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供暖系统方案1.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37805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供暖系统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太阳能供暖系统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太阳能供暖系统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太阳能供暖系统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太阳能供暖系统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能供暖系统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供暖系统方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阳能采暖系统 方 案 书项目名称:太阳能采暖系统方案设计单位:上海暖嘉供热工程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场中路3658弄39号电话: 400-021-1202 设计时间: 2014年 6月 10日工程编号: NJ2014060101、工程概述与要求1.1某办公楼,面积5800平方米。现设计用供热部分为太阳能系统辅助热源采暖。鉴于该太阳能采暖系统用于某办公楼特点,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问题:1.2系统应保证全天24小时供应采暖,以方便使用和管理;并考虑在采暖用量突然显著增多的特殊用水情况下,确保采暖的供应;1.3系统应配置辅助加热设施,以解决阴雨天或太阳能不足时的采暖供应问题;同时应优先利用太阳能加

2、热,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1.4应结合系统所处地域特点,考虑冬季防冻等相关问题;1.5在保证质量及使用要求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造价,提高系统性价比。2、系统基本设计2.1根据改地区全年气温温差大的特点,选用热效率高、经济实惠的玻璃-金属真空管式太阳集热器。2.2采用太阳能与联合供采暖的系统方案,并优先利用太阳能。当阴雨天或太阳能不足时,用采暖系统辅助加热补充采暖,并充分利用太阳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气量,降低运行费用。2.3太阳能系统设计为直流式定温放水太阳采暖系统,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直流式系统分虹吸式和定温放水型。定温放水型特别适合大型太阳能采暖装置,布置也较为灵活,缺点是要求性能可靠的电磁阀

3、和控制器,从而使系统较为复杂,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值得推广。直流式采暖系统按控制方式有3种:一是流量控制式,适用于大面积系统。当水压不足时为克服管道阻力可在系统中加入小型水泵。二是温控阀控制式(或膨胀阀控制式)适用于小面积直流采暖系统。该系统因不用常规能源又获得较多的系统效率而得到用户的欢迎。三是电磁阀控制式,大小面积都适用,但还未有专用电磁阀。2.4冬季管路防冻采用低温时水泵自动循环和自限温伴热带自动启动的双重防冻设计,防止管路结冰冻坏。2.5采用工业级CPU 可编程电脑控制器,实现太阳能系统的全自动化、智能化,确保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实现自动化运行,并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修改控制程序,使太

4、阳能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2.6采暖供应采用变频增压循环供水方式,为了减少采暖循环的热损失,在采暖回水末端加装一个可根据管道水温自动控制的电磁阀。当管道温度低于40时,电磁阀自动打开;当采暖循环使管道水温达到水箱水温时,电磁阀自动关闭。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产品各有其优缺点。我们认为:选择全玻璃真空管太阳集热器比较合适,热效率高,经济实用,是目前国内市场普遍使用,生产成熟的产品。3、系统运行原理系统运行原理如上图所示。3.1正常情况下,太阳能定温加热在光照条件下,当太阳集热器内水温达到设定水温时(可在0100之间任意设定,一般设定在4555之间),电脑控制器使供冷水电磁阀自

5、动打开,自来水进入太阳集热器底部,同时将太阳集热器顶部达到设定温度的采暖顶入储采暖箱;当太阳集热器顶部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一般定在4045之间),电脑控制器使供冷水电磁阀自动关闭。如此运行,不断将达到设定温度的采暖顶入储采暖箱储存。3.2储采暖箱满水位时,太阳能温差循环加热当储采暖箱水满时,为了防止水满溢流,电脑控制器使太阳能系统自动转入温差循环。当太阳能集热器水温高于储采暖箱水温时,循环水泵自动启动,将储采暖箱内较低温度的水泵入太阳能集热器继续加热,同时将太阳能集热器内较高温度的采暖顶入储采暖箱。通过使储采暖箱水温升高的方法储存太阳能集热器吸收的太阳能。当用户使用采暖,使储采暖箱水位下降后,

6、电脑控制器使太阳能系统自动转入定温加热。3.3太阳能不足时,自动启动辅助加热电脑控制器将随时监测储采暖箱水温,当水箱水温达不到使用要求时,自动启动燃气采暖器并联系统加热,以保证采暖供应。3.4储采暖箱水位控制PLC 控制器将随时监测储采暖箱水位。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储采暖箱的水位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将达到不同的水位。如果在某一时间内,储采暖箱的水位没有达到正常的水位,说明太阳能产采暖不足或用户用采暖过度,此时,PLC 控制器使辅助加热自动启动,当达到正常水位时,PLC 使辅助加热自动停止。3.5储采暖箱水温控制当由于循环散热等原因,使储采暖箱的水温低于设定值时(一般应设定在4555之间),PLC

