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38564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心比心: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将心比心: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将心比心: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将心比心: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将心比心: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将心比心: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心比心: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心比心: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翟业军林玮林玮(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翟 兄好! 一直听说你在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方面有一定地位,也与中学 语文有些渊源。借着这次访谈的机会,我想请你详细说一说,作为一 位一流大学中文系教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专家,你是如何与中 学语文结缘的?翟业军:我2022年6月博士毕业,旋即留校,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直至2022年底入职浙江大学中文系。一开始,我跟中学语 文毫无关系,只是在每年高考作文题揭晓时,照例随大流调侃几句而 已。直到2022年,我实质性地参与一些工作,一下子持续很多年, 这才不得不把中学语文当作严肃的对象来看待,而且,持续

2、的时间越 久,严肃的程度就越深,以至于经常大动肝火。我真切地觉得,中学 语文的教、学、考太重要了,比我所从事的学术研究重要很多,因为 学术研究不过是曲高和寡寂寞的事业,而中学语文不单会抽象化为各 种考试,特别是中高考的巨大分值,更关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生命的 长养一一我们从一篇篇课文中学习如何娴熟地使用母语,更懂得了什 么是正义、羞耻,乃至生死本身。可惜的是,中学语文从教到学再到 考,都出了很多问题,说是“病入膏肓”都不为过。林玮:看到你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迫切地想知道,你觉得中学语 文的教、学、考到底出了哪些问题?翟业军:是一种系统性失衡,很难在一次访谈中说清楚,而且有 些问题也不能说、不好说,

3、特别是事关考的方面。大家都清楚,考是 教和学的指挥棒,教和学上再怎么琢磨、研究,最终还是抵不过一张 言本身的符号性、暗示性、想象性、时间性,这些特点是局限,也是 长处,我们要避开局限,发挥长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基础的原那么, 容我细细说来。我们听音乐听到的是直接、感性的声音,看绘画看到 的也是直接、感性的线条和色彩,看文章却只能看到一串串的符号(文 字),我们必须在大脑中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线条、色彩或者是观念。 这个绕不开去的转换过程,正是文学的局限,因为转换不是完全忠实 的、百分百的。比方,要描述一个美人,你再怎么形容她“手如柔美, 肤如凝脂,领如蟠蟒,齿如瓠犀,蝶首蛾眉”,都没有用,你的

4、脑海 中很难根据这些破碎的讯息还原出一个美人形象来,就算勉强还原出 来,其效果也远没有美人、美人图直接地撼人眼目。而且,美人或者 美人图是一下子呈现在你面前的,是空间的、综合的、瞬间铭刻的。 文章那么是一串能指链,是时间性的,像一条河一样蜿蜒向前,那种瞬 间铭刻的美好在能指链的滑动中注定要流失、消磨以至灰飞烟灭。就 像一个美人站在你面前,你几乎只用几微秒就会作出判断:真美啊! 但是,读诗经,从手像什么读到眉毛怎么样,美人之美早已流失 殆尽。不过,局限也可能就是长处:符号既然不能直接呈现美人,那 么,就描写她的神态,描写众人对她的美貌的反响,而神态和反响都 是对于她的美貌的暗示,诉诸于读者的想象

5、,需要读者的二次建构。 暗示和想象出来的美人比真实的美人要美很多,因为真实的美总是有 瑕疵的,暗示和想象出来的美才是完满的,就像沈从文喜欢说的“全 圆”。果不其然,诗经紧接着就加了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把前面对于美人身体各局部之美的繁琐铺陈一下子带得飞扬了起来, 你无端地觉得,她当然就是最美丽的姑娘。这是神态描写,叙写众人 的反响那么是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汪曾祺曾专门撰文论述。 他举了很多例子进行论证。比方,陌上桑里再怎么说罗敷头上梳 着什么髻,耳朵上挂着什么珠,身上又穿着什么衣,你都不会觉得她 有多美。但是,当你看到这一段时,立刻就领会到,她美到不可方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

