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36786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小组成员:陈波(组长),曹加敏,陈浩洁,陈菁妍,陈颖,褚玲红,达明哲,戴洁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孩子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而完整的家庭必须是有父母亲的家庭,刚柔并济,形成教育孩子的最佳合力。1. 在家庭教育中能起到平衡作用女性的虚荣心大都比较重,大部分的母亲都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考了98分,母亲会说要是考一百分就更好了,孩子考了一百分,母亲会期望孩子怎么不考双百?过份的要求和期望,致使有的孩子得了“儿童成才焦虑症”,在这样的家庭里,父亲的平衡作用非常关键。父亲一般不会象母亲那样苛刻关注孩子的成绩,他们总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很聪明的,知识点也掌握了,只

2、是因为不够细心才考不理想。因此,当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而受到母亲暴风雨般的指责后,父亲的一个微笑、一次拍抚或一句宽慰的话,都能迅速使孩子从与母亲的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通过缓缓引导,使孩子受挫的羞愧转化为奋起的决心。 2.帮助儿童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培养良好的性别观念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是: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很少有男性教师,这就减少了儿童与男性接触的机会,这对男孩子的损失尤其重大,因为他完全没有可模仿的榜样,不知道男人应该怎样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使女孩子受到的损失是:长大成人后在男人面前感到无所措手足,紧张和羞涩。因此,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男孩能模仿、学

3、习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如果男孩缺乏“父爱”或与父亲交往过少,容易导致“女性化”倾向。对女孩来说,通过对父母性格特征的识别,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掌握性别角色标准。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在随单亲母亲长大的女孩中,成年后往往拒绝做母亲或妻子,在取得满意的两性关系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心理学有关性别角色形成的理论都比较一致地强调父亲在孩子性别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模仿父亲的角色和行为,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性别特征的行为。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榜样的作用,认为父亲为孩子提供了一种男性的榜样和行为模式,男孩往往把父亲看作为未来发展的模型而去

4、模仿父亲,女孩则往往从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上找到未来生活的参照,青春期的女孩甚至会把父亲看作为未来丈夫的模式。因此,扮演好父亲角色,对孩子正确的性别角色的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3.促进孩子认知的发展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的智力影响是有差异的。孩子经常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有研究发现,父亲与孩子交往的数量与孩子的智商有正相关(也就是交往数量越多,孩子的智商越高)。通常,父亲影响出现得越早,孩子的智力发展受到的

5、影响就越大。4.是孩子发展身体和意志的榜样。父亲更多的喜欢运动,父亲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更倾向于身体语言,更乐于参与孩子的游戏,这对于孩子身体和动作的发展都是有益的。父亲身上所具有的男性独特的果敢、坚强、自信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中,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父爱,模仿、学习父亲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个性特征,尤其是对男孩要求更为严格。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成为责任和力量的化身,为孩子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做好榜样,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5.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守护者研究表明,父爱缺失的孩子通常表

6、现出害羞、少言寡语、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等心理特点,严重者还可能上学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好暴力。这是因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严重制约了孩子个性的发展。母性的教育是沉稳、内向,给孩子安全感的教育,而父性教育则开放、外向,将孩子引向更宽广世界的教育。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这些积极地心理品质无疑是父亲应该传递给孩子的。6.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促进者人的社会性发展是人类生存于社会之中的必然之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应当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长期跟随母亲的孩子由于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家庭,对于家庭之外的世界认知较少。父

7、亲广泛的社会活动会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与父亲生活时间长、受父亲影响大的孩子,容易“继承”父性的基因品质:大度、开朗、自尊心强、喜欢交往、社会化强,甚至会更诙谐、幽默。因此,在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父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二不恰当的父爱产生的消极影响1. 父亲过度呵护,溺爱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十分的溺爱孩子。这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给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

8、不予以满足,只要孩子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所替代。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孩子的过分依赖心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同时,这样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小皇帝”,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还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古人说“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在许多的单亲家庭中,家长对疼爱往往超过一定的限度。主要表现为溺爱、放任、包庇甚至纵容,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孩子犯罪的温

9、床。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制造者、培植者。2. 父亲过分严厉导致子女违法犯罪父爱是一种权威性的爱,父亲应当有适当的权威,这种权威与母亲正当的情感陶冶相结合,就会使子女的个性和谐、健康成长。但是,如果父亲过分严厉(独裁型),对子女管束、干涉太多,子女缺乏与年龄阶段相匹配的自由,就可能造成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对抗情绪。子女为了逃避父亲的严厉束缚或继续对抗,或离家出走,以攻击他人与社会、自我受罚来表达对父亲和家庭的反叛,最终导致家庭悲剧。当父亲的严厉与母亲的溺爱相结合时,会更加强儿童青少年的反抗性,逐渐地逼迫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 父亲的不良行为会导致子女违法犯罪如果父亲有赌博、

