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37661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小学小朋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性与教育(一)小学低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性与教育小学阶段的时间跨度约六年之久,小朋友的具体成长过程在不同的年级及年龄阶段具有明显的差别,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是三个具有相对独立特性的阶段。刚入学的小朋友虽然已经步入学校,却不可避免地延续着幼儿时期的某些心理发展特性,她们仍然很喜欢游戏,同伴交往、社会性发展都在游戏中继续发展着。此时的小朋友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还处在以成人原则为原则的阶段,对成人的依赖开始从对父母的同一转向对教师的同一,明显地体现为对教师权威的服从,最典型的特色就是“打小报告”。教师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小朋友的这些心理特点加以引导,给孩子

2、一种适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的入学教育工作。 低年级的小朋友还保存着幼儿期“口语时代”自我中心的特性,她们在倾听或与别人对话时,总会拼命地讲自己想说的话,却不大关怀对方所讲的内容。她们的思维有时显得很散,回答问题常会答非所问,或者说许多不有关的话,课堂上也会浮现类似的状况。大概二年级时起,小朋友自我中心言语在逐渐减少、弱化。刚入学的小朋友正经历着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的转化,最初在进行书写训练时常费力而又没有把握,因此学龄之初的孩子会有一段“橡皮时代”。如果教育者能深刻地理解小朋友的这些内心世界,就不会觉得孩子的这些行为令人费解、“无聊”和“徒劳”了。(二)小学中年级小朋友的发展与教育小学中年级

3、的小朋友已经完全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发展特点,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集体生活中,她们一边继续服从着教师的权威,一边开始注重伙伴之间的真诚与法则,伙伴规则时代悄然而至。这一时期的小朋友对成人的意见或命令不再那么唯命是从,而是试图刊登自己的见解,在家里她们总是试图挣脱父母的管束,开始讨厌保护和命令,喜欢独立,进入了“不听话时代”、“歪理时代”。其实这正是小朋友“见解形成期”的典型特性,这种“见解”并不像青春期那样完全独立,而重要是情感方面的独立。对这一时期小朋友的教育指引,要关注她们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而不能简朴地滥用权威;应容许小朋友合适地坚持自己合理性的“见解”,固然也不能让不合理的“见解”肆意扩张

4、,毕竟此阶段孩子的“见解”还不够成熟。小学中年级小朋友正处在对成人的认同向对朋友的认同的转化期,进入了伙伴规则时代,她们内心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开始形成小团队,团队内的人际关系既凝聚又排她,在某些状况下同伙的规则比父母和教师更有控制力。在此阶段,学校应不断增长集体生活,鼓励同伴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强团队氛围,为小朋友此后社会化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本。高年级小学生从发展的总体上看还处在小朋友期,但其中某些年龄偏高的小朋友已处在小朋友向少年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小朋友有了向更高层次学习的结识基本,有些孩子生理发育开始趋于成熟,特别性成熟,使她们开始关注男女之间的差别,社会化发展进入了迅速发展的状态。高年

5、级的孩子对多种事物都怀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开放、探究的心态显示出她们广泛的爱好。在这种求知的心理状态下,她们的判断力开始理智地发展,对成人特别是教师的批判精神开始萌生。与中年级布满对抗、逆反情绪的“见解”不同的是,她们相对显示出某些稳定与成熟,批判的目的更多是想弄清是非,或表白她们的公正。对性别角色差别的结识,其实早在中年级就已经步入了迅速的发展时期,如男生会时常对女生恶作剧,会在女生游戏时滋事扰乱,而女生则喜欢屡屡向教师告状,男女同桌时会画出分界线。到了高年级,由于青春期的开始,男女小朋友对各自所属的性别意识在强化,有些小朋友会浮现疏远异性的现象,她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发展

6、正开始一种崭新的质的奔腾。这些状况会始终延续到青年初期。二、小学小朋友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略)情绪是个体与外部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以个体的需要为中介的。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情绪与需要被看作是个体整个生命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情绪的发生、发展任何一种发展正常的小朋友都应有感受和体现情绪的能力。情绪的感受和体现,从出生时就会显露出来了,理解小朋友的情绪发生应从出生开始。1情绪的发生、发展阶段小朋友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可划分为如下几种阶段:个体阶段(02岁),个体间阶段(2-7岁),互相作用阶段(7-1、1岁),自主阶段(12岁后来)。2.学龄初期小朋友的情绪发展小学小朋友情感的发展有这样某些

7、特性:情绪的丰富性。情绪的稳定性。 情绪的社会性。情绪与评价相联系。(二)童年期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情绪调节的发展被觉得是小朋友期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成分,情绪调节不仅仅是一种简朴地或被动地适应社会情境的活动,还与个体对对情境的主观意义理解及应对能力有关,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情绪调节基本上是在与照顾者人际关系的情境中发展起来的,艾森波格等人概括了父母影响小朋友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的三个方面: 1.父母对小朋友情绪的反映父母对小朋友的情绪反映方式如果是积极的,即对小朋友情绪反映敏感的、热情的、能理解的,孩子会比较敏感,她们的情绪调节也会是良好的。相比之下,对情绪体现过于严格的控制,会促

