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长春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375998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长春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长春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长春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桃花源记课型: 新授课 课时:3【学习目标】1、 朗读、背诵课文,掌握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2、 掌握故事情节,了解创作方法,理解 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3、 学习记叙的详略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学习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学习方法】1自学:预习、感知2研学:交流、释疑3群学:展示、生成4笃学:提升、检测【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

2、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预习案【快乐自学,感知文本】1.请自主查阅资料,尽可能的搜集整理除“知识链接”以外的有关陶渊明的相关资料。2.通过你对作者的自主了解,请力求用一段文字或一句最美的话来评价一下作者。3 熟知

3、背景,自读课文 要求:(1)、结合课下注释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2)、组内核对校正字音。 (3)、朗读练习: 组长组织朗读(形式组长依情况可齐读可轮流读)。朗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 4.快乐积累,学会字词(组长逐一检查过关)(1)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缤纷( ) 异之( ) 俨然( )阡陌( ) 怡然( ) 悉 ( )咸 ( ) 属 ( ) 髫 ( )要 ( ) 邑人( ) 延 ( )( 2)掌握下面的古今异义词: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 今

4、义:见太守 ,说如此 古义: 今义:缘溪行 古义: 今义:(3) 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写在下面:(4)、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 ( ) 屋舍俨然( )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理清课文的结构线索:徒弟回答,师傅补充(1)本文以什么作为叙事线索?(2)本文主要记叙的是什么内容?(3)写出渔人的行踪:、探究案【研学互助,交流释疑】合作探究1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组内交流,选代表展示)2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又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3渔人进入桃花源之前看到什么景象?(用几个短语形容)4渔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象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的人对外界了解吗?【群学展示,拓展

5、生成】5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 反应?为么会此反应?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的原因是什么?7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吗? 那么,你心中理想的社会是怎样的,请把它描述出来?(我的反思)检测案【笃学善思,提升检测】、 背诵课文,课下注解。2、用原文回答。写桃花林的美景的句子:。写初见桃花源的总体感受:。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写桃花源人的社会风尚的句子:。作者怎样概括桃源人安定富足的生活?3、下面翻译正确的一句是()A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文:就顺道旧路回去,处处做下记号。B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译文:黄色的头发垂在脑门前,并且非常快乐。C问所从来,具答之。译文:问从哪里来

6、,渔人具体回答了他们。D未果,寻病终。译文:没有结果,最终寻找生了病。4、简答:桃花源记是以什么为线索行文的?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5、同步解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桃花源人。(2)“率妻子邑人来此

7、绝境,不复出焉”的原因是。(3)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惊异的一句是,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的一句是。(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根据上下文推测一下,渔人都讲了些什么?为什么桃花源人听了会叹惋?(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6)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却“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的原因是()A渔人“志”得不准,所以难以寻找。B让人觉得桃花源似有似幻,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C照应开头“异”字,进一步渲染了神秘色彩。D暗示桃花源所处的位置太隐蔽,是难以找到的。(7) 陶渊明生活在一战乱频繁、社会黑暗的时代,他为什么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6、课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响应的成语,并用成语造句。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