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实验的操作方法.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379752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个实验的操作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几个实验的操作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几个实验的操作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几个实验的操作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几个实验的操作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个实验的操作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个实验的操作方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2、氧气的制取和收集;3、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测定;5、凸透镜成像实验;6、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及模仿实验;7、土壤成分分析实验;8、水的沸点的测定;9、液体分层沉浮实验;10、测定自己的肺活量。主要培训内容:(一)显微镜的使用1、安放安放显微镜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桌面要清洁、平稳,使用时先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放桌上,镜筒向前,镜臂向后,然后安放目镜和物镜。用纱布拭擦镜身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或绸布试控光学部分,不可随意用手指试擦镜头,以免影响观察效果。2、对光扭转转

2、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也,打开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3、放玻片 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或移光器将玻片固定。将玻片中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4、调焦调焦时,旋转粗焦螺旋,为了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先慢慢降低镜筒,降低时,必须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与玻片标本相距5mm以上,切勿使物镜与玻片标本接触,然后一面用左眼自目镜中观察,一面用右手旋转粗准焦螺旋(切勿弄错旋转方向),直到看清标本物像为止。5、观察对光、调焦都

3、是用的低倍物镜。观察时,还是先用低倍物镜,焦距调准后,移动玻片标本,全面的观察材料,如果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将其调至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转换高倍镜后,只有轻轻扭转细准螺旋,就能看到清晰的物像,注意使用高倍镜时,切勿使用粗准焦螺旋,否则容易压碎盖玻片并损伤镜头的透镜。一般凡是用低倍物镜能够观察清楚的标本,就不一定要换用高倍镜。观察完毕,扭转转换器,使镜头偏于两旁,降下镜筒,擦抹干净,装入镜箱。临时装片的制作将要观察的材料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加盖盖玻片,以备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叫做临时装片,临时装片的优点在于,新鲜材料组织不会破坏,可保持原来生活状态,同时操作简便,不受设备条件限

4、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制作临时装片时首先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注意试擦玻片动作要轻,手指用力要均匀,否则易试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二滴清水。然后用镊子防水绵少许,放在载玻片上,再将盖玻片轻轻盖上,注意:为了不使其内有气泡,必须将盖玻片先从一侧放下,使接触到水,然后慢慢放下,如仍有气泡,可用镊子轻轻加压盖玻片,或者解剖针对盖玻片稍为提高,然后再放下,水不能过多,水量过多,则盖玻片易浮动,这时可用小滤纸条将水分吸干,如水分过少,水没有填满盖玻片,可以侧面用滴管加水少许。总之,应使盖玻片紧贴载玻片,不能浮动,这样才利用观察。(二)氧气的制取(1)注意事项: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湿存的水

5、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夹应在距试管口1/3出夹住试管。导管伸入试管内只要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以利于气体排出。装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药品要平铺在试管的后部,开始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然后将灯焰集中在有药品的地方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刚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放出时再收集。因为开始的气泡是空气,若此时收集,则氧气不纯。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倒吸到试管内,使试管炸裂。如果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时,试管口还应塞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

6、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操作顺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加热收集氧气取出导管撤去酒精灯。(三)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定 实验步骤:1照图甲那样,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弹簧秤 的位置。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得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填入记录表格。 3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填入表中。 G(牛)h(米)W有用(焦)F(牛)s(米)W总(焦)(%)4照图乙那样安装滑轮组,重做上面的13步。实验指导:1钩码上升的高度可以这样测出,先量出钩码与桌面(或铁架台座面)的距离,如图中的h1,向上(或向下)拉弹簧秤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

7、铁架座面)的距离。 如图中的h2,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2拉力的大小可以从弹簧秤上的示数看出,实验 中,弹簧秤要 竖直,钩码要在下,提升动滑轮和钩码时,必须使它们匀速地上升,这们从弹簧秤上读出的拉力数值才是正确的。3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可以仿照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量出这个记号到桌面的距离h2;h2h1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以上以生物、化学、物理三种学科各一实验为例详细讲述了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下面把剩下的实验主要操作要点罗列如下。(四)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制取淀粉糊(1g干淀粉+100ml清水煮沸

8、),冷却待用。.2、准备两支试管并编号。3、准备和收集唾液约2ml。4、用胶头滴管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2ml冷却的淀粉糊。5、在1号管内加入2ml清水,2号管内加入2ml唾液,并振荡摇匀。6、40左右温水浴约10分钟。7、取出两支试管,分别滴加2D希碘液,并振荡。8、加入唾液的一支试管无颜色变化,另一支(即加了清水)变成蓝色。实验结果: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五)凸透镜成像实验1、安装好光具座。2、依次安装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并保证三者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3、确定好凸透镜的位置。4、左手移动燃烧的蜡烛,并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出开始向凸透镜移动,右手同时恰当移动光屏。5、当蜡烛在二倍焦距之外,

9、则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实像。6、当蜡烛在二倍焦距之上,则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实像。7、当蜡烛在二倍与一倍焦距之间,则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实像。8、当蜡烛在一倍焦距上,则不成任何像。9、当蜡烛在一倍焦距内时,则光屏上不会成像,但透过凸透镜可见正立放大虚像。实验结果:凸透镜成像有规律可循,具体则为以上59等5个小点。(六)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及模仿根据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人们研制了各种各样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及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下面简要介绍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分别盛放两种液体,它们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两种溶液互不接触,不发生任

