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37679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设计把握教材内容,精心选择制定应用题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在教学中,我们应客观分析教学内容,处理教材内容,精心选择、编制一些应用题,以加强同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同学心理特点,注重应用题的直观性。儿童心理学研究说明,小同学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儿童的认知规律一般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系统知识)。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探究四周世界。儿童的年龄越低,越必须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丰富同

2、学的感性经验,教材注意安排同学的操作活动,注意通过直观使同学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同学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数学的概念,使同学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注重同学思维过程,提升应用题的开放性 应用题应尽可能地体现开放性,一方面为解决某个问题而提供的信息可以不够,也可以有冗余,促使同学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或补充、筛选,以获得有效信息,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从某些信息所得到的结论要有开放性,只要合理都应得到肯定。在学习分数应用题后,让同学做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9/10米 ,第二根截去9/10米,哪一根绳子剩下的

3、部分长?此题出示后,有的同学说:一样长。有的同学说:不一定。 我让同学讨论哪种说法对,为什么?同学纷纷发表看法,经过讨论,统一熟悉:因为两根绳子的长度没有确定,第一根截去的长度就无法确定,所以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必须知道绳子原来的长度,才干确定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这时再让学 生讨论:两根绳子剩下部分的长度有几种状况?这样的学习,加深了同学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区别熟悉,巩固了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了同学思维的深入性,提升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题的教学制定一 构建模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同学全面、继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合

4、计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同学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同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同学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情景创设之后,一般的做法是让同学亲身经历应用题模型的构建过程,赋予应用题鲜活的生命力,使同学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应用题教学中来,他们对要研究的内容不陌生,有兴趣,好理解。如连乘应用题的教学可以这样构建模型: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的节日,要庆祝这个节日,想想看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同学很快提出要买瓜子糖块、购彩纸、做拉花、准备文艺节目等。进而教师浮现两位同学到超市购物的画面(出示课件),在同

5、学与售货员的答问中浮现应用题所必须要的条件,然后让同学依据画面中的条件提出问题,从而构建完整的应用题模型,为整节课的教学提供研究素材。这样,教学内容从同学的生活中来,并在构建的过程中同学已初步理解了题意,从题目和解题思路上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准备。 在构建模型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素材的准备,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同学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熟悉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资源,这有利于同学更多地关注社会,提升同学的数学意识。因此,在构建模型时,应尽可能地结合现实生活,提升应用题的人文性,打破形式化的表达,及时地将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信息浮现给同学,让同学自己去观察、收集、处理、表达信息,让同学自

6、己去建构应用题的模型,使应用题真正成为同学所乐于思索和解决的问题。 举一反三,贴近生活。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出色的同学不在于他出色的成绩,而在于他出色的思维方式。有的同学善于模仿,有的同学总想另辟蹊径,但无论学习方式怎样,应用题是千变万化的,因此由此及彼、迁移类推、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培养同学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开展给应用题换衣服、找找我的真面目等趣味活动,引导同学对应用题进行实质解剖,抓住它们最本质的特征,然后对症下药。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关于已知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和甲,求乙的题型,在同学掌握其基本特征、解法之后,让同学自己出题,编题,在生活中找此类型的实际问题

7、,有不少同学能联系实际编出很有特色的题目,如生活中购房、施肥、购物、储蓄等题型。这样把握生活的本质后,提炼出数学问题的经历,以及举一反三的尝试,不仅同学乐学好学,而且在娱乐中创造性地研究了题目,活跃了思维。 3应用题的教学制定二 解释模型 理解模型就是应用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一般运用综合法解答,到中高年级则必须要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分别使用或者并用,在解释模型这一环节中,一般仍然遵循应用题的四个解答步骤,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验算写答案四个步骤,我们称这四步为小四环;把创设情景、构建模型、理解模型、应用模型四个大环节称为大四环;把这样整节课的教学制定称为大四环套小四环。

8、 在解释模型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同学,从而培养同学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同学经历独立探究的过程,在自己有一定见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达到信息交流,成果共享。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以真正落实,培养同学的自主解题能力和合作意识,避免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因为小四环的教学方法已经为广大教师所熟知,因此在这里不再作具体的表达。 创设情景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庞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推断,同时为人们交

9、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因此,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应用题教学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例题的教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着眼于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内容,依据必须要选取素材,使应用题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赋予应用题教学鲜活的生命力,然后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能死板的教教材,只有这样才干使同学更好的关注社会生活,更好的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创造,可以使应用题的教学更富情趣,有利于同学情商的培养、兴趣的激发,减少同学对应用题的畏惧心理。 具体来说,情景创设的内容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

10、热门话题,也可以是童话世界中虚幻的故事,只要对应用题的教学有利,都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情景的创设应该简洁高效,快速将同学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下面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例如:在进行人教版第六册连乘应用题的教学时,正赶上六一儿童节,笔者在教学时就选取六一儿童节的相关内容进行情景创设,课前一支歌大家唱的是快乐的节日,节日气氛很快营造出来了,同学们情绪高涨,他们都被吸引到六一话题中来。这样选取话题的好处是所选内容富有时效性,亲切自然,为同学所喜闻乐见,类似的做法还有奥运话题、国庆节旅游等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应用题的教学制定三 简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归结为和、差、积、商四种。 大体

11、可以分为四组。第一组是与加、减法含义有直接联系的求和与求剩余的应用题,重点是引导同学理解题意,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确定算法。而关于它们的变型题,如求一个加数、求被减数、减数的题目,教学中应在沟通其与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联系上下工夫,使同学正确掌握思索方法和解答方法。第二组是反映两个数与它们的相差数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间接运用加、减法含义进行思索的应用题。 关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来说,教学中应该以帮助同学建立相差数的正确概念、分析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为重点,使同学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较大数能分成哪两部分有一个清楚的熟悉,

12、从而与加、减法含义建立联系,确定算法。而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以及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来说,重点是引导同学运用转换思想,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同学的迁移能力。第三组是与乘除法含义有直接联系的三种应用题,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引导同学在明确题意的基础上联系乘、除法含义进行思索。第四组是反映两个数与它们的倍数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间接运用乘、除法含义进行思索的两数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教学中应以正确建立倍的概念,沟通其与乘、除法含义的联系为重点。 要强化对比,理清思路。 1)在教学例1与例2之后,组织同学围绕两个例题展开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使同学明确:这两道题都是在讲述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例1是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例2是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所以用反比例的方法解答。 2)从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上进行研究,通过讨论,使同学明确:不管是用正比例关系解,还是用反比例关系解,解题的关键都是:先要正确推断题中哪种量一定,两种已知量是否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依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出比例式来解答。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