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生入园焦虑.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337875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应对新生入园焦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如何应对新生入园焦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如何应对新生入园焦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如何应对新生入园焦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如何应对新生入园焦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应对新生入园焦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应对新生入园焦虑.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应对新生入园焦虑每到新学期入园时,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将再次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帮助幼儿消除分离焦虑一直是一线教师特别是小班托班教师工作的重点,我们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分析、研究、提出对策,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对每个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不同的幼儿尽早的摆脱分离焦虑。一、什么是分离焦虑分离焦虑(Dissociative anxiety)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所产生的过渡焦虑和发展性的不适。主要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3岁的孩子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在3岁前大多数的孩子主要以家庭生活为主,很少或者没有进入过集体生活,而进入3岁

2、这个年龄段,孩子必须要进入另一种生活环境即集体生活,离开家人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产生焦虑现象是正常的,但是严重的分离焦虑现象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史极为不利的。因此,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一线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减轻入园分离焦虑对于幼儿将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二、分离焦虑的表现幼儿来到一个新环境,其心理受到一定的冲击,分离焦虑随之产生,其主要表现在哭闹、身体不适、逃避、紧张、恐慌和采取能使其获得安全的行为。(一)哭闹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第一信号。当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依恋对象的陪伴,孩子的心理会感到紧张、压抑,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的表达情感及诉求的方式就是哭闹,同时也是宣泄不满的方式。较为典

3、型的案例是尔为小朋友,在第一天来幼儿园时玩的很开心,但到中午午休时间开始大哭,任何物质、精神上的奖励都无法使其停止哭闹,一直哭到下午离园为止。从进园的第二天开始,尔为小朋友便不愿意来幼儿园,不愿进班级的大门,在来幼儿园的路上眼睛已经开始泛红,爷爷一离开他即大哭,一直哭闹到下午爷爷再次出现。(二)身体不适许多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的一段时间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现象,这也是分离焦虑现象的一种。出现身体不适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的接触面变广,孩子生病的概率自然也会随之提高,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在进入新的环境中会因为心理的变化间接的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出现感冒、咳嗽等等身体不适的现象,同时,还会有一些孩子以身体不适

4、为借口,逃避上幼儿园。豆豆小朋友在来到幼儿时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现象,在入园不久后便因为生病请了病假,一天来园时,妈妈说他这段时间身体不适,想在家休息,特别是口腔溃疡,吃不下饭,但妈妈离开后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的带动,他渐渐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到午餐时,豆豆便能自己吃饭,而且吃的很香。到下午点心时,吃的较慢,看见爸爸来接他,便开始跟爸爸撒娇,吃不下饭了。(三)忧伤大多的孩子是通过哭闹表现出分离焦虑。然而也有部分的孩子表现为忧伤。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椅子上或角落里流泪。子惠小朋友的性格较为内向,相对文静、胆小些,不会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经常是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流泪、难过。(四)害怕、紧张幼儿来到陌生的环

5、境,对于较少与外界接触的他们来说一下子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小朋友,新的环境,新的活动方式,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感到害怕、紧张。恩源小朋友在来园时,不愿意离开妈妈,当妈妈走后小声的哭闹一段时间,经过老师的安抚,情绪渐渐稳定,但恩源会紧紧握住老师的手,跟在老师身后,遇到小朋友过来问号或者邀约一起玩时,恩源表现的格外紧张,更加紧抓老师的手,有时还会躲到老师的背后。(五)采取获得安全的行为在新入园的孩子中,最常听到的话就是“老师,快给我妈妈(爷爷、奶奶、阿姨)打电话!”孩子不停的要求老师给其所依恋的对象打电话,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让自己有一种安全感。三、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我们要了解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一些

