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森国民性思想研究.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37227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林森国民性思想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林森国民性思想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林森国民性思想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林森国民性思想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林森国民性思想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林森国民性思想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林森国民性思想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林森“国民性”思想研究刘朝锋(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马林森的比较教育思想继承了历史-人文主义研究传统,“国民性”是理解其比较教育思想的关键。以马林森的代表作比较教育研究导论为基础,透过以下六个方面对其比较教育中“国民性”思想进行了立体式解构:国民性思想提出的背景;国民性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国民性与教育、文化之间的关系;国民性思想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意义;国民性思想引发的争论;国民性思想面临的新挑战。关键词马林森;国民性;因素分析;文化;教育弗农马林森(Vernon Mallinson) 是比较教育“历史-人文主义”研究传统的重要代表。20

2、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学科方法论的初步形成时期。马林森深受这一时期历史人文主义研究传统的影响,在继承萨德勒(Michael E.Sadler)康德尔(Isaac L.Kandel)等人比较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将因素分析、历史研究等比较教育方法融入民族性和民族国家框架之下,确立了其独特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他的比较教育思想曾对比较教育学科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 在我国比较教育领域对马林森思想的介绍却并不多见。国民性思想是马林森在比较教育研究方面的核心思想,该思想集中体现在其1957年出版的著作比较教育研究导论中。该书1957年初版,1960年再版,1961年和1964年两次重印,1966年三

3、版,1975年四版,1977年重印,1980年出版普及本。全书共分十一章,分别是:(1)教育的目的;(2)教育和国民性;(3)国民性的决定因素;(4)为生活的教育;(5)教育的不同目的;(6)教育行政;(7)教师教育;(8)学前教育;(9)初等教育:(10)中等教育:(11)技术和继续教育。附录1:寻求一致性;附录2:12个国家的教育图解。在第四版的序言中,马林森谈到他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当代西欧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一个概观,在比较的基础上,追溯西欧各国共同的教育问题:如何和为什么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取得了什么的结果。1”在这本书中,前三章可以说是马林森对自己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的阐述。后几

4、章大致是他用其研究方法对几个国家相似或共同的几个教育问题的一些研究。该书也包括美国和前苏联教育的内容。贝雷迪(G.Z.Bereday)曾评价说,“马林森表现出对区域和主题两个方面的关注,似乎对主题注意的更多些,他运用区域是为了说明主题。”2但不论是研究国别还是所选取这些国家的教育问题,都是以其研究方法或分析框架“国民性”为核心贯穿始终的。因此,理解他的国民性思想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把握住其国民性思想也就抓住了他比较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素。本文试图以比较教育研究导论为基础,对其国民性思想作系统的介绍,简要的评析,以期对比较教育研究有所助益。一、 “国民性”思想提出的背景(一)民族主义的勃兴时代背

5、景民族主义因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产生,伴随着现代国家体系的形成而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民族主义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思潮之一。它是世界现代化过程的产物,它是现代世界进程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动力之一。在其产生后的几百年里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由于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结构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涵义,试图对民族主义下任何确切的定义式极其困难的。但他得影响却实实在在的存在。可以说,民族主义是主导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它和每个人、每个集团、每个国家、每个国家中的具体事务乃至整个国家社会都息息相关。因此,民族主义成为包括教育研究者在内的学术界持久不衰

6、的研究领域。民族主义不论是作为政治现象,还是政治观念,它都是一种带有强大影响力的意识形态。20世纪是民族主义凸显的时代,共形成了三次民族主义浪潮。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20世纪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民族主义通过作用于各种超民族的意识形态对世界格局进行重构的历史。”3“在西方,比较教育研究与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在同一时空线上的,换句话说,正如民族主义是推动现代教育与教育现代化产生的动力源一样,”4“它也是比较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动力。”5马林森的比较教育研究导论一书1957年出版,1975年第四版问世,正与20世纪民族主义大发展的历史时期相吻合,而其比较教育思想也深深地体现着民族主义思想的光芒。可以说,民族

7、主义的勃兴是马林森国民性思想提出的重要背景因素。(二)因素分析法的发展学科背景马林森国民性思想的提出与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素分析法是一种经典且迄今为止仍被广泛使用的分析框架,其创始人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家萨德勒。在我们从对别过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实际价值的东西?一文中,萨德勒为以历史法为主要特点的因素分析理论确定了方向,对20世纪比较教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开始形成,从而标志着比较教育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时,决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物上,也不仅仅盯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而是要深入到学校之外的街头

8、、家庭中去寻求那些“维系着实际上的学校制度并对其取得的实际成效予以说明的那种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力量”。6可以说,马林森对萨德勒的上述观点是非常赞同的,他也在其许多著作和论文中多次引用了萨德勒的观点。康德尔使因素分析法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最根本的目的应是“发现教育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特定背景中的解决方法,以及发展教育的原理或原则。”7康德尔强调,教育的比较研究应着眼于各国的国民教育制度并要放眼世界。对各国的教育制度的评价要分析那些形成和影响教育制度的东西。为此,他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族性和(决定民族性并从而使国民教育制度具体化的)“力量与因素”的概念。他认为,比

