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绵阳市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33700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3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绵阳市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精选绵阳市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精选绵阳市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精选绵阳市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精选绵阳市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绵阳市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绵阳市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绵阳市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一、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怕”的哲学南怀瑾 古时有一位太子,声望已经很高了。可他还要去周游列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乡下老头儿,要求见太子。他腋下夹把破雨伞,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但自称可以做君王的老师,帮助君王平天下。 通报以后太子召见,这老头儿说,听说你要周游列国,但就这样去不行,你要拜我为老师,要处处捧我;在各国宴请你的时候,上位要让我坐,这样你才能成功。太子问他,这是什么道理? 老头儿说,我以为你很聪明,一点就透,你_(果然、竟然)还不懂,可见你笨。现在我告诉你,你是太子,出去绝对不会坐次要的位置

2、;而你的声望已经这样高了,此去也不会再增加多少。 如果带上我这样一个糟老头子,并处处恭维我,那么大家对你的认识就不同了,他们会认为你很了不起。 第一,你礼贤下士,非常谦虚。第二,这糟老头子的肚子里究竟有多大的学问,人家搞不清楚,对你就更敬畏了。如果使各国对你产生了这两种认识,你就成功了。 这位太子照他说的做,_(果然、竟然)成功了。 这不只是一个笑话,由此可读懂人生。 有时候,把好位置让给别人坐,自己在旁边帮着抬轿子,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君子三畏”的道理,也是一种哲学。一个有思想哲学信仰的人, ;而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选自论语别裁)(1)选出文中横线上运用恰当的词语。 (2)给下列加下划

3、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周游列国( )A.圈子,环绕。 B.普遍,全面。 C.星期。言不压众( )A.从上面加力。 B.用威力制服,镇服。 C.逼近。(3)文中的横线上填哪句话最合适?(在文中填序号) A.不会轻易成功 B.其成就绝对不凡(4)老头儿要求太子怎么做?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5)“君子三畏”的道理指的是什么?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声音(节选)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

4、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1)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这段话主要写_。当微风拂过,声音是_的,当狂风吹起,声音是_的。 (3)为什么说“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你是怎么理解的?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雨 看,家家户户的窗户上挂起了丝织成的窗帘;无数的屋檐上泻落着瀑布;门前的积水也像小溪流淌似的,到处是雨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清凉晶莹,珍珠似的,且是一阵阵的,反倒使人觉得它多情。它给忙碌了一春一夏的大地洗尘换装。 雨还没停,太

5、阳却从云层中钻出来了。霎时 , 天空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太阳给雨滴披上了美丽绚烂的外衣。红的,黄的,绿的,蓝的多美啊!抬头望去,天上的雨仿佛是节日的礼花,绚丽缤纷 , 而这些礼花很快落到了地上,没了。渐渐地,礼花越来越小,最后终于没有了。啊,雨停了。 这时候,你就会呼吸到湿润的、沁人肺腑的秋天的空气,吸一口,你就会觉得凉爽异常。天上的雨停了,路两边白杨树上还在滴答,雨点像一颗颗明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使劲摇门口的那棵白杨树,“哗哗”,好凉啊!一颗颗明珠,被我摇下,落在脸上、身上、脖子里,倏地一下便不见了。 我多么喜爱这秋天的雨呀!那美丽晶莹的雨滴,那绚烂娇艳的礼花,那璀璨动人的明珠。(1)运用

6、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划线词语,并写出它的近义词。 霎时_ 绚丽缤纷_(2)用波浪线画出短文中说明秋天的雨“璀璨动人”的语句。 (3)下列句子中为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门前的积水也像小溪流淌似的。B.太阳给雨滴披上了美丽绚烂的外衣。C.天上的雨仿佛是节日的礼花。(4)短文围绕秋雨写了两种时候的景色,分别是_和_。这些语句中,你感到有趣的是:_。(摘录一句) 4课外阅读。 木匠的房子 一个穷木匠造了一间木房子。木房子很小很小,摆了一张小木床和一张矮木桌,只能住下他自己。 一天下大雨,一位老人敲门请求避雨。木匠看看小小的房子,有些为难。他想,能住下一个人就能待两个人。木匠把老人请进屋里,老人就坐

7、在地板上。 没过一会儿,一位可怜的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敲门请求避雨。木匠说:“进来吧!待得下两个人就能待六个人。” 雨越下越大,陆续有路人敲门请求避雨。最后,那很小很小的屋子里居然待了十一个人。他们坐地板,坐床,站着,一起说说笑笑。 木匠笑着说:“只能住一个人的房子竟然待了这么多人,难道是房子变宽了?”大家笑着说:“不是房子变宽了,是心宽了。一个善良人的心宽得能容下全世界的人!”(1)小小的房子一共待了多少个人? (2)短文中的穷木匠是个怎样的人?( ) A.心灵手巧B.心地善良C.法力超常(3)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4)你想对穷木匠说些什么? 5课内阅读。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

8、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1)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说的?请你写出相关句子。 (2)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一下,红头得救后会说些什么? 6课外阅读。 小鸟和大树 有一棵大树,每日沐浴着阳光,与鸟儿

9、一起欢度美好时光。 离大树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曾经有一个小孩因为过河而被水冲走。大树沉思了一下,对人们说:“你们把我砍下来,做成一座桥吧。”于是,大树成了河面上的一座桥。人们过河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鸟儿问桥:“以前你做大树时的生活多么美好,可你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桥微笑着说:“做了桥,我感到自己的人生非常有价值。” 鸟儿说:“可是为了帮助别人,就应该牺牲自己的快乐吗?” 桥说 不 帮助了别人 其实我也得到了快乐(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深思_ 心惊胆战_(2)给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大树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 ) A.大树想尝尝做桥的滋

10、味。B.大树想让人们能够安全过河。(4)在帮助别人的问题上,小鸟和大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小鸟认为:_大树认为:_(5)你觉得大树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7阅读乐园。 秋天 秋天到了。瞧,那些挺拔翠绿的树木,如今也脱下了_的衣裳,换上了_的时装。远远望去,漫山遍野,一片_。 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声哼着催(cu)眠曲,把自己的子女送进甜蜜的梦乡。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好像巧手的姑娘织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绸缎。 秋天,意味着成熟。一场绵绵秋雨过后,风里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稻子、水果熟透的香味,在微微干燥的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的舒畅。熟透了的稻谷,像害羞的小

11、姑娘,低着头;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柿子、金灿灿的橘子令人垂涎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秋高气爽,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去。空中飘舞着成千上万只“花蝴蝶”。你也许会奇怪地问:秋天来了,哪来的蝴蝶?不错,秋天没有蝴蝶,可那_,不正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吗?树木都换上了秋装,只有青松仍是那么苍翠,那么挺拔! 秋天是美好的,我爱秋天!(1)把下列词语填到短文第自然段的横线上。 黄色 绿色 金黄(2)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在第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 (3)短文的第自然段中,作者把“熟透了的稻谷”比作“_”;把“高粱”比作

12、“_”;把“棉花堆”比作“_”;把“柿子”比作“_”,让人回味无穷。 (4)请用文中下划线的“那么那么”写一句话。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

13、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有删改 新华网)(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我国大部分公民都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知道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的民众不足三成。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大部分民众知道垃圾怎么分类,并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投放。只有极少部分的民众从未对垃圾进行分类。(2)据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多少元左右?( ) A.200亿B.300百万C.300亿D.300(3)下列对垃圾分类作用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B.垃圾分类处理费时费力且意义不大C.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