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利辛县九年级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389181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利辛县九年级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利辛县九年级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利辛县九年级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利辛县九年级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利辛县九年级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利辛县九年级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利辛县九年级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利辛县九年级第二次联考分析会发言稿利辛二中 夏德志2014.52014年利辛县九年级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分析利辛二中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夏德志一、试卷特点此份试题起点不算低,坡度较大,灵活性也较大,考查能力型题目偏多。基础知识题共47分,占28.6 %(2013年中考是34 %);中等难度题共65分,占43.4 %(2013年中考是40 %);难题共42分,占28 %,难题比例偏大。从考查内容来看,涉及数与式(70分,占46.7 %)、空间与图形、(64分,占42.7 %)统计与概率(16分,占10.6%)三大板块。对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统计与概率都作了考查,基本上符

2、合中考对知识点的考察比例。试题强调了应用性,增加了探究性,更注重综合性。一方面,注重基础,突出对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有较好的教学导向性;另一方面,着眼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把初、高中几个过度知识点都考到了。比如:第10题、第14题、第17题、第23题。本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突出考查初中阶段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重视基础,注重数学核心知识的考查。试题的选取以基础性的开始,

3、大部分试题是平时教学中常见的典型问题,符合课程要求,语言叙述、呈现方式为学生所熟悉,避免人为编造的干扰,使得整个试卷呈现方式较为简洁,像第1-6题,第10、15、18、20题,主要考查了初中最为基础的、常见的知识,有利于学生顺利的完成。试卷注重对熟悉核心内容的考查,涵盖了课程标准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如第15题计算题、第16题有关平方根的问题,是初中“数与式和方程”的核心内容,不偏不难,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第18、21题体现了对三角形的相似(全等)的考察,第22题是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综合应用。考查的“数与式”的知识还有:整式运算、一次函数、不等式、无理数等;“空间与图形”约有12道题,考查

4、的知识有:平行线、正方形、圆、相似三角形、平移、旋转等;“统计与概率”有3题:考察概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统计的应用。2、贴近生活实际试题的背景结合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第5题涉及到生活中的电和物理;第7题涉及到“均衡教育”;第11题提到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第19题对田径运动会进行计算和数据的统计;第20题以马来西亚航班设置题目;第22题考查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模型等,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3、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第一题的选择题、第二题的填空题和其他解答题中,都是由易到难安排,虽然难题的难度比较大,一般学生在这些简易题中得到的分数是较多的。另外综合性问题入口简单,学生基本上都能作答第一问

5、,像第21、22题的第一问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完成。4、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结合题目本身的特点,设问有直接与间接,存在与否等多种设问,层次鲜明,立意新颖,考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勤于思考的能力。试题有多种题型,像第5题的概率问题,第17题的第2问的几何动态问题,第19题第统计问题,从多角度的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中的20、22、23题等,考查知识点多,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字,观察图表,分析题意,提炼信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本质,利用数学观点解释问题,并写出合理的推导过程。同时,在处理数学问题中,用数学思想探究数学解题的思路,优化解题过程,验证所得结论,所以数学思想是解题的

6、灵魂,试题中的第17题,体现了数形结合、化归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第22、23题体现函数的思想。5、体现探究为了增加试题的区分度,试题增加了探究性的难度。如第17题第2问求对称轴与x轴交点的坐标,第23题涉及到新概念题型、开放式题型和函数的转化等。二、成绩总体情况我选取了我校九年级的一个中等成绩班作为代表做统计:全班参考51人,满分150分0人。最高分127分,最低分23分。其中90分以上12人,及格率为23.5%,均分70分,整体成绩偏低。三、各题答卷情况1、选择题第1-6题都比较简单,学生都易做对;第7、8题有一定的难度;第9题比较难,也是一道比较好的开放题,考察到圆、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第

