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复习.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381682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历史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上历史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上历史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上历史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上历史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历史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历史复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第1课 远古居民 课P2-5(本单元重点:元某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人农耕文化,黄帝和禹。) 1、元谋人(170万年前) 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 ,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2、北京人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山洞 会使用 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P3北京人头部复原像)。3、山顶洞人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 我国的远古居民过着群居生活(P3竖字韩非子语),他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其中山顶洞人的生活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氏族。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P7-91

2、、河姆渡原始居民 生活于我国 长江流域 房子干栏式 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水稻(即大米),是世界上最早的。2、半坡原始居民 生活于我国 黄河 流域,房子半地穴式,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 (即小米)世界最早, 副食有鱼 肉 蔬菜(也是世界最早的)等。 注意:P8和P9页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生活的房屋复原图。由于地理环境不同,造成农耕文明的不同。第3课 华夏之祖炎帝、黄帝 P12-151、 华夏族:( 汉族 的前身)由 炎帝 部落和 黄帝 部落结成联盟而成。 2、人文初祖是 黄帝 。(P13 竖字 孙中山 语“轩辕”指黄帝)3、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 禅让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

3、会时期的一种比较民主的选举方式。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 P20-24(单元重点:夏朝禅让制、西周分封制、春秋霸主和战国七雄,商鞅变法)1、夏朝(约前2070年 建立者 禹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标志我国漫长的 原始社会结束, 奴隶社会开始。2、禹死后, 启 继承父位。从此, 世袭制代替 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 。禅让制从尧、舜、禹时开始,到禹的儿子(启)时结束。世袭制沿用到清朝末年。世袭制从启开始。意思:帝王世代沿袭,就如封建帝王立太子,传位给子孙后代。3、商朝 著名的青铜器代表 司母戊鼎 目前世界发现最大的青铜器。(第5课P26 图) 4、西周 为巩固统治,西周

4、实行 分封制,从而产生诸侯。第五课(略)第6课 春秋战国 P30-341、西周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分为 春秋 和 战国 两个时期。2、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齐桓公 。3、春秋时期著名战役 城濮(p)之战,从此, 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成语:退避三舍)齐桓公、晋文公两人都是通过改革使国家富强并称霸4、战国七雄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 长平之战_此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P36-391、铁农具和牛耕,都是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战国时扩大。其中, 牛耕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5、2、由秦国太守 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 防洪灌溉 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谨”,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注意:和如今的长江三峡工程一样都位于长江流域。)都江堰值得纪念的地方:他巧妙的设计最值得我们纪念。防洪、灌溉并举,消除了水患,灌溉了农田,至今仍发挥着作用。他“绿色环保”的治水特点最值得我们纪念。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他治水的经验最值得我们纪念。形成了一套科学治水和管水方法,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他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值得我们纪念。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反映了利用自然、改造成自然的雄伟气魄,是人类征服自然、协

6、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任答一点即可)3、商鞅变法 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P38竖字 商鞅语“变国不法古,治世不一道”)变法的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免除徭役 ; 根据 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注:县制的建立,始于战国。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变法的作用(影响):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启示或想法:商鞅虽遭车裂而死,但秦国通过其变法改革,逐渐成不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统一了全国

7、。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第三单元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P56-59(单元重点:秦统一六国,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张骞开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秦朝(公元前 221年皇赢政)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P56 李白 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长城西起临姚 ,东到 辽东 ,用来 抵御匈奴 (即长城的作用)。评价: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长城的坚固雄伟,绵延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充满凝聚力的精神象征。、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政治上:

8、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修筑长城()开疆扩土:开发南疆,修灵渠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P62-641、公元前209年的 陈胜吴广起义 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次大规模的 农民 起义。(P46史记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刘邦 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相关成语:约法三章)3、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是 巨鹿之战 。(相关成语破釜沉舟)4、秦灭亡的主要原因:秦朝的暴政暴政的主要表现(1)繁重的赋税(2)沉重的徭役(3)残酷的刑法(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5、评价秦始皇:是功大于过,是过大于功?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功:(1)统一六国,结束自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 (2)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 (3)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4)北击匈奴,南征北越,开疆扩土,开凿灵渠,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 过:(1)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2)残酷的统治(参考第4点的暴政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