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某燃气公司经营管理思路及目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382712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某燃气公司经营管理思路及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东莞某燃气公司经营管理思路及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东莞某燃气公司经营管理思路及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东莞某燃气公司经营管理思路及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东莞某燃气公司经营管理思路及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莞某燃气公司经营管理思路及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某燃气公司经营管理思路及目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2004年经营管理思路及目标第一部分:2003年工作回顾和经营检讨一、2003年主要工作回顾:1、完成合资公司组建:建立各项制度、机构设置、人员到位并进行了全员培训、完善后勤设施。2、外部环境建设:公司组建后,重点整理了与政府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的思路,通过公关,一些关键部门的人员已从开始的抵触我们,转变为主动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建立了相关部门主要人员业务网。管道燃气专营权文件上报4个月后,市政府终于于10月24日原则批准授予(进行授权合同谈判),同时,建设费收取和优惠条件的审批也在加紧进行中。3、举行了大规模的LNG卫星站奠基庆典,并邀请中央、省、市领导出席,利用多种

2、媒体,大造宣传声势,向社会做出明年7月份通气的承诺,树立了企业形象,公司声誉得到显著提升。4、对市场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对各类市场进行了分析,基本明晰了公司近期的市场开发目标、制定了市场营销策略。5、工程建设顺利进展。自行编制完成前期工程可研报告,并得到市计划局、市政局、环保局、消防局的批准;完成选址、征地及各项设计、施工、监理、主材设备等招标工作;土建工程年内完成。确保明年6月份通气。6、加强团队建设:合资公司是第一个非控股成员企业,存在明显的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公司成立之初便十分重视沟通、融合问题,对外派人员明确提出了垂范的要求、适时召开了三次外派人员恳谈会(找差距并统一思想),组织全

3、体员工开展爬山活动、组织中秋联欢,通过近半年的团队建设,提升了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7、加强与广东省LNG执行办的沟通、联系,经过努力关于2.5%上游公司股权转让已达成共识,在上游公司注册成立时,将2.5%股权转让给合资公司。进一步核准了照付不议合同的气量风险,将电厂供气意向进行了相应补充。二、2003年经营检讨:1、管理方面的检讨:由于东莞市场经济发达,燃气经营企业众多,涉及到一些人的个人利益,导致政府部门配合不积极,取得他们的了解、信任需要大量工作和我们的实际业绩,同时,东莞市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城市管理是“市镇”的管理体系,管理域错综交叉,工程建设协调难度大。 这些原因导致:管道燃气

4、专营权正式授权合同至今没有签下来;建设费及相关优惠政策没有正式批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补救措施:借奠基庆典的声势,加强公关、协调,力争年内拿下。2、经营目标出现偏差:第一届董事会确定了 “年内计划发展民用户8000户、工商福利用户开口气量达到5000M3/日。下半年合同预收款500万元” 的经营目标。现已完成签约户 ,协议户5000户 ,年内预计可完成60目标任务。原因:政府授予“管道燃气专营权”批复推后,至10月24日才取得;建设费物价批复至今未取得;市场较混乱,LPG小区供应已处于无序竞争,管道天然气用户建设费不占优势;居民、房产开发商对天然气及新奥了解较少,接受程度差;对市场预测不够充

5、分,没有考虑到具体开发难度;市场业务人员多为新招聘,进入角色较慢。补救措施:利用年底的关键时间,制定了详细的市场开发计划,明确到人,力争按期完成市场任务。3、工程投入增加:预计投资增加 800万元左右。原因:征地面积增大,由原计划16000平方米,增至35000平方米;相关的优惠政策文件仍未取得,主管部门施工图审图费、破路恢复费等都将增大工程费用。补救措施:在专营权授权合同谈判时,作为条件提出。第二部分 2004年市场发展目标及营销策略(三年规划待明年上半年制定)一、市场概述(一)城市总体概况 地理位置: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东江下游,北靠广州,南依深圳,东邻惠州、博罗,西隔珠

6、江与番禺相望,处于穗、深、港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 行政区划:东莞市域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包括4个区和28个建制镇,下辖546个村委会和132个居委会。其中,莞城区、万江区、东城区、南城区、寮步镇、石龙镇和石碣镇在首期供气计划之内。 人口状况:全市总人口为756.8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3.19万人(非农人口56.27万人),外来暂住人口533.65万人。户数为43.15万户,其中非农户为11.99万户。200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5,死亡率为4.44,自然增长率为5.91。近期(2005年)规划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71万人左右,远期(2015年)规划控制在80万人左右。 经济建设:东

7、莞的经济以平均每年22%的增长率蓬勃发展,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之一,外贸总量连续七年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672.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4%。三大产业构成比例为4.8:55.2:40.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3401元。各项存款余额1790.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2002年分别达到21.48亿美元(不含对外借款)和442.47亿美元(海关统计口径),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28.4%。 城市定位:“千年莞邑,IT新都,山水嘉园”。 发展规划:城市的性质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

8、市,东莞市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规划全市人口控制规模(包括户籍和暂住人口)2005年430万人,2010年420万人,2015年400万人;中心城区相应的人口控制规模分别为84万人、86万人和90万人。2015年中心城城区建设用地为70.4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88.10平方米/人。规划市区包括六大片区,即新城市中心区、旧城区、东城北片区、东城南片区、簧村片区和万江片区。确定市区两大发展轴,即东北西南发展轴和西北东南发展轴;五个发展方向,即南部体育中心至白马方向、东部东城中心一带、东北部莞龙路方向、万江新区方向和同沙片区方

