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本色语文 阅读评价凸现语文本色.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36644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厚江本色语文 阅读评价凸现语文本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厚江本色语文 阅读评价凸现语文本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厚江本色语文 阅读评价凸现语文本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黄厚江本色语文 阅读评价凸现语文本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黄厚江本色语文 阅读评价凸现语文本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厚江本色语文 阅读评价凸现语文本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厚江本色语文 阅读评价凸现语文本色.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自己!黄厚江本色语文 阅读评价凸现语文本色时间:20XX年X月X日黄厚江本色语文 阅读评价凸现语文本色 时间:2021-06-27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语文学科特点不明显,比较笼统模糊,如“你真棒”,“你再想一想”等等。被表扬的学生确实得到鼓舞,但大多学生不明白“棒”在哪里;发言错误的学生知道自己说错了,却不知道怎样“再想一想”。 这样的评价可以运用于每一门学科,缺失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导,长此以往,势必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我们决定把评价语视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使评价语凸显语文本色

2、,作为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二、问题研究 教师课堂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之一。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经常运用语言来评价引导学生。教师的评价语是实现有效对话的主要载体,贯穿于整个课堂,伴随着教学的始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如何依托文本语言和学生语言,运用一些技巧,使评价语凸显语文本色。 三、研究成效 1.评价吸纳文本语言,创文本学习情境 借鉴文本语言风格。追求评价的“语文味”要根据文本的语言风格,把握其语言特色。不同体裁的文本有着不同的

3、语言风格,提倡教师的评价语与之相符。想象丰富的童话,教师可以充满童趣的语言来评价;科学严谨的说明文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也必须精当严密;而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古诗文或接近古诗文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当评价语与文本语言风格相一致时,两者就融为一体,浓厚了学习的氛围。 如在教学篓子的青虫这篇有趣的童话时,评价学生朗读说:“小黄鸡吃的可真饱呀,走都走不动了。”这样评价语和文本相融合,评价语言也带有童话的色彩,学生完全沉浸在童话学习的愉快氛围中。 结合文本语言内容。设计评价语时最好能置身于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语与文本语言内容的融合,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价语与语文学习内容浑然一体,

4、针对性更强,指导作用就更明显了,其“语文味”自不待言了。 朗读最后的玉米玉米心灰意冷这一段时,我是这样评价引导的:第一位学生朗读比较平淡,我评价说:“感觉玉米有些难过,不过还满怀着希望,谁再来试试?”又一位学生来读,“孤零零”、“无奈”这两个词语读成重音,但不够鲜明。我点评说:“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玉米多孤单,不过还不到绝望。”第三位学生读,读得绘声绘色。我评价说:“听了你的朗读,让人看到了玉米田中只剩下了这个最棒的玉米,看来老婆婆是不会把它摘下来,他是多么心灰意冷呀”。 这一片段教学,我把评价与学习的文本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活用课文中“孤零零”、“心灰意冷”等语言进行评价,诱发学生主动自

5、然地联想生活体验,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景,有效提升了朗读,精确感知了课文表现的内容和语言的特点。这样的评价指导使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把学生和教师转换成文本中的角色来评价也能使评价语与文本语言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如朗读三个小伙伴一文中,小野猪安慰小伙伴自告奋勇时说的话: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第一个学生读得很平淡,我评价:“你这么安慰小伙伴,听了你的话,小象肯定还是很着急。”第二个同学读出了安慰、自告奋勇的语气,教师这样评价:“你真会安慰人,小象、小袋鼠听了你的话这下都露出了笑容。”这样的评价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特别适合低段学生。 2.借言用言,评价提升学生语文感悟能力 著名教育

6、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小学生年龄小,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比较肤浅,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是语言中常常蕴涵着一些语文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多一份敏感,细心捕捉,并通过评价加以提升,传递这些来自学生发言中的信息。这样的评价,以学生的发言为例,不是简单的灌输,能引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理解。这样的评价才能凸现语文本色。 3.评价策略 善于渗透。善于渗透知识点拨,很多时候,学生的发言中包含着语文知识点(如他们会无意识地运用拟人的手法,但他们并不一定懂得“拟人”),但是他们自己往往是意识不到的。教师要善于从童言中捕捉这些信息,提炼出语文知识并在评价中进行渗透,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7、。 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时,一位学生指着图上三棵大树说:“三棵大树像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谈着一天的见闻。”我被孩子的童真所感染,马上评价说:“孩子,你的观察真独特,你把大树当作人来说,说得真好!”。 “三棵大树像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谈着一天的见闻。”这句话里面包含着孩子独特的观察和个性化的感受,这里面有拟人,有想象,富有童心童趣。通过这样的赞美,学生就会明白这是把“大树”当作“人”来讲的,就会初步领会“拟人”的用法,诗一样灵动、优美的语言就会在更多的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语文昧”也就充溢课堂,充溢在每个孩子心中。 渗透方法指导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只要教师细心捕捉,就会发现学生经常自

8、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情,发现学生运用的学习方法,巧妙地运用评价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领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巧于梳理。课堂上学生围绕一个话题交流时,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各有侧重。这时就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在评价中梳理各种信息,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学会从多方面来看问题,逐步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发言互为融通,使感悟更全面、完整。 如在交流作者不愿意放弃鲈鱼的原因时(钓鱼的启示),学生的答案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评价时就要提炼出学生话语中的关键信息并加以梳理,促使学生领悟到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原因的,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9、。 精于转化。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还处于不完善阶段,在思考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偏差。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加以否定,学生最终还是不知道为什么错了,而且很可能会伤孩子的自尊。教师要利用这些错误,通过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走上正道。这样,错误信息就转化成了课堂资源,展示了学生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使课堂呈现出一种循环式生成的状态。这样的评价能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提升发展。 教学美丽的愿望这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小花愿望的句子。 生:春天来了,我要送给人们淡淡的清香 现在我们就站在这片花丛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我引读,“春天

10、来了,我要送给人们淡淡的清香” 读完我问:“现在谁来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时有位学生冷不丁地:“呵欠。”别的小朋友也跟着“哈欠”起来。教室顿时混乱起来。教我猝不及防,问那个打哈欠的同学:“你为什么打哈欠呢?”学生调皮地回答:“因为小花太香了,我的鼻子会过敏。”我愣了一下,马上灵机一动追问:“金色的小花是很香的吗?请大家在课文里找一找,看谁有本领找到?”学生立刻都去读书,马上说:“不对,小花不是很香。因为书上说春天来了,我要送给人们淡淡的清香所以不会打哈欠。”我故意恍然大悟道:“原来金色的小花发出的是淡淡的清香,真好闻!是不会让我们的鼻子过敏的。”谁愿意来扮演这金色的小花给我们带

11、来淡淡的清香了?小手一个一个高高的举起来,教室的混乱已经被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代替了! 对于学生的回答,如果教师和学生只是一笑了之,那么必然会带来负面效应。但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顺水推舟,并未批评他,而后话锋一转:“金色的小花是很香的吗?请大家在课文里找一找,看谁有本领找到?”老师利用这样的评价,将负面的信息转化为正面的信息,并加以强化、挖掘,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学习文本学习。 教师充满“语文味”的评价语看似产生于即兴,其实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文化底蕴、良好的语言素养和正确的教学理念,这需要老师拥有一颗随时能够捕捉评价瞬间的心灵,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推波助澜达到教和学的最佳效果。突出评价语言的个性化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用不同的评价语言,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满足不同个体的心理需要。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言才能凸现语文本色。致自己的励志语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所谓的成功,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拼搏向前的巨轮。天道酬勤,加油,加油,再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