6、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再如,释迦牟尼很美,妙 相庄严,而佛经一般都是从他的眼睛一直写到脚后跟,根本不让人觉 得美好。佛本行经瓶沙王问事品写他入王舍城,却撇开他的容 貌,写众人对他容貌之反响:大家纷纷地去看他,”如蜂集莲表”, 最夸张、生动的是,“抱上婴孩儿,口皆放母乳。熟视观菩萨,忘不 还求乳”。当乳儿都被他的容貌所震慑,他该美到何种程度?汪曾祺 读得深、悟得透,写起来当然就得心应手了,他经常把神态描写与众 人反响的描写了无痕迹地结合到一起。受戒写小英子、大英子跟 她们妈妈像一个模子托出来的,都极美。如何美呢?写眼睛,“白眼 珠鸭蛋

7、青,黑眼珠棋子黑”,这能看出有多美?紧接着加上一句神态 描写,“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三个美人呼之欲出。再跟 上一句众人反响的描写,“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 就把她们的美完全夯实了。文字不能直接写美人,同样无法状美景如在目前,写美景也只能 写它的动态、神韵,也一定要诉诸于读者的想象一一把读者调动起来, 美从来不只是客观的给予,而是能动的创造。比方,记承天寺夜游 写承天寺的夜色,夜色没法刻画,刻画了也不如拍一张照、录一段视 频来得更让人身临其境,苏轼的做法是写动态,让读者于动态中领悟 夜色的美好:“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最难状写的美景,大概是西湖

8、吧,太美了,总是令人词穷。还是苏轼 深谙语言的局限,抑或是由局限而生出来的长处。他不是明示而是暗 示,舍状写而取想象,把西湖比作西子,让湖与人彼此映照起来一一 谁都不知道西子美成什么样子,不可知的神秘把美放大到无穷,她就 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女人,就像西湖一定是最美的湖水。湖如美人才 生动、才美,没有人气,它不就是僵死的山水?所以,写景一定要写 人,写人化的自然。这一点,湖心亭看雪是最好的例证:只有有 了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一个“痴”字,雾淞沆扬、上 下一白的雪后西湖这才潇洒、旷远了起来,它就像、就是那个“啮雪 一团”的痴相公张宗子。对于文字拙于写景的特点,汪曾祺也有体会。 他说,

9、现代小说力避写景,充其量写上一句天黑下来了、雾很大、树 叶都落光了,就够了。林玮:你一开始说,语文让人懂得正义、羞耻,乃至生死,这个话题能稍微阐发一下吗?翟业军:乍一听,这个话像是大话、套话,并无多少意义,其实是一个被大家所忽略的真理。赫尔墨斯给人类送来了技艺和正义、羞 耻,正义是积极的,指的是你应该去做什么,羞耻是消极的,指的是 你不应该做什么,应该以及不应该做什么不是靠高头讲章来教化,而 是要通过故事、通过语文来濡染的。至于生死,更容易招致质疑:生 死谁不知道,还需要学?不,需要学,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属于自 己的生死,但你未必懂得什么是生死。边城就是一部最好的关于 死亡的作品,读懂它,你

10、会更加深刻领会终将到来的属于自己的一死。边城新题记很短,所罗列的却是多那么死亡事件:民十,入川, 于棉花坡见路劫致死者数人;民二十二,于崂山见一 “报庙”女子; 民二十三,边城写作中,母亲去世。小说中那么小的翠翠就有了 死的恐慌,或者说是顿悟。她在河边等爷爷,爷爷就是不来,她想:“假假设爷爷死了? 爷爷也一直在对翠翠进行死亡教育:“翠翠,爷 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 ”仿佛只是恐慌,只是演戏,但熊爷真的死 了,白塔倒了,一切归于寂灭。那么美丽的人事,就是不能在风光中 静止,这世界究竟是可悯的。在这个可悯的世界上我们该如何活下去? 沈从文的答案是“向死而生”,在生中提前抵达死,在“有死”中点 滴体

11、验着生,于此可见出生命的韧性和庄严。用爷爷的话说,就是“不 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 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每次看到爷爷这段话,我都觉得自己有力量 了许多。林玮: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翟兄!与你对话,也让我觉得 有力量了许多,也希望我们的对话能给一线老师带来启发。翟业军:哪怕是一点点启发,都是善莫大焉的。也谢谢林兄,有 机会再聊。翟业军,1977年生于江苏省宝应县,文学博士,浙江大学文学 院教授。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著 有春韭集金风集洞穴与后窗。获得唐殁青年文学研究奖、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奖项。试卷