6、表现及其原因,以便更好的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 家长方面在当今的社会大多是421的家庭,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4个老人、爸爸妈妈一起围着一个孩子转,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是尽量的满足,生怕孩子受到半点委屈。正是家长的过分的溺爱,直接导致了孩子自理能力差,情绪情感发展迟缓,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的家长都是80后,在繁忙的工作压力下,幼儿大多都是由家中的祖辈带管,祖辈与幼儿的交流是多对一的方式,这直接让孩子成为了他们的中心。而且祖辈的教育思想已经固化,很难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这也为教师与家长共同合作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产生一定的阻碍。(二

7、) 幼儿方面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每个个体先天的物性本能,但不同孩子表现出来的分离焦虑却各有不同。首先,每个孩子天生的气质不同,对外界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多血质、胆汁质的孩子较容易接受新的环境,较容易融入新的集体,与人交往能力较强,在遭遇分离焦虑时能较快的度过这一时期,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在遭遇分离时就显得格外的焦虑,无所适从。其次,幼儿自身的独立自理能力的欠缺,如不能独立盥洗、上厕所、进餐、午睡等等,使孩子对进入幼儿园生活感到恐惧,害怕独立的生活。再次,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薄弱也是导致分离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孩子在入园时不敢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从而使自

8、己变得孤单、无助。(三) 环境变化进入幼儿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意味着孩子从一个独立的小家庭渐渐接触集体,渐渐的融入社会。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在衣食住行等等方方面都迥然不同。在家中可以无拘无束,没有既定的规则,没有生活的常规要求,没有人际交往的压力等等,但进入幼儿则不同,幼儿园有统一的作息制度,有着统一的生活常规,需要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学会独立的生活。相对与家庭生活来说,失去了一定的自由,同时也是去了一定的被重视感。这些都是导致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四、从案例出发探究应对分离焦虑的措施(一) 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案例一:欣欣刚来幼儿园时有些胆怯,但随

9、着活动的进行,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里表现的较为活泼。一天晚上爸爸接的比较迟,导致欣第二天、第三天连续几天早上大哭,不愿意来幼儿园,但在老师开始进行教育活动时,情绪才慢慢的安抚下来。某一天早上,老师刚刚将她情绪安抚下来,突然她看见爸爸妈妈还没有走,于是又一次的大哭,跑出教室。我对欣妈妈说,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把孩子送进班级后就走,不要回头再看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同时,一定要在放学时及时来接孩子,不要让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让孩子以为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她了。后来有一天放学时,欣妈妈对我说,欣很喜欢老师奖励她小红花,希望老师能多鼓励她,送她朵小红花,后来我对欣妈妈说,在家里也要对她说

10、,上幼儿园时小眼睛没有下雨,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老师才能给她小红花,果不然,第二天,她便没有再哭闹着不来幼儿园了。从欣的个案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雨欣小朋友克服分离焦虑过程中,妈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幼儿园、对教师的信任、支持与配合是帮助幼儿消除分离焦虑的重要方式。首先,在入园前,家长就要做好幼儿的思想工作,同时将幼儿的生活作息尽量的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相吻合。在幼儿面前树立幼儿园的正面形象,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爱上幼儿园。不要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就意味着离开了依恋对象,或者是上幼儿园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等,这会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对老师产生恐惧感。其次,家长要言而有信。家长答应孩

11、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许多家长答应孩子要在第一时间来接孩子,要给孩子什么奖励,就一定要说到做到,否则会给孩子留下一定的阴影。再次,家园沟通联系是帮助幼儿摆脱分离焦虑的重要手段。家长与老师的沟通能够使双方更加的了解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表现,同时,能够共同配合,采取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消除分离焦虑。在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家长的大力支持,只有加强家园联系,多交流孩子在幼儿园及家里的表现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尽早的融入幼儿园的生活。(二) 教师的工作对策1、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1)把爱送到孩子家中在入园前,对新生进行全面的家访。首次与家长孩子见面,要努力给孩子留下一个

