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期末复习2015.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388037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期末复习20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上期末复习20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上期末复习20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期末复习20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期末复习2015.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一、古代的专制制度1、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很多措施,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完成下表)措施作用政治创建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文化统一文字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开发了边疆,保护了中原先进的文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汉武帝时,在经济和文化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完成下表)措施作用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儒家思想成为封

2、建文化的正统思想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请回答:(1)“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秦皇”指秦始皇或嬴政; “汉武”指汉武帝或刘彻。(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起到什么共同的作用?“秦皇”:焚书坑儒;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了思想控制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起了什么作用?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

3、于强大;颁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加强了中央集权二、古代名人1、 图一 图二 图三(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这一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一技术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东汉时谁对它进行了改进?答:造纸术;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西汉早期; 蔡伦(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何成就?与他同时期的“医圣”代表作品是什么?答: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出了医学体操,五禽戏 ; 伤寒杂病论(3)图三中的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有何价值?答: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2、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4、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答:司马迁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三国(曹操)1、材料:207年,53岁的曹操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1)从材料可以看出曹操的晚年的报复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统一全国;此诗表达了他致力于统一全国,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2)曹

5、操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曹操最大的功绩是统一了北方 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注重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军事上,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最大挫折是赤壁之战 原因: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孙刘联军采用了正确的战术。等(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战术战略不当,时机不成熟,骄傲轻敌必败。2、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

6、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请回答:(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东汉, 诸葛亮(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200年,官渡之战。(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3、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

7、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到图书馆查阅书籍资料或上网查询四、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材料二: 材料三: (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开通的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被称作“陆上丝绸之路”。它是以图中长安 为起点的。 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重要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处为我国汉朝时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_ 匈奴 。(3)材料三图

8、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今天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和平友好交往 民族平等、团结和友好交往的意识等(5)张骞出使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加强了和西域的联系 ,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五、改革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2、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杰出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共同作用是(都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自古至今,多少仁人志

9、士,为推动社会的进步,据理而争,慷慨陈词,发起一系列的变法革新活动,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A 废井田 开阡陌图 B 北魏都城图 C 商鞅舌战图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作南征的打算!请回答:(1)图A反映了我国古代哪次改革的什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商鞅变法;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或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

10、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2)图B反映了我国古代哪次改革的什么措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3)图 C和材料二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由此,请你谈谈对改革的认识。共同问题: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遇到守旧势力的阻挠。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改革者必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创新精神;改革要与时俱进,讲究策略和方法。(4)商鞅和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结合当前改革,谈谈一个好的改革家应具备的素质。改革者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能够突破陈规有创新的精神;改革者要富于斗争精神。4、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分析:改革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相同作用: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都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