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简介.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37414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颜真卿简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颜真卿简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颜真卿简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颜真卿简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颜真卿简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颜真卿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颜真卿简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颜真卿简介篇一:关于颜真卿的介绍 关于颜真卿的介绍 颜真卿(709-785年,一说709-784),唐代杰出 书法 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 费县 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 楷书 与 赵孟頫 、 柳公权 、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 颜筋柳骨 ”。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 颜之推 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 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 褚遂良 ,后师从 张旭 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 楷书 的创作,树立了 唐

2、代 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 书法 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 忠臣烈士 ,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 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朱长文 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 夏云 ,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

3、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 二王 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 曾云 :“诗至于 杜子美 ,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 多宝塔碑 ,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 东方朔 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 麻姑 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 中兴颂 ,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

4、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 刘中使帖 、自书告身帖等。篇二:颜真卿生平及主要作品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

5、”的创造者,世称“亚圣”。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量流传。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文34行,

6、行66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 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自书告身 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共386字。有人疑为伪托。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

7、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自书告身为内府旧藏之物,前有纯庙前有御书十余行,隔水绫上复嵌御书数小行,后有米友仁、蔡襄、董其昌三跋,又朱朗白一跋,颜书墨彩已脱。后为清宫石渠宝笈之物,因何出宫有二说。中国书法全集颜真卿卷内称清梁清标、安歧以及清内府收藏,后赐与恭亲王奕,为清宫赏赐奕之物。此说当因内有恭亲王章、正谊书屋珍藏图书等印为据。而从翁同龢鉴藏大系略稿知,此件为1861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之后散出宫外的。 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仆射郭英又的书信手稿。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时。“乡里上齿

8、,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然而郭英又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为此颜真卿引历代及唐代成规抗争之,写下此长信。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许多字与行还写得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虎虎有生气。似乎也显示了他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宋代米芾在书史中说:“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

9、:“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 争座位帖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 北宋长安安师文以真迹模勒刻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因摹刻精妙且真迹失传,好事者皆以该本为据辗转翻刻,故传世诸本以其最为所重。今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此本43行“出入王命” 之“出”字完好无损,当为南宋所拓。末有清何绍基手书小字长篇诗跋。篇三:颜真卿简历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

10、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字体,技术制图中的一般规定术语,是指图中文字、字母、数字的书写形式。字体,一种应用于所有数字、符号和字母字符的图形设计。也称为“样式”或“字样”。Arial 和 Courier New 是字体的示例。字体通常具有不同的大小(如 10 磅)和各种样式(如粗体)。 把下载的字体解压拖放到C:WINDOWSFonts,就自动(注意:自动)安装了。颜真卿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