12、好印象,让孩子对教师产生好感,消除陌生感;同时也要给家长留下好的印象,赢得家长的信任。在家访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家长对幼儿的介绍,自习了解每个家庭、孩子的特殊之处,比如:孩子的性格特点、喜好、家庭的教养方式等等,同时向家长提供一些有利于减轻幼儿入园焦虑的小建议。(2)创设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在幼儿入园前,教师要对班级的环境进行改造、布置,尽可能的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让幼儿有“家”的感觉,如在班级中布置娃娃家,布置我爱我家的宣传栏,摆放电话以及各种各样幼儿喜爱的玩具。同时班级的环境要整洁大方,不要让人产生压抑的情感,这样在幼儿来园时,会对班级环境有种亲切感。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不仅仅是指班级的

13、硬件设施,教师的对幼儿的态度、行为,同样是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比班级的物质环境更为重要。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理解孩子的感受,疏导孩子的情感;在师幼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和诚信来打动幼儿。如班上许多幼儿害怕上厕所,因为幼儿园的厕所与家中的大有不同,深沟沟让许多幼儿产生恐惧感,这时候,我们只要在幼儿身边鼓励他,帮助他,幼儿便会渐渐的对老师产生信任,渐渐的转移自己的依恋对象;再如,班上许多孩子要求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我们答应了孩子如果不哭就给他打电话,那么我们就要说到做到,只要幼儿不哭,就可以痛电话。这样通过真诚的交往,便能逐渐的打动幼儿,使其慢慢的将依恋对象转变为本班的教师。2

14、、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在一日生活中,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语言活动、艺术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师幼交流、幼幼交流来消减或消除分离焦虑带来的不良情绪。案例二:铭轩小朋友在刚来幼儿园时,跟在老师后面整整哭闹了一个早上,在第二天来幼儿园时,任然哭闹,不愿理离开奶奶,但铭轩小朋友很爱玩游戏,在接下来铭轩来园时,老师主动带他来到娃娃家等游戏区域,挑一些他爱玩的游戏,很快铭轩便转移了注意力,停止哭闹的行为。梓澜小朋友每天早上在爸爸或者伯母走的时候也会大声的哭闹,一定要找伯母,但只要老师陪着她,给她找一个她爱玩的玩具,她便渐渐的停止哭闹,将注意力转移到她新发现的有趣的玩具上。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

15、途径和内容。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宣泄情感、联系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使现实变得不那么使他恐慌。教师在面对小班刚入园的幼儿,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如娃娃家、超市等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他在家中无法进行的游戏方式和游戏伙伴,可以让幼儿在他认为没有威胁的环境中,转移注意力;再如一些拼插玩具,小班的幼儿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注意广度较窄,无法同时注意多种事物,因此在进行拼插等手工游戏时,幼儿常常会忘记自己的分离焦虑,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手上。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多说的同时给孩子树立幼儿园的正面形象,让孩子喜欢幼儿园。常常通过各种故事、儿歌来让幼儿正确的认识幼儿园,这有助于幼儿表达他们的想法,并能从故事、儿歌中获

16、得安慰。如:在入园初期,进行的语言活动有老师早、我爱我的幼儿园等等,让幼儿逐渐接受幼儿园的生活,融入幼儿园的生活。艺术活动也是最能表达幼儿情感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孩子来说,通过绘画、歌唱来发泄自己的焦虑情感,同时忘记自己的焦虑,投入到另一种开心、愉快的氛围中来。因此在开学初期,选择什么样的美术活动、音乐活动,对于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是十分重要的。3、制定、实施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制度许多教师在入园初期并没有开始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因为孩子还在哭闹最严重时期,不适合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但笔者认为,幼儿园的生活常规要在幼儿入园的那一刻起便要开始实施,因为只有幼儿尽快的融入幼儿园的生活,才能尽早的摆脱分离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案例三:多多小朋友在家中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在家访时,奶奶就对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产生疑问,认为孩子不应该那么早起床来幼儿园,想要让孩子在家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