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例题解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34337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例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典例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典例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经典例题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典例题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例题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例题解析【例题1】 四只没有标签地集气瓶,分别盛有洁净的空气、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它们。【解析】鉴别物质,应从物质的特性考虑,一般是先从物理性质入手,如无法根据物理性质加以鉴别,再从它们具有的不同的化学性质入手。空气、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气味的全哦体,所以老率用化学性质鉴别。【答案】用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四只集气瓶内检验。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火焰立即熄灭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再向使木条熄灭的两个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集气瓶,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依旧澄清的是氮气。【例题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的过程(括

2、号内为杂质)。(1)CO(CO2) (2) CO2(CO)【解析】由于主要成分与杂质的物理状态相似而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所以可选用适当试剂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再选择试剂时要注意: 所选试剂与主要成分不能发生反应; 所选试剂与杂质反应后的生成物,必须与主要成分状态不同便于分离(或转变为主要成分); 不能带入或产生新的杂质。【答案】(1)使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石灰水,可除去CO2,石灰水与CO不反应。CO2+ Ca(OH)2 = H2O +CaCO3 (2)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经充分反应后使CO转变为CO2而导出。CO2与氧化铜不反应。CuO + CO Cu + CO2【例题3】为

3、了测定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有一位同学称取该铁的氧化物8g,并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保证玻璃管中的铁的氧化物被充分还原,得到如下两组数据:反应前铁的氧化物完全反应后A组玻璃管和铁的氧化物质量为38.5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为38.5gB组烧杯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为180g烧杯和烧杯中的物质质量为180g试回答:(1) 你认为,应该选择_组的实验数据来计算该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结果为_;(2) 这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答案】(1)73 (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解析】学会分析评价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思考实验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实验设计技能的

4、重要方面。本题就是一道实验分析、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的综合题。(1)由于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不一定能被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且烧杯敞口,可能有水份随气流挥发掉,因此用B组数据计算不如A组精确。已知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8g,其中含氧的质量为38.5-36.12.4g,则含铁元素的质量为8-2.45.6g,即该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2.4=73。(2)CO是有毒气体,不能让其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例题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 ,将上述试液加热煮沸后,现象 ,原因 ,此实验结论 。【解析】二氧化碳遇水反应的性质是本节重点知识,应强化。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对应

5、的酸。化学实验现象反映了物质的化学性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之一二氧化碳溶于水得到碳酸,碳酸显酸性。且酸性易分解。 思路:考虑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生成物的酸碱性及生成的酸的特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酸,石蕊遇酸变为红色。但由于碳酸不稳定,遇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变为中性,故石蕊恢复原色紫色。【答案】石蕊试液变红,红色消失,恢复紫色。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得到酸,酸遇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遇热分解。石蕊恢复紫色。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碳酸不稳定遇热分解。【例题5】 欲除去N2中的少量O2、H2、CO2和水蒸气等杂质,(内含H2、O2不在爆

6、炸极限内)可使混合气体通过下列物质:石灰水 浓硫酸 灼热的氧化铜 灼热的铜。顺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 【解析】此类题目所给选项有特点,属排序题。解此类习题时,可不逐一分析排序,关键是找“龙头”或“凤尾”。所谓“龙头”、“凤尾”是指排序中的第一或最后一项。解题步骤,首先确定第一项或最后一项。利用排除法进行排除。然后在余下的选项中进行比较筛选已确定答案。此题若抓住浓硫酸吸水应放在最后一步,就一步选到B。为了准确无误,检验B中前几项是否合理,如合理则更进一步确认答案为B。除去一种物质中含有的多种杂质时,需要多方面的仔细的考虑。首先是选择除杂质;其次是排序,要考虑除杂后带来的

7、新杂质。所有过程都是物质性质的复习过程,此类题可检查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灵活掌握情况。提示:此题所给的试剂的作用分别为:石灰水除去二氧化碳;浓硫酸除去水;灼热氧化铜用于除去氢气;灼热的铜用于除去氧气。产物是新杂质,需要除去的是:除去氢气后产生的水;另外混合气通过石灰水后带出水蒸气需要用浓硫酸干燥。因此,除氢气、除二氧化碳需排在除水前。而除氢气需用干燥的试管,应排在二氧化碳前。氧气和氢气比较,将除氧气放在第一位最好,将通过氢气试管的水减少到最少。所以此题除杂顺序为氧气 氢气二氧化碳水。即【例题6】在CO和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12g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再将所得到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可得沉淀多少克?【解析】此题解法,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概念,即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守恒来解此题型,可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混合气体中CO通过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转化为,所有的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沉淀。根据质量守恒法,混合气体中的C全部进入中,故有:CO和 C 12 100 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