10、酗酒、暴力犯罪、性生活放纵等恶习,不仅会给子女以消极的父亲形象影响,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情绪、情感障碍,也会使子女直接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各种行为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父亲性情粗暴,实施的是粗暴教育。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归宿”“温暖”与“快乐”,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父亲或因修养欠缺,或是生性就粗暴,略有不顺或不满,张口就骂,举手就打,孩子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自责性,无自信心,

11、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强等心理特征。这样,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不满、怨恨发泄到和社会上,对他人进行“侵害式报复”,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对他人及社会不满的心态,仇视一切,这对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这种教育环境,无异于雪上加霜,严重地摧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极大地阻碍了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一个优秀的父亲所担负的责任,不单纯是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起到家中精神支柱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具有协调家庭、关心培养孩子、热情教育孩子,使孩子深深感应到父爱之神圣,父爱之伟大,父爱之温暖,认识到只有在有父爱的家庭中,才

12、会真正感受到生活之完善,情感之平衡。三父亲缺失和父爱缺乏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的离婚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母亲孩子”的单亲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或很少得到父亲的关爱,产生父亲缺失现象。父亲缺失对他们心理发展的影响也成为一个亟待探讨解决的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缺失使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完整,儿童缺少来自父亲的影响,便有可能造成其心理发展的缺陷。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在一些进城农民工家庭中,父亲是家庭经济支柱,起早贪黑忙于工作,把教育孩子的事推给了母亲。尽管这样的家庭还是健全的,但孩

13、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却是残缺不全的。调查显示,在农民工家庭,父亲和母亲参与对子女的教育存在不平衡状况。父亲们常说“我不是不想管孩子,可是我哪有时间呀!”也有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我就管挣钱养家。”母亲则自愿包揽了抚养教育孩子的全部或大部分。有的孩子来到城市几年了,父亲没有跟孩子一起去过公园、游乐场;父亲从来没有给孩子开过家长会;有的父亲说不出自己孩子的优缺点,不知道孩子有什么需求这种父教缺失的情况将对孩子人格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父爱缺失和缺乏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学认为,父亲在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弗洛伊德将父亲描述为

14、儿童眼中的保护者、教育者和自己未来理想化的形象,儿童的认同作用会使儿童将父亲作为榜样进行模仿,使自己的行为越来越像父亲。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是通过同性别父母的榜样强化而形成的。父亲为男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使得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亲。可以说父亲的很多行为品质和习惯都会在儿子的身上体现出来;而对于女孩,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使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参照,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异性伴侣,甚至是未来丈夫的模式。通过对父亲缺失家庭和完整家庭对比发现,完整家庭的男孩比父亲缺失的男孩在性别角色定位上表现出较多男子气,在学前阶段,当一个男孩缺少父亲,他与男性交流和模仿男

15、性行为的能力通常严重受限。大量的研究表明,缺少父爱的孩子会产生心理障碍。2与儿童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研究发现,父亲存在家庭的儿童比父亲离开的儿童表现出更少的反社会症状,家庭中父亲的参与可以降低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同时,父亲缺失儿童的较高的反社会行为并没有因为继父的出现而有所减弱,在父亲缺失家庭中儿童面临高犯罪的风险,在存在继父继母的家庭中,特别是母亲继父的家庭中儿童的犯罪率最高,并且父亲的作用不能被继父代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父亲在儿童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3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研究表明,父亲缺失的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有欠缺,主要原因是父亲缺失的儿童缺少男性角色的榜

16、样作用。4对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也有影响父亲缺失对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产生有害的影响,原因可能是由于父亲缺失的家庭中经济条件往往要逊色于父亲存在家庭,儿童受到的教育、所接触的环境相对贫乏所致。父亲缺失往往导致家庭经济地位相对低下,儿童受到的监控、教育机会也会相应减少。5缺少父爱的孩子常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情绪不稳定,常伴有忧郁、恐惧、紧张、焦虑;自卑心理严重,女孩不自信,男孩少阳刚,而导致胆小、怯懦;极易与母亲闹僵,极易偏执任性;意志薄弱承受不了一点挫折;拙笨无能,生活上的事一窍不通。男性是力量的象征,但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为家庭提供物质保障上,更应体现在父亲对孩子的精神支持和行为引领上。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父母配合、优势互补。父亲们在外奔波、辛劳工作,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孩子”。可是,以“男主外、女主内”为借口,以工作忙作托词而远离孩子,往往得不偿失。因此,父亲无论工作多忙,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