9、向。(见附表1) 环保政策:东莞市坚持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综合协调的原则,制定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控制和保护措施,使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严格控制新污染源;逐步淘汰“五小”企业以及生产技术落后且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督管理。 政策环境:东莞市燃气管理办法中规定:管道供应燃气,实行区域性统一经营。各镇(区)应当将燃气建设纳入本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高层民用建筑(10层或以上的和建设高度超过24米的)必须安装燃气管道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应当根据燃气专项规划,配

10、套建设燃气设施。 管道燃气:预计到2003年末,东莞市市区年内管道天然气安装户数达到3000户。截至十月底,市区累计安装管道燃气约32,000户,气化率约33%。 政府扶持: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各个局的领导人为成员的LNG项目领导小组。(二)民用户市场 东莞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17804元,其中国有单位平均工资22228元,城镇集体单位为11640元,其他各种单位为1734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49元,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157元,居住消费人均支出1059元。 市区现在液化气的气化率(管道和瓶装液化气)达到98%。新销售的商品房基本上都按照东莞市燃气管理

11、办法实行管道燃气配套。 东莞市将是广东地区第一个使用天然气的城市,目前居民对天然气的认知与认可程度比较低。 东莞现在有市属开发公司50多家,外地驻莞开发公司20多家。中介及物业管理企业也有数十家。小区的归属和管理情况基本上分这么几种: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和房产开发商或物业管理公司。由房产开发公司或者是物业管理公司开发新小区将是东莞房产今后发展的主流。 2003年19月,房地产建设立项58个,其中商住区37个,单项21。计划用地324.052万平方米,实际总投入资金37.57亿元。批出预售楼盘114个,面积315.21万平方米,20585套。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87.86万平方米。 东莞市区城

12、中村改造工程步伐加快,拆迁安置比例逐步加大。城区居住状况由平房向住宅小区楼房、从旧楼房向新建住宅楼房过渡。楼房与平房的数量比约为7:3。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1.8平方米。 近年来,在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好“城市牌”、一年一大变、“五年见新城”的口号下,东莞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新高潮。城市房地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新城市中心的建设、旧城改造、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周边商务公寓、城郊的大型居住小区。今后三年房地产总体增容水平每年120150万平米。(三)工商户市场 东莞城市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电、石油液化气、柴油为主。主要能源价格为工业用电0.750.84元/度,柴油全年平均销售价2500300

13、0元/吨,石油液化气全年平均销售价4000元左右/吨。2002年全市工业用电207.07亿千瓦时,全市石油液化气用气量为28.46万吨。 截止到2002年底,全市有工业企业211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805家,企业的主要类型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33家)、塑料制品厂(173家)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商(172家)、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141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19家)、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113家)、纺织业(110家)、金属制品业(106家)和造纸及纸制品业(106家)等。 全市工商注册的餐饮业为2.54万家。全市拥有三星级以上的酒店52家。全年接待过夜旅客人数9

14、36.57万人次。年营业额在1000万以上的餐饮企业有61家。(四)热水器及灶具 东莞市1月份为最冷月,冬季平均气温为14.1;极端最低气温曾记录到0.4 ( 1967年1月17)。 冬季采暖依靠电空调和电取暖设备,无采暖炉。 居民有每天洗澡的习惯,日常洗浴主要是利用家里的液化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 灶具房地产开发商不提供,由住户自己购买。二、燃气发展的环境分析因素优势劣势机会风险市场需求状况对管道燃气认可程度较高;已获得专营权文件市场混乱、存在多家竞争对手;居民对天然气认知程度较低;气价与其他能源相比无明显优势;城市建设进程较快;工商业市场较大;用气量在短期内较难达到照付不议要求;对各镇了解不

15、多; 管网情况整体规划方案已通过;城区无管网;城区施工难度较大,短期内较难形成规模环网;可将周边行政镇纳入规划总用气量不明,管径规划难度较大;管网进程;气源状况天然气清洁、环保,是政府倡导的新能源油、LPG成本较低,不需要建设费及改造费用;06年进口LNG大量低价供应;短期国内LNG稳定供应难度较大;竞争企业管道天然气专营公司;资金及技术领先;专业运营经验丰富;数量大,价格低,短期内竞争将十分激烈;镇区情况复杂;对镇区了解较少;专营权执行力度;房地产开发商逐渐接受的趋势;收购或置换小区管道工程操作困难;已有工程质量无法保证;置换进程较难控制;替代产品清洁、环保、安全、高效;瓶装气无用户建设费、LPG瓶组建设费低廉;价格无明显优势,尤其是走私油等;专营权文件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将会统一市场价格政府专营权落实情况、政府关系与政策环境政府控股、正与各职能部门积极接洽清理LPG瓶组工作难度较大;市政府对下面行政镇无法直接控制;水和电打入房价,可争取将燃气建设费纳入房价;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力度、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三、2004年经营目标及总体策划发展民用户40000户、工福户开口气量40000NM3/日,建设费收入12000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