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339094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技术规范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浮供电局生产技术部2019年5月目录1总则42范围43规范性引用文件44环境条件55产品类型66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技术要求66.1设备组成66.2外观与结构66.3基本功能66.4高级功能86.5数据存储96.6维护要求96.7机械性能96.8电气性能106.9电磁兼容要求106.10环境适应性106.11安全特性116.12工作电源126.13着火危险126.14防护等级126.15使用寿命137 高精度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技术要求137.1设备组成137.2基本功能137.3高级功能147.4远程维护和升级147.5防护等级147.6

2、电磁兼容要求147.7材料167.8盐雾试验167.9使用寿命168.检验与验收168.1一般要求168.2检验项目和试验内容168.3证书168.4铭牌179包装与运输179.1包装和运输179.2发货要求179.3运输要求1710备件及专用工具1711服务与保证1711.1服务1711.2响应时间1811.3保证1812 货物需求一览表181总则为规范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技术标准和要求,依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由云浮供电局生产设备管理部提出、归口管理和负责解释。2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配电网系统中用于配电线路的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及接入平台的使用环境、技术、

3、要求、试验方法、试验分类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存储的要求。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GB/T 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d: 自由跌落GB 420

4、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GB/T 11287 电气继电器 第21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第1篇: 振动试验(正弦)GB/T 13729 远方终端设备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GB/T 15153.1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1篇: 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 15153.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它非电影响因素)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

5、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快速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201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GB/T 11022-2011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22386 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DL/T 63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

6、准DL/T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 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721 配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DL/T 1157 配电线路故障故障指示器技术条件Q/CSG1203019-2016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技术规范Q/CSG 110006-2012 南方电网DL/T634.5104-2002远动协议实施细则Q/CSG 110007-2012 南方电网DL/T634.5101-2002远动协议实施细则Q/CSG110005-2012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标书4环境条件4.1

7、系统运行条件1) 系统额定频率:50Hz;2) 系统电压:10kV;3) 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4.2周围空气温度1) 最高温度:+45;2) 最低温度:-10;3) 最大日温差:30;4) 环境温度最大变化率:1/min。4.3环境湿度1) 日平均值不超过:100%;2) 月平均值不超过:95%;3) 最大绝对湿度:35g/m3。4.4海拔不超过1000m。4.5污秽等级不低于d级,绝缘爬电比距31mm/kV。4.6盐害0.30mg/cm2 强电解质。4.7雷电及风暴日数150日/年。4.8最大风速35m/s。4.9日照强度0.1W/cm2(风速0.5m/s)

8、。4.10安装地点户外。5产品类型表5-1产品类型序号名称型号单位型式、规格1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套每套含A/B/C三个采集单元和一个汇集单元6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技术要求 6.1设备组成表6-1设备组成序号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组成1采集单元2汇集单元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由3个采集单元和1个汇集单元组成。6.2外观与结构1) 设备应具备唯一硬件版本号、软件版本号、类型标识代码、ID号标识代码和二维码,统一进行识别。2) 采集单元重量不大于1kg。采集单元报警指示灯应采用不少于3只超高亮LED发光二极管。地面360可见。汇集单元的底部应具备绿色运行闪烁指示灯,在杆下明显可见。3) 外壳应有足够

9、的机械强度,以承受使用或搬运中可能遇到的机械力。4) 内部线路板采用自动化焊接工艺,采用防水、防潮、防盐雾、防酸雾处理。6.3基本功能1)短路故障指示当配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线路段对应相线上的采集单元应检测到短路故障,并可区分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将信息回传后台系统综合判断得出故障区段,控制相应采集单元发出短路故障报警指示,同时通过短信发出故障通知。2)单相接地故障指示 当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段对应相线上的采集单元应检测到接地故障,将信息回传后台系统综合判断得出故障区段,控制相应采集单元发出接地故障报警指示,同时通过短信发出故障通知。3)数据传输采集单元通过无线方式将信

