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380311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5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25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25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25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25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5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陆莺燕 (江苏启东) 226200摘要: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等审美精神的塑造,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重点,各门课程的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符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其中,音乐教育在这方面所承担的任务更为重大。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精神;塑造完整的音乐活动是由音乐创造、表现和欣赏三大部分组成的。其中,对音乐的欣赏是塑造审美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音乐所传达的丰富感情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形成美的感受

2、,甚至是产生音乐创作的冲动,这是音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一、音乐教学对中小学生审美精神塑造的意义 首先,音乐教学的内容,感染着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审美需求。优秀的音乐,其曲调、歌词或是其中的内涵,都具有深刻地感染力。例如音乐黄河大合唱,其激昂的旋律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同时其创作背景和创作者,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了解、审美的对象。因此,音乐教育使审美教育不再是空洞的的理论教育,而有了具体可感的目标。此外,音乐教育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审美精神的塑造。音乐教育中,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中的乐器,及其用法、特点等,使学生增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辨别乐曲中不同乐器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

3、,而对音乐的欣赏,则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同时,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教学手法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审美精神的塑造。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多媒体配合等的形式丰富了教学手段,声、画和影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具艺术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和理解。二、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学校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努力完善音乐教学,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审美精神的有力武器。但是,在一些地区、学校,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音乐教育的不足甚至缺失,不利于发挥音乐对审美精神塑造的作用。(一)音乐教学的认识不够音乐教学,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

4、受到好思想、观念的熏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德育、美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只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培育和审美精神的塑造。因此,音乐教育便更显得无足轻重了。(二)音乐教学的设施不完善 音乐教育需要置备相关的设施,如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长笛、短笛等管类乐器,还有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这都是学生学习音乐所需要的。但是,购置这些乐器所需的资金数量大,许多学校因为资金不足,或者不重视音乐教育,导致乐器的配置方面不完善,妨碍了学生对乐器的认识和学习。(三)师资力量跟不上 音乐是一门艺术,只有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才能够真正掌握

5、。虽然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并不是特别专业,但也不是仅会唱几首歌便可以的,它需要教师对音乐的种类、涵义有充分的了解,能够讲解节拍、曲谱等基本知识,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学生掌握独立欣赏乐曲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因此,音乐教师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技能,能够教授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增强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精神塑造的作用。但许多学校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其音乐教学水平便可见一斑。(四)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落后由于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上不足,导致许多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观念滞后,将音乐教学理解为教学生唱歌,其教学手法单一,教学形式枯燥,不能将音乐的欣赏与多媒体视觉技术相结合,使学

6、生耳濡目染,增强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低,而教师的检查严格,导致不善于唱歌的同学对音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精神的塑造。三、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审美精神的塑造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审美精神塑造的意义,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使得改善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对中小学审美精神塑造的作用和意义,成为各个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转变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对音乐教学的认识,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完善其教学方法。音乐之所以对于学生审美精神的塑造有重大意义,要求学校师生的高度重视,主要是由它的教学特点决定的。在中国古代,音乐就受到了很大

7、的重视,孔子就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而在古代的礼法中,对音乐也都有明文规定。可见,音乐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音乐教育,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和审美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而不是强制。因此,音乐对一个人修养上的培养不太明显,因而容易受到忽视。但是,教师必须明白音乐教育的意义,不能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无视音乐教育的作用。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就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向学生教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音乐鉴赏的作用,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让他们对音乐发表看法,表达自己在音乐中的心得和音乐给与自己的审美感受,这才是音乐教育

8、的重点内容。而在音乐的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全面了解一首音乐,并将音乐与美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使学生对音乐有综合的理解,培养学生全方面的审美意识。还是以我国古典音乐经典春江花月夜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充分讲解这首曲子的背景、所用的乐器、节奏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和艺术作品,使学生在欣赏曲子的同时,综合调用这些知识,使学生不仅对这首曲子产生审美意识,更将审美的眼光散播到与他相关的诗歌、绘画和历史知识上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另外,针对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还应在音乐教学的设备、师资力量方面进行完善。设备上,让学生了解常见乐器的样式和音色特点,保证学生能够

9、对音乐中的乐器进行辨别。而在师资力量的配置上,学校应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使教师明确掌握音乐教育的核心,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美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培养学生在音乐中的审美能力。结语:中小学中音乐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是具体的,它不是要求学生熟练演唱某一首歌,或熟练使用某一门乐器。而是针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方面,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审美精神,帮助学生在现今纷乱复杂的音乐流派中,区别其中的良莠,主动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参考文献:1谢征,李庆生.浅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J.教学与管理,2009(7)2李洁,陈长虹.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作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