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游戏之谜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390424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游戏之谜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课 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学习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了解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注意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还有科普文本身的特点。能力培养目标:1、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注重科学与生活的结合,增加科普学习的乐趣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善于专研的科学态度。 2、领悟文章的深厚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价值观。【教学难、重点】 难点:引导学生分清楚层次结构,以及说明文与描写的结合 重点:领悟文章的人文内涵和科学精神【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让同学回忆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最深刻的游戏。比如老鹰抓小鸡,抓迷藏等等。然后结合现在通常我们会玩的游

2、戏是哪些。(可以讨论)。得出结论,我们人类中无时无刻没有游戏,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会游戏。然后提出问题,同学是否注意过身边动物的游戏,例如,小狗在那里咬自己身后的尾巴不停的打转。得出结论,其实小动物也有爱玩的天性。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动物世界的游戏。(结合PPT播放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二、学习说明文体的文体特征,科普文的阅读方法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按说明对象分,例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苏州园林。科普文是说明文中的一种,是专门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科普文,介绍科学领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语言准确、全面。在宣

3、传科普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1、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指的是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一般认为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说到底是实事求是的精神。2、人文内涵:在科学活动之外,人类还有广泛的社会生活。所以,科普文章不仅弘扬科学精神,也要表现人文精神。科学活动不是孤立的探索过程,其中也显现出科学家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他们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互相交融、紧密联系的,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科学奉献的精神,以及关注人类、关

4、注环保等思想,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共同的体现,不能生硬地区分开来。 三、 初读文章整体把握(师生互动)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动物游戏的事例?2、科学家认为,动物的游戏有几种类型?有何特征?所举那些事例来说明的?类型特征事例单独游戏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黑猩猩掌中戏水;河马玩浮叶战斗游戏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挤;北极熊掉跤操纵游戏表现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玩棍或石头;野象“踢”草球3、根据动物的游戏现象,科学家争论了一个什么问题“动物为什么要游戏呢?”4、科学家对动物游戏的研究提出了哪几种假说?这些假说的依据和

5、结论是什么?假说根据结论你的认同度演习说黑猩猩掌中戏水游戏是生活的演习。?自娱说河马玩浮叶渡鸦滑雪梯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自我保护。 ?学习说黑猩猩玩棍子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锻炼说羊奔跑跳跃北极熊夏季进行的各种游戏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 ? 5、得出确定的结论没有?为什么没有? 又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第二、科学

6、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下结论。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让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启发:科学探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6、简析文章结构、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文就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思考,最后总结: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那么这些内容遵循了什么顺序?说明文的顺序通常

7、来说分为,时间、空间、逻辑。 这篇课文属于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可以板书)文章分段 (1-5)例举动物也游戏 (5-8)动物游戏的基本类型 (9-14)概述动物游戏的目的的研究 (15)说明完全解开动物游戏之谜还需要深入研究四、拓展视野、探究原因由此,作者说在结束时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

8、等等。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创造性和想像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人类是如何看待动物的这些游戏行为的?【明确】游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1、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

9、动如康乐球等也叫游戏。2、玩耍,几个孩子正在大树底下游戏。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如何对待与我们同处在一片蓝天下的生灵?【明确】尊

10、重生命善待生命五、巩固知识、掌握技巧科普文章一般归属于说明文范畴,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本单元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对象把握对象,指的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阅读说明文,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功用、制作方法、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课文是怎样具体说明事物特征的。首先是从语句、语段中找出事物的特征。其次是从文章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2)理清思路理清思路,指的是弄清楚说明的条理和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如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过程;空间顺序,如宇宙的边疆;逻辑顺序,如动物游戏之谜。(3)说明方法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

11、子、打比方、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等。此外,文艺性说明文还常用拟人、讲故事等方法。这些知识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他们能在具体的学习中有所了解即可。(4)体会语言首先是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是说明文主要的语言特点。科学不容许含混不清,准确的语言才能反映说明对象的真实面貌。具体来说,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有漏洞有歧义;概念表述要清楚;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似是而非;恰如其分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等。小结:说明文中恰当地运用描写将使文章增色不少。但使用时必须注意几点:首先描写时要有丰富的词汇积累,使用时要认真推敲,精心锤炼,要注意词义的差别,注意词语的搭配,注意语体的感情

12、色彩等。其次,要学会使用一些修辞方法。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运用,有助于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给文章增光添彩。六、课堂小结:任何作品总会向读者传达某种信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周立明向我们介绍了动物世界存在的令人无法理解的游戏行为,可是游戏历来被当做人类的专利。但科学却证明了被人们视为低等的动物也有游戏,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 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动物,审视自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 “让我们和动物和谐相处,共同迈向美好的明天。” 七、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写一篇短文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与身边的动物和谐相处?2、查阅资料,对自己最好奇的自然界的某个领域,进行一次探索。并最后得出的探索结果。八、板书科学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形式:总分总 演习说 自娱说 内容:动物为什么游戏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