10、何化学反应。(平时千万不能碰倒泡沫灭火器)当需要泡沫灭火器时,把灭火器倒立,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除了两种反应物外,灭火器中还加入了一些发泡剂。打开开关,泡沫从灭火器中喷出,覆盖在燃烧物品上,使燃着的物质与空气隔离,并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由于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它不如二氧化碳液体灭火器,灭火后不污染物质,不留痕迹装置和药品如图A所示,将图A中两种溶液混合时如图B所示。可看到有液体和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吸滤瓶的侧管喷射出来。当把吸滤瓶底部朝上倒转过来以后,吸滤瓶中的饱和的

11、碳酸钠溶液与小试管中的浓盐酸混合,立即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I 2NaClH2OCO2(七)土壤成分分析土壤主要成分:水、腐殖质、空气、泥土、昆虫、其他杂质等。1、用烧杯加热土壤,上方放置一玻璃片,可以看见水珠,则证明其中有水。2、用烧杯加热土壤,至烘干为止,可闻到腐烂等味道,则证明其中有腐殖质。3、用粗细合适的筛子筛出各种土壤中各种物质,则证明其中有各种杂质。4、用放大镜或者肉眼观察,甚至可以看到小虫子。5、土壤放进盛水的烧杯里,里面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6、用烧杯装适量土壤加水搅拌,静置,可见土壤分层,则说明其中有砂和粘土等物质。(八)水的沸点的测定(附研究性文章一篇)常温

12、常压下测定水的沸点1、课题来源在一次物理公开课上,物理老师正按物理教科书中的实验步骤进行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沸点的实验演示,但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4。在教科书上明明写着: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课题分析首先按照物理教科书上的实验要求,仔细检查实验操作过程及读数规范要求,都没有发现问题,又选择其他品牌的酒精温度计重新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前面相同。为什么测量出水的沸点都是94呢?通过分析认为大气压、温度计在烧杯中的不同位置和烧杯本身形状。三个因素有可能影响水的沸点测定的准确性。3、实验验证通过在不同位置高度以及同一高度在晴天与雨天条件下对水的沸点进行测量

13、,所测得的水的沸点差异不明显,所以大气压对水的沸点测定的影响,不是本实验数据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同样,通过实验也排除了温度计的下端的水银球部分在水中的位置而导致水的沸点测量不准确的可能。余下只有一个因素,就是烧杯,那么是否是由于在实验中使用了烧杯这个不合理的测量装置而造成水的沸点的测量误差呢?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改用不同容量的烧杯和圆底烧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容量的烧杯测量出水的沸点结果差异不大,而使用烧杯和烧瓶的实验结果差异明显,而且使用烧瓶测量出水的沸点刚好为100。烧杯和烧瓶的主要差异在口的大小不同和颈的长短不一样,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烧杯较烧瓶容易散热。温度计的原理是热胀冷缩,

14、玻璃泡中的酒精会随水温的升高而膨胀,沿着毛细管上升。而烧杯中温度计有23部分露在空气中,所以在酒精上升过程中与周围的冷空气发生热交换,使最终的读数产生误差。而烧瓶一方面口小,另一方面颈较长,温度计只有14部分露在空气中,所以热传递对读数产生的误差较小,能够准确测量出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的值。4、结论由于物理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使用的烧杯的散热效应,使温度计受周围空气的影响而造成实验结果不正确。改用保温性能较好的烧瓶以后,实验测得的水的沸点为100,与教科书上的结论一致。所以,建议做这个演示实验时,改用不易散热的圆底烧瓶或在烧杯口的上方套一只塑料袋,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九)液体分层沉浮实验

15、;1、准备好糖浆、植物油、清水、烧杯、玻棒、塑料块、葡萄、玻璃珠、木块等器材。2、向一个约250ml的烧杯中倒入约80ml糖浆,用玻棒引流,依次倒入约80ml的植物油和清水,注意倒的方法。3、依次向盛液体的烧杯中放入小木块、塑料块、葡萄、玻璃珠等物体。4、观察,液体明显分为三层,最下层为糖浆,中间为清水,最上面为植物油。木块浮在最上面,塑料块漂浮在水中,葡萄则漂浮在糖浆上 ,玻璃珠沉入烧杯底部。(十)测定自己的肺活量1、取一只容积为40005000ml的饮料瓶,每到入50ml水,用记号笔在瓶壁上作一水面高度的记号,直到装满水为止。2、将瓶口盖上玻璃片,把瓶倒转来放到水槽的水里,使瓶颈浸入在水里,然后抽出玻璃片。3、取一根橡皮管,两端套有两根玻璃管。靠近瓶一端用直角玻璃管,另一端用直玻璃管把直角玻璃管插入瓶里,直到瓶底,另一根管露在外面,要高出水瓶,以防瓶里的水流出。4、用手按住瓶,把露在外面的波罗里关用70酒精棉球消毒,然后衔在口里,用鼻子尽量吸气,同时一面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