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38832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二、设计思想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模山范水、寓情于景的小品文,文辞清新隽永,音节错落有致。按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积累文言词句,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在赏析、探究中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学生想象审美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加强朗读训练,培养文言语感。 、学习作者多层次多角度的写景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技巧。2方法与过程。利用工

2、具书和课下注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积累词语。采用齐读、跳读、分组读等多种朗读方式 ,培养文言语感。通过学生的质疑探究讨论领会文章的内容 。类文阅读,把握本文的写作艺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之情和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高洁志趣以及健审美能力。四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重点词语,丰富文言语汇。2、学习多层次多角度的写景艺术。3、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技巧。五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所包含的深意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六教法选择。朗读法、启示点拨法、讨论法。七学法指导。诵读

3、法、合作探究法。八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吴均的相关情况。 2学生.阅读积累歌咏山水的诗文,开展课前三分钟的诗文接龙。3教师制作课件。 九教学过程。活动(一):朗读积累1品读: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默读、出声读、分组读、集体诵读、全篇读、择句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在阅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具体要求是: 、读顺畅。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查字典,读准字音,小组内互相讨论、补充、纠正。重点掌握下列加点字读音(投影显示):缥碧pio 轩邈 xun mio 泠泠 lng 嘤嘤 yng 鸢飞戾天 yunl。 、读出句子的节奏。本文多用骈句四字句,朗读时一般要两两停顿 ,散句则要根据语意来确定,

4、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做稍长的停顿,使文章有鲜明的层次感。朗读时速度宜慢,利于更好的品味文中意境。教师范读:“风烟俱净,天山共 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读第二段,每组互评后教师点评。读出句子的重音,品味语言的抑扬顿挫 。教师点拨: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的重音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学生活动:个别朗读第三段,师生点评。 读出感情色彩。山之高大险峻,水之清澈透明,让人流连往返。朗读时要读出作者对山水的歌咏赞美之情。安排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积累:教师指导学生圈点勾画文中重要词句并归纳

5、分类,以丰富文言词汇。具体做法(学生归纳后投影显示):、学生速读课文及注释,积累下列短语:从流飘荡、水皆缥碧、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千转不穷、鸢飞戾天、望峰息心、窥谷忘返、疏条交映。 、辨析词义: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直视无碍:一直 。 负势竞上:向上。一词多义: 白叫无绝“停,断。 争高直指:笔直。 横柯上蔽:在上面。 古今异义: 古义:奔马 古义: 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猛浪若奔 一百许里 今义:奔跑 今义: 应允或者 可能。 重点翻译下列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从流飘荡,任

6、意东西”。 活动(二):美点寻踪。(投影显示相关画面)教师点拨:这篇小品文仅一百多字却能真实生动的描绘富春江的旖旎风光,既充满了画意有洋溢着诗情从修辞、动静、虚实等方面或者另辟新径挖掘课文美点,用“美在,你看那”的句式来汇报探究成果。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由组长推荐佳句,在班上诵读。教师点拨。1.修辞美:,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分别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描绘出水之清澈透明的秀美和波涛滚滚时的壮美;写山之奇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绘出其遮天蔽日、横云割雾之形。“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7、不穷,猿则白交无绝”用对偶的手法将泠泠作响的水声、婉转动听的鸟鸣声、余音不绝的蝉猿声绘成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2.动静美:描绘水,时而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时而如急湍奔马,势不可挡;“产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表面上看似乎是些鸟禽的声音,实质上是以鸟之声反衬山林的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现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写法。3虚实美:如果说文中对山水的描写为实写,那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则为虚写,描写观山赏水后的真实感受,虚实相间,共同表现山之奇,水之异,给人

8、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活动(三) 难点探究。教师点拨:1.本文是一片借景抒情的小品文,作者看到富春江两岸的高山后有怎样的感想?请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感情和意趣的语句。学生活动:在文中画出相应句子,交流后,读一读写一些。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吴均在这篇模山范水的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你如何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句话的含义?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顿时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

9、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活动(四):类文阅读 。学生活动:阅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投影显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期者。阅读建议:本文也属于一片写景文章。文章中虽未提到所描绘的景物究竟是何处之景,但我们仍可以从文中景色的清理明镜看出作者所描绘的是山川之美。阅读这篇文章是,请考虑:作者在写竟是抓住哪些景物、扣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按照什么样的写景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学生活动:先诵读,后思考,讨论交流。十.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版块式教学,每一版块的内容能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有着清晰的教学思路,又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2.从目标的确定上看,体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还结合课时特点,目标力求少而精,避免了“一锅粥”或“夹生饭”的现象。3.在落实目标时,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语文能力为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4.将朗读教学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符合文言文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掌握多种朗读方法和技巧,能体现“授之以渔”的宗旨。 5.“难点探究”这一环节不够到位,仍有部分学生一头雾水;学生质疑时有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