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4.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377591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时珍夜宿古寺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李时珍夜宿古寺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李时珍夜宿古寺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李时珍夜宿古寺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李时珍夜宿古寺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时珍夜宿古寺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时珍夜宿古寺4.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A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7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B类 1、 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2、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领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C类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畏艰辛,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察访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辛,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交流资料,导入新课文: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他李时珍你能试着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介绍他吗?李时珍写了一本

2、书叫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与张仲景一起被后人称为“医林二圣”。李时珍发现很多药物书籍有错误,他都一一纠正过来。李时珍的父亲也是名医,由于父亲的亲授,加上李时珍自身努力,他医术已经超过了他父亲。2、(出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图片)师(用赞美的语调):同学们说得对。他编写的本草纲目共计190万字,收录1892种药材,医方11096个,绘制1111幅精美插图。内容涉及药物学、天文、地质、化学、植物学等多个方面,堪称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先后被译成拉丁、法、英、等十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3、这样的一位人物可真了不起。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他在编写本草纲目过程中的一件事情。补:

3、夜宿古寺 二、 指导分段,整体感知:1、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读得正确、流利吗?来,打开书,把你印象深刻的一段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检查检查。2、这些生字新词你都会读了吗?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药材 灰尘夜幕降临 长年累月 啃干粮 破庙 修订寻访所得笔墨砚台 砖块 端详 扯下指名读 一起读3、你能在学习词语的基础上,选用一行,说上一、两句与故事内容有关的话吗?语言尽量简洁,词语顺序可以调换先准备准备 指名说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他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错过客店,只能住在满是灰尘,断垣残壁的古寺里。你说的是哪几自然段的意思?这是写李时珍为什么要住宿在古寺里。我们可以把14自然段合为一大

4、段。夜幕降临了,李时珍师徒住破庙,啃干粮,喝泉水。他长年累月奔波在外,一心要修订好本草纲目。你说的是哪几自然段的意思?这里写了破庙里李时珍师徒的对话。我们可以把57自然段合为一段。李时珍拿出笔墨砚台,借着月光在砖块垒成的桌子上记录寻访所得。为了区别药材,他端详一阵,扯下一点亲自品尝。你说的是哪几自然段的意思?李时珍在月光下记草药、尝草药。我们可以把813自然段合为一段。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把课文分成了三段。我们不仅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把握课文内容,更要从整体上了解和感受李时珍的这一次经历。你想用哪一个字表达你的感受?(板书:苦)三、精读课文1、是啊,李时珍在古寺里说了这样一段话:“嗯,长年累月

5、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读读看,从这句话,你感觉到了什么?(长年累月地奔波,说明不是一天两天,而且还要在破庙里过夜,的确很劳累;李时珍为了修订好本草,为百姓造福,甘愿吃苦。)2、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16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表现“苦”的词句,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感受。你可以读你圈画的词句,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生读书、圈画、再读。3、谁先来说说?(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我从“破败的古寺”看出他们住的地方非常苦。(板书:住)师:你

6、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古寺?文字:我从“到处是灰尘”,看出这儿特别脏。师:是啊,古寺里到处都是灰仆仆的,好久没有人来过这儿了。我从“断垣残壁”看出古寺非常破损,摇摇欲坠,很危险。 我从“长满了青苔”看出古寺里阴暗潮湿。我从“厚厚的蜘蛛网”看出这儿很久没人住了。插图:屋顶了破了一个大窟窿 你真会学习,能看图来体会。想象:墙角里传出“吱吱吱”的老鼠声。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住,就是看一眼,都会让人觉得脏、破败。把你的感受送进文字 。指名读师:“XX”词读得特别好,让我仿佛看到了,就像这样,把所有体现古寺破败的地方都读出来。再试试(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察访药材,已

7、经走了好几个月了。我从“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看出他们特别的辛苦。你抓住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显红 老师也觉得这两个词很值得品位。谁说说“饥餐渴饮”的意思?(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好象蛮自在的,那课文中的“饥餐渴饮”是这个意思吗?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谈谈你读后的感觉师:“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用力咬、使劲咬)你们能做个动作吗?生模仿“啃”的动作 看出来你们咬的时候很费力。这干粮已经干了,硬了,放的时间长了。师补充:同学们,李时珍外出察访药材前,曾是太医院的御医

8、。在家时,他吃的美味佳肴,喝的是琼浆玉汁。而现在他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就边走边吃,甚至两顿并作一顿。这就是饥餐渴饮 ( 板书:吃)看来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得更准确。师:“晓行夜宿”呢?读着这四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刚亮就赶路,一直到天黑了才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李时珍为寻访药材,吃了多少苦呀!(出示)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可能 (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可能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 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可能 (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 这就是李时珍师徒晓

9、行夜宿 (板书:行)这样的生活,你还想用哪些词来形容? (抄在小黑板上: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跋山涉水、风尘仆仆、东奔西走)这样的日子是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好几个月(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谁来读这段,渲染这十二个字,响鼓要用重锤敲。指名读。师:同学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生活仅仅是几个月吗?几年吗?而是长年累月师补充:李时珍从34岁开始修订本草纲目,当他最终完稿时,已从生机勃勃的青年,变成61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长年累月”是整整27年那!引说: 是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是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是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是长年

10、累月的风尘仆仆是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难怪李时珍说,(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苦多了:显红)师:同学们,李时珍住的是破庙,喝的是泉水,啃的是干粮,你面对这一切,感觉怎么样?可李时珍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出示: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你觉得苦吗?”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李时珍谈笑自如,坦然面对。从“笑”字中你感受到什么?对了,简单的一个笑字写出了李时珍不怕辛苦,以苦为乐的精神。(板书:不怕辛苦)体会着李时珍的精神境界,让我们笑着读这句话。李时珍的言行感染了庞宪,他不禁激动地脱口而出,指名读“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从这个“挺”字

11、你又感受到什么?(心甘情愿地坚持着)请你再读这句话,相信你能读得更好。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行程上万里,拜访千万人。长年累月奔波在外!可是李时珍却认为:(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显红:吃点苦)(音乐)师:李时珍啊,李时珍,你住破庙,喝泉水,啃干粮,何其艰苦,而你为什么觉得自己仅仅是吃了一点苦呢?联系课文以及老师提供的语句具体地写出李时珍在长年累月的奔波中受了怎样的苦,走进他的内心,选择一个情境,动笔写一写。(出示)1、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 他想: 2、夜幕渐渐降临,李时珍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这时,

12、他的胃病又犯了, ,他想: 3、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又起早赶路了, ,他想: 指名两生交流评:1、万民的幸福就是李时珍的幸福,他心中始终装着本草,装着万民的健康,所以他说:“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板书:一心为民)2、漫漫征程,阻挡不了他为民造福的决心;饥餐渴饮,挫败不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哪怕皱纹布满了额头,哪怕风霜沾满衣襟,哪怕青丝染成白发,他也心甘情愿,他也无怨无悔。带着敬仰之情再读“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小结:李时珍心里装着万民的健康,万民的幸福,所以他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是值得的。他喝泉水,啃干粮,是值得的。为了万民得福,一切付出对李时珍来说都是值得的。作业:1、把积累的成语写在书上。继续完善、修改写话内容。2、收集李时珍的故事,练讲一个。 板书: 住 不怕辛苦李时珍夜宿古寺 苦 吃 一心为民 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