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37830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面临的重要问题现阶段如何保持内蒙古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实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核心。因此充足结识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状况,收入差距,增收面临的重要矛盾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三大因素,即:收入构造问题、非农收入问题、多数人群处在平均收入线如下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保持内蒙古农牧民收入长效稳定增长,是实现自治区“十一五”农牧民收入增长目的的核心。 一、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元,比增长了19元,年均增速为11%。农牧民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的第二十位上升到的第十六位。在西部省份中,内蒙古农牧民收入

2、持续三年稳居第一位。从速度来看,近些年农牧民收入增长较快,特别是后三年,增速分别为19%、14.7%和18,三年增速均居全国前四位,增速居全国第一位。与此同步,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也在逐年缩小,由相差近40元,下降到的245元。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可以有较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因素有: (一)劳务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力量。随着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几年位列全国各省前茅,公路、铁路、电厂、小城乡建设,都市改造、固定资产解放问题等基本建设项目,移民工程等基建项目不断增长,农牧民在本地和外出打工就业的机会增多,劳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了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农牧民人

3、均工资性收入91元,比人均增长291元,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奉献为1%,成为拉动农牧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二)农牧业生产大丰收,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线保证。近几年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再加上农牧业气候非常有利,农牧业生产持续几年获得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4亿斤,牲口存量超过一亿头(只),为农牧民家庭大量发售农牧产品提供了条件。此外,以来农牧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营,农牧民家庭在价格上涨中获得较大利益。发售量和价格双重作用成果,为农牧民收入增长提供了保证,一产业收入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奉献达到58%。 (三)惠农政策的加大实行,有力增进农牧民收入增长。综合

4、分析影响收入增长的政策性因素,如退耕退牧补贴,粮食、良种、农机补贴,免除农牧业税以及农村子女上学实行的所有免除学杂费、近两年开展的农村合伙医疗等因素,政策性因素带来的收入增量达到20多元。在其他收入中,政策性补贴收入占到6以上,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综合奉献达到1%以上,其份额相称可观,也凸显了近年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对增进农牧民增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目前农牧民收入增长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是收入构造单一,收入增长后劲乏力。内蒙古属于农业大省,近年来依托农牧业增收,一产业收入占农牧民纯收入0%以上,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很小,收入构造明显单一。而目前内蒙古粮食产量已达到341亿斤,粮食单产也已经达到

5、0多斤。在目前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没有新的突破的状况下,粮食单产水平很难有大的提高。同步由于内蒙古农业基本设施仍然单薄,受自然资源的制约,粮食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同步也不排除有减产的也许。牧业方面,内蒙古牲口头数已突破一亿(只)头,按每平方米科学养畜计算,在总量上已经超载,受草载限畜政策的影响,牧业经济短期内不能有大的突破。由此可见,单纯依赖农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长期大幅度增收已不现实。 二是非农经济发展缓慢,对农牧民增收拉动力弱。内蒙古非农经济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和全国和发达省份相比落后诸多,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非常滞后,五年来,二三产业收入对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奉献局限性%,远远落后于全国和发达省份。这

6、几年虽然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但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水平仍处在全国倒数第三位。总体来看,与全国和发达省份相比,内蒙古农牧民收入中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很小,对农牧民收入增长拉动力弱。非农经济能否迅速有效发展,是新时期农牧民收入能否突破性增长的核心,也是此后一段时期解决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问题。三是平均收入线如下人口众多,增长重要为高收入群拉动。据底记录调查数据显示,在内蒙古农牧民人口中,有59%的农村人口收入在全区平均收入线如下,这部分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仅为1870元,比全区平均收入水平低17元;而占全区农牧民人口4的人群其平均收入水平为595元,比全区平均水平多2153元。通过多方测算这部

7、分人群是近期拉动农牧民收入迅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目前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分布状况,是收入向高收入群集中,增长重要为高收入人群所拉动。因此,如何让大多数人群收入增多,让中低收入人群享有更多政策利益,是推动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主线。三、加快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建议思考(一)继续从政策上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十一五”时期内,要把“十五”期间制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抓紧抓好,要把这些利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牧民。重在抓贯彻,做到位。要从财政上保证各项政策的贯彻,同步,财政向“三农”倾斜的力度还要大,面还要广,不仅波及生产,还要波及生活。要做好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效率。(二)继续保持

8、第一产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对农牧业的投入。目前一段时期,内蒙古第一产业收入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全区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内蒙古农牧业资源的开发运用仍很粗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农牧业基本设施的改善始终得不到解决,对保持第一产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有直接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本地位的结识,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确立以反哺农业为主导的分派构造,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是要加大对农业基本设施的投入,涉及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投入,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市场风险;二是要加大对农业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涉及水、电、路、通讯等方面

