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与评析.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362891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与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与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与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与评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与评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与评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来宾市兴宾区八一小学 韦幸就设计理念: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的课文,课文主要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在教学时,紧扣本组课文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单元主题。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语言文字内涵的挖掘,注意将学习引入现实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育目的。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

2、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难点:1、品读重点词句,感受地球的美丽可爱。2、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具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教学方法:品词,诵读,感悟文本内容。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3、1、师:每年10月13日是什么节日?(少先队建队日)2、每年的4月22日又是什么节日?学生质疑思考回答(世界地球日)3、对于地球你有什么了解?(地球是个椭圆形的球体,自然资源丰富)引说: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的4、质疑:我们人类有几个地球?(只有一个)(PPT课件出示课题:13 只有一个地球)5、齐读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引导读几遍课题并质疑。你怎样理解“只有”。(评析:谈话引出“世界地球日”,了解人类对地球的重视,出示课题强调理解“只有”“一个”让学生知道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对地球的保护。)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

4、吧! 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尤其是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多练几遍。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旁边注上问句。)2、交流读书感受。提问: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谁能勇敢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疑问吗?请交流。3、学习生字新词。(1)、PPT课件出示:生字。jng晶yng莹i蔼z资kung矿c赐ji竭ln滥xi胁d睹、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检查自学情况。(抽23名学生分读,再分小组赛读,集体齐读,表扬评价)、识记生字 。(引导观察生字,提问: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一个最

5、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办法识记它?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评价表扬)(2)、PPT课件出示:新词。裹着 渺小 范围 恩赐 慷慨 滥用 枯竭 贡献 威胁 目睹 晶莹 和蔼可亲 相互交错 生态灾难 生态环境 美丽壮观、读准词语。(指名读词语,激励评价;指导读词语,读准:“和蔼可亲、裹着 渺小 晶莹“等词;抽读词语:集体齐读,表扬评价)、理解词语。(提问:你理解“晶莹”是什么意思吗?在文中是指什么光亮而透明?你还有那些词不理解吗?谁来帮助他?鼓励表扬。)4、全班齐读一遍课文,要求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表扬评价。(评析:学贵有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和问题去读课文,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生字新词的自

6、学,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PPT课件出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我知道课文讲了有关地球( )方面的内容,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 ),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 )。她所蕴含的( )。如果她被破坏,人类根本( )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 )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大段? 2、组织交流反馈,齐读课件出示的内容。通过自己默读交流,谁已经完成以上的填空了?指名试填,表扬指正。PPT课件出示:概括文章内容:通过学习,我知道课文讲了有关地球(4)个方面的内容,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

7、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她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 )。如果她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保护地球 )。学生齐读。、根据以上梳理的几方面内容,你认为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大段?为什么?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PPT课件出示:这篇文章可以分为4个大段:一、(第1至2自然段):写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二、(第3至4自然段):写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三、(第5至7自然段):写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四、(第8至9自然段):写人类应保护地球。学生根据以上各段落大意用“/”给文章做好分段标记。3、分4个小组朗读全文,每组读一大段,看看哪组读得最棒。(

8、评析:结合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概括全文大意使学生有效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较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四、学习第1、2自然段的内容。1、读了几遍课文,地球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表扬肯定。2、PPT课件出示图片,课件展示地球全景图片。(现在让我们跟着宇航员的远距离的拍照去认识这位母亲的真实面目吧,了解远照地球图片。看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一句话来赞美地球母亲。(太美了,美丽壮观),然而在茫茫宇宙中它是?(渺小的)3、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出示: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理解“渺小”一词后,它与谁比那么渺小?与人比呢?用“渺小”说句子;

9、品读这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渺小)(地球与宇宙相比是渺小,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说明人类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据资料说明:地球表面积只有5.1亿平方千米,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爱护它。齐读: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思考: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有感情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5、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课文,了解地球的外观的“可爱”。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

10、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从外观看地球与其他的星球有什么不同?它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着重理解“蓝色和白色的纹痕”“水蓝色纱衣”等语句。(蓝色的为水,白色的是陆地,“纱衣”指的是大气层。水和大气层是别的星球没有的,也是地球区别于其他星球的最显著的特点。)(1)PPT图片课件出示,了解近照地球美好河山图片,让学生说出看到美景的感受。(2)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出示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引出“美丽壮观”理解,感情读词语,(板书:美丽壮观)出示图片,用“美丽壮观”来描述地球的大好河山。(如:巍峨

11、的雪山美丽壮观。汹涌澎湃的大海美丽壮观。飞流直下瀑布美丽壮观)感情朗读读该句子。(教师引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3)引出“和蔼可亲”理解,感情读词语,品读该句子。感情朗读: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6、再读第1自然段。地球母亲这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读了这段你的心情怎样?(愉悦)这句话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打比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7、配乐朗读第12自然段,请用愉悦的心情再次感受地球的美丽壮观。(全班起立深情朗,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8、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这个地球母亲给你的印象怎样?(板书:可爱)(评析:品词析句诵文,抓住重点词语的理

12、解,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做到学以致用;结合语言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及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中去朗读,让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感染。注重抓住科普文章的特点,教给学生说明方法。)五、总结: 然而,这些美丽壮观景色如今是否都还存在?再读下面的文章,我们还能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往下了解地球。(评析:结尾总结引起思考悬念,激起学生往下学习的好奇心。)六、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收集了解地球遭受破坏的有关资料。(评析:作业设计有效巩固本节课的生字新词)板书设计: 13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 渺小 (可爱)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

13、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要进行人文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而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对学生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既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进行人文思想教育,而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对学生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只有正确地解读语文课程的性质才能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在认清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时,还要从语文的工具性入手,把阅读、写作、听话

14、、说话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实质上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入手,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通过具体的语文活动,多读,多写,多积累,多感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通过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抓住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本节课教学最突出的教学特点是:1、学生的朗读形式多样化,重视朗读的指导,特别是感情朗读,通过自读、齐读、分角色度、引读、配乐读等,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第1自然段时,感受地球外观的美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在茫茫的

15、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2、做到学以致用。如:在理解词语时,能让学生用词说话,在观察地球外形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的特点,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3、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自学、读课文能带着问题去学习,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