7、 控制器会自动根据情况选择加热方式。当太阳能正常时,自动启动太阳能循环水泵,通过太阳能加热储采暖箱内的水;当太阳能不足时,自动启动燃气采暖器并联系统辅助加热,加热到设定温度,辅助加热自动停止。3.6用采暖采用变频恒压循环供采暖方式,减少电能的消耗。3.7系统远程监控控制器可以和智能手机结合使用显示太阳能系统的水箱水温及水量。3.8某办公楼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特点。3.8.1系统安全可靠。充分考虑了防风、防雷、防冻、抗冰雹、防漏电、防高温,保证系统安全。3.8.2优先和充分利用太阳能。电脑控制器会根据天气情况准确计算辅助加热启动时间,以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节约常规能源;燃气采暖器并联系统辅助加热补水

8、通过太阳集热器,即使在阴天太阳能只起一点作用时,也能将其充分利用起来。3.8.3CPU 智能控制,全自动运行。采用工业级C PU ,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计算功能,准确计算辅助加热启动时间,充分利用太阳能;可实现远程监控及程序升级;可显示水温、水量太阳能运行状态、故障信息。3.8.4设计了暖气换热系统,节约燃气。经计算,换热热量不影响采暖;优质板换换热,只要有5温差即可换出热量;体积小,安装非常方便。3.8.5设计了应急操作系统。保证维修期间的采暖供应,如果太阳能系统出现问题,可以启动应急操作系统,保证维修期间采暖供应。3.8.6采暖供应采用变频技术。保证采暖恒压供应,同时节约电能消耗。4、太阳能

9、采暖系统设计计算4.1设计计算某办公楼供暖面积5800平方米。4.2.1设计小时采暖量 式中: -设计小时采暖量,L/h; -设计小时耗热量,W; -设计采暖温度,=55; -设计冷水温度,=4; r-采暖密度 ,r =0.986kg/L; 计算得:=16558.1L/h 4.2.2全天供应采暖系统的采暖循环流量 式中: -全日供应采暖的循环流量(L/h); -配水管道的热损失(W),取设计耗热量的5%; -配水管道的采暖温度差,取5; 计算得:=8326.4L/h。 4.2.3管路直径、流速、及水力损失5 根据水管的设计流量,取管路直径=0.02m,流速取v=1m/s,则管路单位长度损失 R

10、e=25062100000; 采用勃拉休斯(Blasius)公式 0.025; 单位长度的沿程阻力损失: =628.67Pa/m;4.2.4太阳能集热面积确定太阳集热器选型目前国内使用的太阳集热器类型主要有真空管型太阳集热器、平板太阳集热器、热管真空管太阳集热器等。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防冻性差,中低温条件下效率高,造价低。真空管太阳集热器防冻性好,集热效率高,造价较低,但存在炸管泄漏的可能。热管真空管集热器可在- 50条件下使用,但热管换热效果差,且使用效果直接受到热管本身质量和寿命的影响,部分热管出现质量下降和衰减问题,不容易被发现,且成本高。综合考虑:根据张家口地区气温特点,选择中低温热效

11、率高,造价低的真空管式集热器。查6,可得张家口全年的平均日照辐射量,气温等参数如下图所示全年平均气温ta=7.8;年平均辐照量为Jt=13.784MJ/(M2d);采暖水管进口温度ti=tl/3+2*tr/3=41.3;年平均日太阳福照度为G=;归一化温度;选用HUJ16/2.1 能效方程为=0.849-2.181T*-0.00356T*2知全年各月的热效率如下:月份123456789101112斜面效率0.660.700.710.740.760.770.790.780.770.740.720.68所以=0.733集热面积式中: Ac接系统太阳集热器的采光面积,m 2;Qw日均用水量;Cw水的

12、定压比热容,取4.186KJ/(kg);tend水箱内水的终止温度,取60;ti水的初始温度,取4;f太阳能保证率。取0.45,6;JT太阳辐照量。据表1 取13.784MJ/(M2d)cd阳集热器效率。据表2 应取0.733;L管路及贮水箱热损失。考虑到贮水箱在室内,取0.2;计算得: Ac=680.7m2采光面积补偿:AB=Ac/RB其中RB为采光面积补偿率,取0.98,6AB=694.6 m2太阳能集热系统循环流量q=BL=0.05694.6=34.75L/s4.2.5集热器前后排之间的日照距离D的计算因系统全年使用,赤纬角按照春秋分考虑,即=0纬度=42时角按照9:00考虑,即=(-3)*15=-45集热器的方位角=0集热器的管子长度L=2.29m集热器倾角=则太阳高度角:=0.5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