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诗词三首.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381100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古诗词三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古诗词三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古诗词三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3古诗词三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古诗词三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古诗词三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23、古诗词三首主要备课人张爱萍第六单元(章)共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2、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这首诗。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的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设计以读促思 讲授法学法设计感悟体验法教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1、欣赏图片,激情引入:乡村,一个多么诱人的名词,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2、诵读诗词,激发情感二、学习乡村四月(一)初读诗歌,了解诗意。1、自由读诗要求:(1)把字读得字正腔圆,把诗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2)对照注释、插图,想想诗中每句话的

2、意思。(3)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1、学生感受乡村美景,激发学习兴趣。2、生自由读诗词,画出不认识的字。(1)按要求读诗词。(2)想一想并说说诗中每句话的意思。(3)学生理解诗句。老师通过诗意的语言描述,以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的语言,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在诵读古诗中感受乐趣,为学习新课做铺垫。在读诗的过程中,品味诗歌语言的内涵、节奏、韵味、美感。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品读诗句,领悟诗情。1、读到这儿,乡村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哪些诗句表现了乡村的美丽、繁忙?2、学生汇报,随机点拨A 、感受画面,体会景物的美:“绿遍山

3、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B、体会农村生活的繁忙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谈话过渡: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也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四时田园杂兴。2、老师指导点拨:(1)“昼出耘田夜织麻”,从“昼、夜”体会到什么?(2)“也傍桑阴学种瓜”,“学”字写出了什么?(3)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描写的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种瓜的情景。四、拓展延伸这首诗歌中充满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五、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并默写。2、画一幅乡村生活图。1、学生读后汇报:(美丽、繁忙)2、学生理解:景物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农活很多农民的劳动繁忙紧张。1、学生按要求读第二首诗。(1)生体会到

4、勤劳、日夜劳作,男耕女织,各有拿手的本事。(2)把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写出来。(3)感悟诗人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之情。本环节的教学先让学生在诗文中找出景物,读诗句、说诗文意思,再借助朗读和想象,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美丽风光,繁忙的农耕画面,把诗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图画,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入景悟情,去感受、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初读,建构田园生活的主题1、教师用语言渲染,用图片辅助,帮助学生对单元本题温故知新。2、师生交流,理解词牌名。3、请学生自由朗读词句,

5、把词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二、细读,走近田园生活的画面1、请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回顾理解词意的方法。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见解。3、反馈汇报对词意的理解。三、赏读,触摸一颗眷恋的内心1、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人的“不须归”。2、由“不须归”切入,让学生交流汇报诗人“不须归”的原因。1、景美中感悟“不须归”。(1)请学生了解词中描写的景物。(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1、温故而知新,理解词义。2、说一说自己了解的词牌名。3、按要求读词。1、说说理解诗意的方法。2、学生交流汇报,师指名归纳。3、学生反馈自己的理解。1、学生感

6、受:乐而忘返, 不想回家。2、生说一说诗人不想回家的原因。(1)景物有:青山、白鹭、桃花、鳜鱼(2)说说这幅图的意境。“词”这种体载在本册第一课中已经出现,学生对其特点已有所认识。通过师生交流,再次回顾词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对词的了解。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努力做到“读不通顺,不开讲”。通过师生交流,回顾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词意。汇报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词意,鼓励学生对词意有自己的理解,相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鳜鱼肥中感悟“不须归”。(1)引导学生关注“肥”字,让学生交流从“肥”字仿佛看到了什么。(2)让学生品

7、读前两句词,感悟诗人用词的精妙。(3)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3、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须归”。(1)学生感悟“斜风细雨”,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词语形容春雨的特点。(2)学生品读,继而诵读第三、四句词。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恋之情。(1)生交流汇报。(2)学生理解感受,并在读诗词的美妙。(3)诗人不须归的原因正是景色的美。3、(1)生交流:春雨贵如油(2)生感受春景的宁静之美。“不须归”是词眼。抓“不须归”作切入点,是触摸诗人眷恋的内心的有效途径。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是本课的教学要求。词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有很多,因此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色彩的缤纷,在交流中体会色彩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作业布置1、背诵第三首词。2、找一找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板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田园风光、人们活动) 四时田园杂兴 (昼耕田、夜绩麻、学种瓜)渔歌子 (景物 情)审批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