9、的投入,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发明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彻底实现农牧业增长方式的主线性转变,由过去单方面依托总量扩张向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提高集约经营水平转变,增长产出,优化构造,改善品质,提高收入。 三)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提高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水平。工资性收入水平低是导致内蒙古非农产业收入少于全国及发达省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一定要在这个方面加以注重,加快劳动力转移,加大劳务输出,是短时期内最快最有效的增收方式。近年来,虽然内蒙古工业发展不久,在建项目比较多,为农牧民的外出就业提供了诸多机会,但事实

10、上,由于内蒙古农牧民受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吃苦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限制,只能从事某些体力劳动,就业范畴仍然很窄。目前,外省农民工在内蒙古就业的占有很大比重,而内蒙古农民工走向区外的却非常有限,这和务工农牧民的劳动力素质有直接关系。 因此各级政府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要开辟和建设劳务基地。充足运用内蒙古地区优势,把劳务经济发展作为政府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积极开拓省外及沿海地区的劳务市场,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合伙,发展与俄罗斯、蒙古和周边国家的劳务关系,拓展劳务输出空间。二要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限度。充足发挥政府部门在开拓劳务市场、收集发布劳务信息、培训劳务人员、协调劳务关系、提

11、供劳务服务和法律征询等方面的作用,制定原则,规范管理,采用民办公助的措施和鼓励、奖励等机制推动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的健康发展,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便捷服务。三要加大培训力度。整合既有培训资源,逐渐建立一套城乡劳动力培训资源共享、培训网络健全、按照市场规则运营的培训措施,设立较为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建立劳动预备制度,优化农村教育构造,农村一般中学要摸索增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加强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组织、培训外出务工的农民,增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四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充足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增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内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增长本地务工收入

12、。五是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个契机,加快推动农村城乡化进程,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长农牧民收入中非农收入的比重。从与全国及发达省份相比,内蒙古农牧民收入中非农收入所占比重很小,也是落后于全国及发达省份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进内蒙古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是目前各地区农牧民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指引思想上突出非农化,出台有助于非农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各级领导在思想上要突老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时彻底变化“农业强市的观念”,把发展的方向、重点转移到提高优势、调节构造、实现农村产业构造非农化的轨道上来,这样,既有助于形成共识,明确目的,又有

13、助于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跳出田土、走向市场、公司、城乡,更有助于集中资金投入构造调节,使之在尽量短的时期内获得成效。在政策上,要制定有助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运用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努力营造有助于农村非农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法制环境;通过市场机制配备资源,引导和鼓励都市的优质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开发农业,建设农村;加大对农村道路、农村自来水供应、农村电网、电信以及农村文化、科技、最低生活保障等领域投资力度,为非农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二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中注重非农化。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将农工商“捆绑”在一起,在注重农产品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布局区

14、域化和协作化的同步,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龙头公司的建设和发展。一是要积极培植主导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群,把产品规模做优、做大、做出特色;二是把农产品的增值链条延长,形成一批加工“龙头公司”,如:伊利、蒙牛、草原兴发、赛飞亚等,通过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和产业的非农化限度,增长农牧民收入。 三是在小城乡发展上推动非农化。小城乡建设是实现农村产业构造调节、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的一条有效路过,要突破政策障碍,建立一套有助于小城乡建设的土地、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户籍制度要全面放开,容许农民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自由出入,解决进城进镇后的农民子女上学、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难题,通过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15、,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五)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扩大和开放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的经营领域,只要法律不严禁的行业和领域都可进入;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有助于农牧民在农村二、三产业领域自谋职业、增长收入。 (六)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中低收入人群增收问题。目前内蒙古贫困面仍然比较大,如何加快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是增进农牧民整体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的核心。我们觉得,一是对自然生态条件差的地方实行整体搬迁;二是千方百计扩大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务输出;三是加大金融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增强低收入农户输血与自身造血功能;四是政府加大对低收入户相对集中的地方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协助解决水利、交通、电力等基本设施缺少的问题,以增强其抗灾减灾能力,协助她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注重劳动力资源开发,提高下收入户群体自身增收能力,下大力气提高下收入农户成员的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已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长,而更多地则表目前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政府要充足运用既有的教育基本设施和科技人员,针对低收入群体既有劳动力,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做好在实用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并要常抓不懈,以切实提高她们的素质,增进她们自身增收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