10、息发送给汇集单元。4)故障报警复位采集单元应能根据规定时间或线路恢复正常供电后自动复位,也可以根据故障性质(瞬时性或永久性)自动选择复位方式;自动复位时间可设,设置范围024h,可由后台系统远程进行配置。5)电池低电量故障指示采用蓄电池供电时,当电池电压降低到相应值时,采集单元应具有电池低电量报警并发送遥信信号功能。6)自检(测试)功能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的采集单元应具备手动检测功能,能显示自检结果,能在停电安装时辅助判断装置是否正常。应具备自诊断及自恢复功能。装置在正常运行时定时自检,自检的对象包括采样率、电池电压、节能状态等各部分。自检异常时,发出告警信号,通信中断或掉电重启应能自动恢复正

11、常运行。7)防止负荷波动误报警功能在线路电流非故障波动时,采集单元不应误报警。8)自动躲避合闸涌流功能在配电线路进行送电合闸(或重合闸)时,安装在此线路的采集单元应根据后台系统指令进行操作不误动作。9)带电装卸功能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的采集单元应能带电装卸,装卸过程中不应误报警。10)重合闸最小识别时间a)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的采集单元应能识别重合闸间隔为0.2秒的瞬时性故障,并根据后台系统指令进行操作不误动作;b) 非故障分支上安装的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的采集单元经受0.2秒重合闸间隔停电后,在感受到重合闸涌流后应根据后台系统指令进行操作不误动作。11)瞬时故障闭锁报警功能对于线路发生瞬时

12、性故障,线路重合闸成功后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的采集单元可根据现场实际运维需求,对瞬时故障进行报警信息定制推送。12)通信功能要求a) 汇集单元与主站之间以无线公网方式进行通讯,并满足兼容2G/3G/4G无线公网通信模块,采用实时在线工作模式,具有网络管理功能,传输故障、线路暂态录波电流、线路暂态录波电场、电池电量、通信信号强度等信息;b)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应具有远方参数设置及维护功能;13)适应不同接地方式接地故障判别适应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小电阻接地等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及不同配电网网架结构;满足金属性接地、弧光接地、电阻接地等不同接地故障检测要求。厂商应能提供接地故障判

13、断算法模块。6.4高级功能1)电气量监测a) 可录波测量线路运行电流的有效值,突变电流值;b) 可录波通过测量线路对地电容电压,显示线路电压的跌落幅度;c) 支持零序电流合成功能,时间同步的电流即时值和有效值均储存在数据库中可供读取。2)在线录波a) 接地故障发生时,采集单元应能实现三相同步录波,并上送至汇集单元合成零序电流波形,用于接地故障的判断。采集单元触发录波后,录波文件应在90秒内上送到主站。b) 录波范围包括不少于故障前4个周波至故障后8个周波,采样率不低于12.8kHz,即每周波不少于256个采样点,录波数据循环缓存。c) 汇集单元应能将3只采集单元上送的故障信息、波形,并标注时间

14、参数合成为一个波形文件上送给主站,时标误差小于30s。d) 录波启动条件可包括电流突变、相电场强度突变等,应实现同组触发、阈值可设。e) 录波数据可响应主站发起的召测。f) 上送配电主站的录波数据应符合Comtrade1999标准的文件格式要求,且只采用CFG和DAT两个文件,并且采用二进制格式。g) 录波稳态误差应符合表6-2要求。h) 故障录波暂态性能中最大峰值瞬时误差应不大于10%。i) 故障发生时间和录波启动时间的时间偏差不大于20ms。表6-2误差要求输入电流(A)0I200200I600幅值相对误差(相)1A0.5%3)时钟同步及对时a) 每组采集单元三相时间同步误差不大于30s。应出具形式试验报告。b) 汇集单元应支持主站及北斗或其他同步时钟装置对时,守时精度2s/24h,且多套(不少于3套)汇集单元之间的最大误差不超过10ms。4)GPS定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汇集单元,可实现GPS定位功能。6.5数据存储1)汇集单元可循环存储每组采集单元至少31天的电流、相电场强度定点数据、64条故障事件记录和64次故障录波数据,且断电可保存,定点数据固定为1天96个点。2)支持采集单元和汇集单元参数的存储及修改,断电可保存。6.6维护要求终端应支持远程配置和就地维护功能:1)短路、接地故障的判断启动条件。2)故障就地指示信号的复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