8、使孩子隐藏而不是调节情绪。.父母与孩子间有关情绪的谈话桑姆朴森(19) 就曾经提出假设,父母与小朋友进行口头谈话可以促成情绪调节。有些研究也证明,父母与孩子有关情绪的谈话与小朋友的情绪调节能力存在关联。3.父母对情绪的体现父母常常会协助小朋友在情绪体现上接近文化和家庭规范,有时父母不仅说出体现的规则,并且还会提出情绪调节的明确措施。小朋友的这种从依赖性的情绪调节到独立的自我情绪调节的发展,是小朋友心理健康成长过程的必由之路。这方面的研究诸多都是采用小朋友自我报告的措施进行的。有研究表白,学龄前小朋友似乎懂得不少直接或间接的变化悲哀和愤怒的措施。当小朋友被问道,“沮丧时,你会做什么?”411 岁

9、的小朋友大多数都会提到游戏的方略,或者是做些有趣的事使自己感觉好过些;比较少的小朋友承认采用回避方略、谋求安慰或协助的方略。在类似的情境中询问小朋友,当遇到悲观事件时她们将会做什么;或是在悲观情境中别人应当做什么,学龄前小朋友更多地把社会支持和谋求成人协助作为情绪调节的解决措施,而年长些的小朋友则更多地提出直接的问题解决方略和认知方略小朋友情绪伪装的发展大体如下: 2岁时开始浮现情绪的伪装;4岁时是刻板的情绪伪装(一般是伪装负性情绪),难以理解她人的情绪伪装;6、7岁时可以灵活地伪装情绪,解释或理解她人情绪伪装的能力提高,小朋友除了伪装负性情绪,也伪装正性情绪;9、1岁时小朋友可以洞察情境并自

10、发的情绪伪装,可以有选择的体现或伪装负性情绪,精确地解释自己或理解她人情绪的伪装;、3岁则是小朋友情绪伪装发展基本成熟的阶段,此阶段的小朋友不仅能较好地进行情绪伪装,还可以理解情绪伪装所蕴涵的信息,并依此信息懂得自己或预测她人的反映。10岁至13岁的小朋友情绪伪装还与交流的对象有关,她们一般对成人掩饰自己的愤怒,对同伴则体现自己的愤怒。影响小朋友情绪伪装的重要因素有如下三方面:家庭、同伴、文化。家庭是小朋友理解和获得情绪伪装能力的重要渠道。父母与小朋友的交往互动会协助小朋友获得有效的情绪调节技能。小朋友和同伴之间的交往互动可以塑造小朋友的情绪体现规则。小朋友的情绪伪装离不开小朋友所处的文化,不

11、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有关情绪的信念。西方文化鼓励小朋友体现自己的情绪和体验以使自己的需要最后能被满足,东方文化则强调情绪的心理自律和小朋友的行为原则,东方小朋友她们也许更善于理解她人的情绪,倾向于压制自己的情绪以便体现出和情境符合的情绪。此外小朋友的言语能力、性别角色、气质体现度等内部因素也是影响小朋友情绪伪装的重要因素。三、小学小朋友自我与社会认知的发展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人的心理是由自我建构的,每一种人的行为体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都受到自我的制约。 小朋友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获得对自己的结识,意识到自己是一种不同于别人的人。小朋友是在人际交往中渐进地完毕这些结识的,自我意识逐

12、渐提高,自我调节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根据小朋友的反映,将小朋友的观点采择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如下5个阶段:阶段0:(3-6岁)未分化的角色采择。阶段1(大概6-8岁):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阶段2(大概10岁):自我反省的角色采择。小朋友开始可以观测和评价自己的内在自我,意识到自己比别人可以更为直接地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阶段3(10-岁):互相角色的采择。阶段4(125岁以上):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采择。(二)小学小朋友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小朋友社会化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小朋友具有了互相角色采择能力时,就会对她人的感受和心态变得敏感起来,可以

13、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想别人的需求和喜怒哀乐,小朋友就可以产生同情与共鸣,可以设身处地去关注和体贴别人。另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小朋友随之形成了对自尊威胁的预感,面对这种威胁小朋友最常用的自我防卫的方式就是隐瞒和蒙骗。成人常会感觉到小朋友的撒谎行为带有自欺欺人的味道。其实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糅合了两种自我防卫机制:一种是“否认”,一种是“反向”。由于小朋友对她人反映理解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对她人反映的预感有点过于敏感和夸张,常会浮现自我防卫过度的现象,有时还会体现出“机关算尽”的味道,常令大人又好气又好笑。此阶段的欺骗行为在性质上与道德上所不容的欺骗行经是不同的,小朋友的撒谎行为是对她们想象中

14、可怕现实的回避和否认。自我的本质是进行自我调节,而自我调节的内在动力则是个体的内部需要自尊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在小学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体验:小学低年级小朋友以得到教师的需要为得意,在课堂上由于举手发言最容易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她们会积极争取这样的机会,常会在没有准备好的状况下争着举手发言,被教师请到后,却不知说什么。也有的小朋友一心专注于举手以赢得教师的关注,把本已想好的答案给忘了。对她们来说举手并不是准备好发言的标志,而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关注和嘉奖,是获得自尊需要满足的一种手段。随着年级的升高,某些学生虽然可以回答问题,也不会容易举手了,她们会根据不同的状况作出不同的反映:像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容易的问题常会体现得不屑一顾,以免被别人觉得能力平平。虽然低年级小朋友和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不同,但都体现了维护自我价值和满足自尊的需要。正处在自我发展中的小学生,不也许所有的行为都 “坏透了”或始终“全优”,好学生不能或不会出错误与差生没有长处的观点,是既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也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学生的这些发展特点,才干予以学生真正需要的支持和协助,以增进孩子们更好地成长。节选自傅宏主编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