇特跪拜礼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 我们经常看到古代人民行跪拜礼。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生活礼节呢?这要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谈起。 我国在汉以前,还没有正式的凳椅。人们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 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大朝觐时,五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因此,古

2、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 坐时要两膝着地, 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 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 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1 / 7重的礼节。一

3、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 (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顿首”两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其他如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吉拜,则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 即再拜、三拜

4、。古代以再拜为重。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到了汉代以后。才渐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 却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有时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仍世代相传。后来,又增加了打千(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作揖(两手合抱,拱

5、手为礼)、鞠躬(弯身行礼)等礼节,直到辛亥革命胜利,随着几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 才结束了这种跪拜礼。 . 中国奇特跪拜礼-范文最新推荐 -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每次在单位开会发言时, 我总是脸红 , 而且紧张 , 请求帮助 !. 苦脑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古人有诗云:“绿阴不减来时路,更添黄鹂四五声。”在众人熟悉的绿阴职画的景色中, 又传来黄鹂的欢快叫声,别有一番情调,更能吸引人心。同理,如果我们能在平实的言谈中,巧妙地渗入一些新的东西, 就能使我们的言谈充分体现迷人魅力和积极影响。言谈富有新意的常用方法有:推陈出新巧合成   &

6、nbsp 每一种观念,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为众人所熟知和认可的观念, 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观念从个体上看,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而从整体上看,这些观念之间又有相互补充、纠偏、完善的潜在作用。如果采用组合的方法,把它们有机地合成一种新的观念,那么其合理性就会扩大,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如,求贤若渴和怀才不遇是一对古老而常新的矛盾, 某领导谈到这一问题时说: 其实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常有,关键是要找,而不能坐等。如果伯乐有“三顾茅庐”的诚意,千里马有“毛遂自荐”的勇气, 那么不管是伯乐找到了3 / 7千里马,还是千里马找到了伯乐,对于双方都是幸事。“伯乐与千里

7、马”“三顾茅庐”“毛遂自荐”等历史上的观念,就这样被合成了一个更完善、更能为众人所接受的现代观念。    自圆其说巧“逆解”   人们的心目中不同程度地板结着一些自己深信不疑的观念,不能简单地说这些观念是错误或陈旧的,但其中确实存在很多不全面、待更新的地方。如果你敢于“逆解”这些观念,揭示新的理解且能自圆其说, 必能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如松下幸之助提出一个观点:“吝啬就是创造新价值。”他认为:吝啬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是个贬义词,但吝啬的本意是将自己的一切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人们往往只从消极的、 非生产性的角度去想象吝啬的含义,而没有从积极的、 生

8、产管理的角度去发展吝啬的内在精神。 当代市场中的价格竞争, 往往取决于企业的“吝啬”程度。这种说法的确使人耳目一新,在震惊之余产生共鸣。    认知和谐巧“借壳”    借壳,本是股市中的一个术语, 指某个上市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经营困难重重,而其它有实力上市的公司通过与这种公司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方式,既赋予旧公司新的灵魂,又促成新公司顺利上市,这实在是一举两利的好事情。在言谈中,同样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即借用大家熟悉的某一形式, 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 让大家在对“壳”的熟悉和对“魂”的陌生中产生新的认识。 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各有

9、一处卧龙岗,两地都建祠纪念诸葛亮,且一直争论不休。南阳武侯祠中有一副对联曰: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范文最新推荐 -阳南阳。 1954 年,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同南阳二中师生会见时,念了他改过的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就近取“壳”,并寓时代精神的灵魂于其中,境界高远,胸怀博大,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借物寓意巧说明    即使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如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提出的“鸵鸟理论”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寓言故事,他说: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另一只肯定觉

10、得你比他小;当你是一只火鸡,人家是一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得不行了吧,小鸡就会觉得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这种浅显而新颖的语言形式,丝毫不影响其中所包含的道理的严肃和深刻,反而更有启发性, 更为人所津津乐道。    形象鲜明巧对比    这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语言方法,但拿谁跟谁比,却大有学问。如日本三洋公司的井植薰说:“我在公司的人才培养上,采用的是水涨船高的办法,水就是全体公司职工,首先是把水位提高,船是浮在水面上的出色人才,水涨高了,船才能更高。 水落石出是企业在人才培养问

11、题上无所作为的一种结果,水流干了,露出来的几位突出人才,充其量只是一般的肯干的干部。 ”拿水涨船高与水落石出相比, 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效果集中,对对比双方的精心选择以及对这种语言技巧的5 / 7高超运用,由此可见一斑。    不落窠臼巧翻新    一种形象在形成之后,在很大程度上便会成为一种惰性的存在, 长久缺乏变化或变化速度迟缓,那么再美的象征,再大胆的变形,也都会变成远古的化石,没有生命和活力。 从翻新法的特点来看,它由本体和喻体构成,本体不变, 喻体可变,我们完全可以不断推翻本体和喻体的配合方式,从而更加丰富人们对本体的理解和感受

12、。翻新的办法主要有:    把一个高远、 抽象、新奇的事物通过联想拉回现实,和生活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配合在一起。 如在谈到计算机软硬件的关系时,某专业人士形象地说:电脑只是盘子,软件才是菜,人是为吃菜,才买盘子,两者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又如有的企业家把“团队精神”比做“能打群架”, 有的把它比做“团长死了,营长就会上去,照样能打胜仗”等等,正可谓:境非真处即为幻,俗到家时自入神。    把生活中的新事物、 新现象、新词汇等大胆地运用到翻新法的配合当中去, 使人们对本来已经熟悉的东西产生一种新的联想和体验。如把做生意比做“

13、像股市一样,牛市也罢,熊市也罢,都有人能赚到钱,关键看你怎么做”。       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用很专业的知识进行形象的联想配合。如王码公司总裁王永民把成就、荣誉、地位、金钱等比做像“电荷”一样,在一个人身上积累多了,“电压”就会升高,“高电压”使别人难以接近,自已也十分危险,-范文最新推荐 -解脱的办法是“放电”, 把自己“接到地上”, “接地”,“放电”,回到“零电位”。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理解社会科学中的心理现象,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组合技术”呢?法国的丹纳曾经说过:“一切典型永远可以推陈出新,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而且真正天才的标识,他的独一无二的光荣,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