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37593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轮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轮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轮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轮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卷(二)(相应学生用书第131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苏州一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毕13题。(18分)我们所但愿的国画前程林风眠中国之所谓国画,在过去的若干年代中,有很大的毛病。中国的国画,十分之八九,可以说是对于老式的保守,对于古人的模仿,对于前人的抄袭。王维开创了墨笔山水,于是中国画的山水差不多都是墨笔的;清代四王无意中创立了一派,于是中国画家就此也“石涛”,彼也“八大”起来!殊不知,艺术是直接体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画家的思想感情虽是本人的,画家本人却是时代的,时代的变化就应当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因此,时代在变化,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也要变化,不可

2、以仅仅跟在千百年前的人物背面跑。中国国画家总是崇尚人之风格气度,却忘掉了艺术原是人类思想情感的外化,换句话,艺术是要借外物之形,以寄存自我的,或者说寄存时代的思想与感情的。而所谓外物之形,就是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形体。艺术假使不借这些形体寄存思感,则人类的思感将不能借造型艺术以体现,或者说所谓造型艺术者将不成其为造型艺术!中国画家就弄错了这一点,因此徒慕“写意不写形”的那美名,就矫枉过正地群趋于“超自然”的一隅去了!弄到目前,就只看到古人的笔墨气度,全不见有画家个人的造型技术。为矫正这些毛病,我们所望于中国绘画之前程,还是有话说的。绘画上的基本练习,应以自然现象为基本,先使物象对的,然后谈到写意

3、的问题。古人之因此有“写意不写形”之语,大体是对照那些不管情意趣致如何,一味以像不像为第一原则的画匠而说的。在这个时代,这种画匠也并不是没有。于是,我们就得努力矫正我们自己,而不把那些画匠置之话下。我们的画家之因此不自主地走进了囿于老式、模仿和抄袭的死路,也许由于我们的原料、工具,有使我们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吧!例如我们的国画目前所用的纸质、颜料、毛笔,或者是由于太与书法相似之故,因此就不期然地应用着书法的技法与措施,而无法自拔!那我们就不妨像古人从竹板到纸张,从漆刷到毛锥同样,下一种决心,在多种材料和工具上试一试,或设法研究出一种新的工具来,加以替代,那时中国的绘画就一定可以有新的出路。绘画上的

4、单纯化,在现代同过去的欧洲,并不是不重要的,因此我们的写意画,也无可厚非。但是,所谓写意,所谓单纯,即从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寻出最足以代表它的那特点、质量和色彩,以极有趣的手法,归纳到整体的意象中来体现,绝不是违背了物象的本体,而徒然以抽象的观念,来适合于书法的趣味。予以中国绘画一种光辉的前程,我愿同中国绘画诸同志共勉之。(有删改)1.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_【解析】 本题考察分析文章构造,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段文章构造极为严谨,开头提出问题,然后举例进行论证,最后再得出自己的观点,把这些内容分点答出即可。【答案】 一方面指出中国画囿于老式、模仿抄袭的毛病;接着举例论述时代对

5、绘画艺术的影响;最后得出艺术的内容与技巧要随时代而变化的观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文中两处“写意不写形”所针对的错误结识分别是什么?(分)_【解析】 本题考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前一处从第三段最后一句“就只看到古人的笔墨气度,全不见有画家个人的造型技术”可分析出其含意;后一处从第五段“大体是对照那些不管情意趣致如何,一味以像不像为第一原则的画匠而说的”一句中可分析出含意。【答案】 第一处:不注重造型技术,只追求笔墨气度;第二处:不管情意趣致,一味强调造型能力。(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3作者提出了哪些可以“予以中国绘画一种光辉的前程”的具体措施?请简要概括。(6分)_【解析】 本题

6、考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文第四段承上启下,从“我们所望于中国绘画之前程,还是有话说的”一句,可看出背面三段话,即是作者所提出的解决措施。 【答案】 注重写形的基本练习;尝试或创新区别于书法的绘画材料和工具;遵循物象的本体特点,谋求最有体现力的写意。(每点分,意思对即可)二、(杭州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毕4题。(18分) 【导学号:6930】演戏要带“三分生”刘连群在学生觉得荀慧生的戏总有生疏之处,“没准谱儿”而难学时,荀慧生指出:“这个熟字,摆在哪儿都好,唯独摆在演戏上,要不得。”她说:“熟是应当熟的,但是熟了也容易出许许多多的毛病。”以演武家坡的王宝钏这样的熟戏为例,如果坐