12、的巨大威力。这次访谈,我想从现代文阅读说起,能说多少是多 少,你觉得如何?之所以从现代文阅读说起,一来是因为这是我的研 究方向;二来是因为拿到一份语文试卷,大家最困惑、心里最没底的 局部一定是现代文阅读一一文本的每一个字都认识,组合到一起去, 就是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林玮:好的,如果从现代文阅读再能生发出另一些话题,比方作 文,就更好了。你觉得现代文阅读存在哪些问题呢?翟业军:先举几个我经历过的例子吧。有一年,我们问了这么一 个问题。鲁迅故乡是小学、中学都要学的篇目,它的结尾非常有 名,就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大家往往忽

13、略了,就 在这句话之前,鲁迅写道,“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 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就像闰土一定需要烛台和香炉一样。 那么,从想到希望感到害怕,到只要走的人多就成了路,两者之间是 什么关系?说明鲁迅什么样的心态?考完后,拿到试卷分析,我感到 很黯然,因为这是一道4分的题目,而考生的平均得分不到1分。也 就是说,这道题目成了废题,因为大家都答错了,根本没有区分度可 言。命题者当然应该自责、自问:题目是不是出得太难,脱离了中学 的教学实际?但是,中学语文老师们更需要反省:真的很难,难到大 家都不懂、都无从下笔的程度了?如果并没有这么难,那么,是不是 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来分析一

14、下这道题。从想到希望感到害怕,因为希望不过是 偶像崇拜这样极度的悲观、绝望,到“世界上一定会有路”这种无上 的乐观、开朗,当然是一种自我转折,或者否认,只要写出转折、否 定或者类似的关键词,2分就到手了。但是,学生就是不会写,其实 是不敢写,因为他们觉得,伟大如鲁迅,怎么可能否认自己?否认是 一个多么可怕、不祥的词汇啊!学生是如是感受,就是教学的问题了。 是老师一再地告诉学生,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 没有深一步去剖析,伟大的灵魂一定是矛盾、冲突、否认的,疼痛犹 如动物在蜕皮、脱壳,而故乡结尾正是矛盾、冲突、否认的绝佳 例证。学生接受了一个平面、庸俗、僵化的伟大鲁迅,就不敢朝转折

15、、 否认的方向去思考。假设一下,如果没有一个被不断灌输的“前见” 放在那里,与这道题直接相见,他们难道看不出这里的转折、否认关 系?这道题目的第二问,我成认太深了,超出学生认知的可能,不过, 考试的功能之一就是选拔,没有难题,如何选拔?设问的思路是带着 学生在第一问的基础之上去思索: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重转折,是因为 作为一个敏感的生命个体、一个忧愤深广的知识分子,鲁迅深知这个 世界是不会好起来的,希望不过是自我麻醉。但是,作为一个启蒙者, 他必须“听将令”,必须给他的读者和试图启蒙的对象们以希望、以 光明。至此,答案水落石出:这一重转折揭示出鲁迅的启蒙者心态。 如果对鲁迅有更多的了解,就会知道,

16、故乡出自呐喊,“呐喊” 时期的鲁迅还是有所希望的,虽然他知道希望多半是虚妄,但就是有 了这么一点似有假设无的希望打底,他才能“呐喊”起来,这一逻辑,呐喊自序说得很清楚:“我虽然自有我确实信,然而说到希望, 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 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到了 “彷徨”时期,鲁迅愈益虚无,彷 徨的第一篇祝福就是最好的说明,更不必说在酒楼上和孤 独者等冰冻到彻骨的篇章了。我们当然不能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但是对于语文教师,那些拥有中文系本科甚至硕、博士毕业证的科班 出身者,这些知识背景却是必不可少的。再举一例,仍旧是鲁迅。我们是这样设问的:药中,花白胡 子等说夏瑜“发了疯了”;夏四奶奶给儿子上坟时那么大声说道:“瑜 儿,他们都冤枉了你”请简要分析他们对于夏瑜态度的异同。态 度之异属于送分题,因为学生很容易答出,花白胡子、红眼睛阿义等 人对夏瑜是蔑视的、愤怒的,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