7、10题是一道典型的和动点有关的难题,可以求函数解析式,也可以用排除法来解决。2、填空题:第11、12题,考察数与方程,较简单;第13题是折叠问题,要求学生思维能灵活转换方能做的又快又准;第4题是“新定义”运算题,学生做错主要是对、小项判断不准确。3、解答题:第15题是一道设置的很不错的计算题,题目虽小,却考查了4个知识点,且难易适中,运算量还不大;第16题是有关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问题。这一题如若没有题目的提示,学生会失分更多。就是在提示下,也有约一般学生未能得满分;第17题是一道图形变换题,题目设置的较难。难点1:所求点A的路线长是经过的弧长而非线段长,且是两端圆心和半径均不同的弧长和。难点

8、2:需要对题目中新概念“标准型”的深刻理解和对图形的补充与观察,然后再总结,找出规律。这一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做全对的学生有,但很少;第18题是对正方形、对称图形、三角形的相似和全等的考查,同时第2问也是开放型试题,试题难易适中,学生得分较好;第19题是统计方面的题目,本来题目不难,本来是考查加权平均数等知识,但由于第1问少说了一句补充完图形再求人数这个小陷阱,又加上显示的粗心,结果只直接数出了现有的人数11人,进一步影响第2、3小题的解答,这一题学生的得分率较低;第20题是结合实际,考查三角函数应用的常规题,难易适中。部分学生不会解题的原因是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第21题考查了等腰三角

9、形、相似三角形和常规辅助线的作法。学生第2 问的得分率不高,原因是两对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比的灵活转化,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思路要常规加灵活;第22题是函数、建模和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综合应用题,难度较大,运算量也不小。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是:运算失误、理解不深刻和没能处理好各种复杂的量之间的关系。但入口还是很低的;第23题这一题是2013-2014学年北京房山区九年级一模试题最后一题的改编。原题中的第3问是画出了“奇特函数”图像的,然后再让学生平移,就简单多了。这一题集开放型、抽象型、新定义型、探索型和动态型于一体函数综合性试题,与高中的函数结合的也比较近,难度很大,尤其是第3问,学生几乎没有做对的,

10、就是第1、2小问,完美解答的学生也较少。四、答卷中出现的问题1、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仍有缺陷和漏洞。如第4、5、7、12、15、18、19题等这些题目,学生并没有把最基础的送分题的分数完全拿到手。2、部分为学生较为粗心,计算错误,不能正确审题、耐心解答,答案的书写格式与布局不合理等。3、学生的细心观察、深入思考的学习能力不足。如第17、19题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把握解题关键。4、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遇上简单题目,粗略读题,一掠而过,凭印象答题;遇上新型题目或篇幅较长题目缺乏耐心,不字句读题,不深思求解,懒于尝试,束之高阁。如第19题的得分率居然和第22题的差不多。5、由于部分学校和班级第

11、二轮复习没有结束,学生没有进行综合训练,学生的做题速度还是不能很如意,出现时间很紧张的现象。 五、教学反思针对以上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在短暂的一个月复习时间里,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1、双基落实仍是主题不放松。尤其是对于中下学生,这是他们制胜中考的法宝。2、下一步将进入综合训练,应针对学生本此测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设立专题教学,总结方法,强化训练,落实基本技能和能力。3、加强校本教研,做好及时交流和共享,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效率。4、想办法改正学生粗心的毛病。5、注意引导学生答题策略,训练学生心理素质,把学生答卷中的非智力因素失分降到最低。6、加强作业落实和作业批改,在批改中发现教

12、学不足,积累教学经验;在批改中加强对学生指导和关爱,不断调整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消除学生在复习中的厌倦情绪。7、养成书写规范的好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试的有限时间内进行规范书写,这是一对较难为处理的矛盾。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条理简练,板书规范顺利;对学生在练习或检测中,也要坚持做好思路分析快、过程梳理顺、卷面书写快而准的训练。在书写中,要注意区别解答题与压轴题过程的详略;特殊类型题的答题格式等等。备战中考,刻不容缓。对第一、第二阶段的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在后面的模拟训练阶段中,克服师生陷入题海,盲目无术,事倍功半的复习;力求准备充分上好每节课,落实好知识和能力,让复习教学更充实,更给力。让师生共赢中考,收获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