9、较教育就是以世界教育为着眼点来考察各国的国民教育制度的一些具体实际的问题,如课程内容、教育机会均等、英才教育等,并努力阐明决定这些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文化传统因素等。从马林森关于国民性的一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得思想也是对康德尔某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林森的国民性思想无疑受到了萨德勒,康德尔等比较教育学家提出的因素分析法的影响。二、“国民性”的内涵及其决定因素(一)“国民性”的内涵早在公元前5世纪,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就曾提到过“国民性”这一概念。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多高(McDougall) 就曾论述过种族与遗传因素对于民族精神的重大影响。这可

10、能就是有记载以来, 最早的关于“国民性”问题的论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国民性”问题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在比较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国民性”国民性与民族性的英文表述都是“national character”,国内学者也经常交叉使用,并没有做出区分。但我认为在研究马林森的思想时,使用“国民性”更为贴切。因为马林森的比较教育研究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其民族的概念也主要指的是民族国家。视角曾经成为一个时期常用的研究工具。萨德勒、康德尔、汉斯等比较教育学家都曾对这一问题有过论述。在此基础上, 马林森在比较教育研究导论一书中, 对“国民性”概念作了进一步阐发。马林森首先对民族( nation)

11、进行了界定。他十分同意哈特肖恩(HartShorne) 的观点, 认为民族就是“居于一定区域内的, 因普遍接受对他们来讲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而具有紧密联系的情感( feel held together) 的群体。这个群体组成民族国家, 在内部, 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得以保留。”从马林森对民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他实际上所强调的是民族所拥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及因此而形成的一种紧密联系的情感。正是在这种民族认识的基础上, 马林森认为民族( 民族国家) 具有某种精神内核“国民性”。一种“固定的心理素质”、“情感”或“情绪”、稳定的“精神状态”或“倾向”是“国民性”的基础。马林森借鉴了著名社会学家金斯博格(M.

12、Ginsberg) 的观点, 认为“国民性”就是“某一民族所特有的、普遍的, 在几代人的继承中或多或少持续地表现出来的, 在思想、感觉、行为方面倾向的综合。”8“国民性”随着民族的逐步成熟, 而经历长期的变化(即须经一个缓慢的社会变化过程)。一个民族的政治结构、理想、目标、社会结构和文化观都来自于该民族的特性。在某种意义上说, 实际上他把康德尔、汉斯等比较教育学家关于“国民性”的概念融合在了一起。从其定义中, 我们可以发现, 马林森所强调的实际上是一种情感和情绪。正因如此, 霍姆斯(B. Holmes) 等比较教育学家认为, 马林森实际上涉足了社会心理学的领域9。(二) “国民性”的决定因素在

13、“国民性的决定因素”一章中,马林森把影响国民性形成的四个决定因素归纳为遗传、环境、社会系统和教育。马林森十分赞同法国哲学家富依列(Fouillee)的研究不同族群的行为时要着重研究其物理环境(physical surrounding)与社会条件(social conditions)的观点。随后,他分别从地理,经济,历史,宗教,政治与社会影响等六个方面对国民性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具体阐释。此外,他还考虑到了科技的发展,认为技术影响贯穿于所有决定因素,并特别影响到经济与政治因素。1.地理与经济因素 马林森认为,生活在与人紧密联系的环境中的人更具有社会性,而独居、很少与人接触的人则往往表现的更为乖僻与羞

14、怯。当经济处于只能满足人们最低要求的水平上时,教育也就一定是处于非正规的水平上,且多是在工作中进行的。马林森以法国为例。法国主要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大多是自耕农,因此,种植很容易就以家庭为单位。人们都以自己的土地所有权自豪。法国的农业逐渐成为经济稳定与平衡的力量。历史中很多次,农业使法国经济摆脱了崩溃的边缘。随后的工业化没有产生预想的全面的影响,如美国和德国那些快速组织与发展的大工厂体系并没有在法国建立起来,但一些家庭和工人组合却发展起来了。他们明显地关注家庭,体现了他们的农民本源及具有高度个人主义的特点。虽然因为诸多的因素影响,法国一直是中央集权制,但法国人的个人主义特点十分明显,这恐怕就是

15、地理与经济因素的影响。2.历史因素 马林森认为,国家的政治,宗教,地理与经济事务都与其历史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历史因素对于国民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马林森从比利时与法国的近代史研究中得出了以下结论:历史的因素对这两个国家的国民性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法国从1515年开始到拿破仑时代的历史决定了法国一直以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特点,而现在学者普遍认为,只有高度的中央集权才更能保障法国的发展。3.宗教因素马林森认为,马丁路德对天主教堂至高无上的权威的挑战实际就是民族主义思想的繁荣与发展。这一历史事件对人们的历史,政治与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事实证明,宗教运动与改革深深地影响了国家生活,一些宗教问题例

16、如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教育权等至今也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宗教也是国民性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4.政治因素 在论述宗教因素的基础上,马林森认为,教堂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中最有趣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同国家寻找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的方式。而这种解决方式就取决于该国家的政治。以教育为例,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提供多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由这样或那样的政治信仰所决定的。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才合适?选拔什么样的人去接受不同的教育?正式教育应持续多长时间?教育应有多少分支?这些问题都受制于政治因素。5.社会因素马林森认为,社会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社会的传统观念,人口结构,社会管理,文化发展等等许多方面影响着国民性。马林森举例了法国的一个教育改革(classes nouvelles)的例子,说明了该改革之所以被取消的原因。除了经济,不断增高的人口出生率,政府经济紧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