7、下化妆就“没精打采”,上台只是按熟的路数按部就班地唱,戏唱下来了,但“跟没唱同样”。“怎么说呢?自打你存了那个又是王宝钏的念头开始,这出戏已经注定了就是那么回事。”稀松平常,疲疲沓沓,这就属于“熟能生流,也能生油”。“熟”还会使演员凭借嗓子好,武功、水袖功好,脱离剧情和人物,不管与否合适,可着劲儿地唱,拼着力气地耍,“好”是要下来了,却只能落个卖弄。针对这样的现象,荀慧生提出:生!不是全生,也不是半生,而是三分生!所谓“三分生”,其实是在“熟”的前提下的“生”,演熟知熟会的戏要带有一定的陌生感。“哪儿生呢?要看到你和角色就存在着个生字,你是你,角色是角色,相差得很远,这就是生。”演员和角色天然

8、存在着距离,不也许完全合二为一。因此演戏是这一种体逐渐走近、进一步另一种体的过程,熟只是渐近的一种阶段。仍以王宝钏“打比”:她是谁呢?相府千金;干吗又挖野菜?跟她爹较劲儿呢这点儿事谁都懂得,用得着老去揣摩吗?用得着。荀慧生说:“只要你每次都对角色有陌生的感觉,你就会发现本来尚有许多细小的地方没注意,这些新发现就会引着你往角色深里头去,哪怕是戏演完了,它还会扯着你:某处某处尚有点儿事儿没揣摩到家呢,下次再唱时,得把它弄明白了。于是乎无尽无休,越研究越透。所谓千锤百炼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三分生”是要演员不断进一步摸索角色的性格感情,配以合适的动作、唱腔、表情体现出来,使所演角色不断深化、丰满

9、、鲜活。实践“三分生”的主张,还能让观众看戏时产生持久的兴致。人们一般觉得“生书熟戏”,意思是看戏只要故事好,唱、念、做、打精彩,是可以反复欣赏的。其实否则,荀慧生说:“观众眼睛可尖着哪,你挑帘一出来,一看你那份心里满没事儿的神气,观众就明白了:又是她,某某人;又是那么一道汤。对付着听吧。”如此兴味索然,欣赏能持久吗?荀慧生说:“只有你唱戏的对角色有新鲜的感觉,观众才会对你有新鲜的感觉,并且,越新鲜就更新鲜。”“生可以生兴致,你越有兴致,观众也越觉得新鲜,台上就不也许老落死套。”“由生入熟易,由熟入生难。生到熟是个练的问题,熟到生却是个想的问题,得动脑筋、动心。”这,应是大师留给后学的打开成功

10、之门的一把钥匙。(选自文报告,有删改)请简要概述全文思路。(6分)_【解析】本题考察分析文章构造,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文是一则人物传记类的议论性文章,题目也是一种很鲜明的观点,尾段则总结说这是大师留给后学的“钥匙”,由此可以看出本文在构造思路上呈现一定的由浅及深、由叙到议的特点;再看正文部分,由“针对这样的现象”“实践三分生的主张”,可以看出其层次的递进(提出、分析、解决);第三段末尾“不断深化、丰满、鲜活”,是“三分生”的意义,凸显其重要性。对构造思路的分析要立足整体,把握段首句和段尾句,捕获明显的层次推动的词语或句子,以重要人物事迹为脉络。【答案】文章一方面以学生学戏的困惑引出荀慧生对“

11、熟”之弊病的结识,提出“三分生”的观点并论述其内涵(本质);接着从演员表演和观众欣赏两个角度明确“三分生”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三分生”对于后学的意义。(每点2分)5.请结合全文概括“熟”给演戏带来的弊病。(6分)_【解析】本题考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熟”的弊病重要呈目前开头两段,因此不难发现“生流”“生油”“卖弄”等信息;题干规定立足全文,“三分生”主张的意义恰恰是“熟”的对立面,可以得出“持久、创新”等信息。【答案】 使演员演戏不认真,“熟能生流,也能生油”;脱离剧情和人物,卖弄功夫;落入死套,无法进行艺术创新;让观众缺少新鲜感,欣赏不能持久。(每点分,答出三点即可)6如何才干真正贯彻执行“三分生”的艺术主张?请简述。(6分)_【解析】本题考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真正贯彻“三分生”的主张,一方面体目前倒数第二段“实践三分生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