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金刚经》有感.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335957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读《金刚经》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读《金刚经》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读《金刚经》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读《金刚经》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读《金刚经》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读《金刚经》有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金刚经有感 第一次知金刚经,大约是年代后期,当时年龄约、岁,读张恨水先生的长篇言情小说啼笑因缘,书中写道关秀姑因单思樊家树而痛苦无奈之时,听到相邻寺院传来的木鱼梵音,便入寺院向方丈求解脱之法,方丈指点迷津后,赠金刚经一本,嘱她要静心细读。儿时看至此处,心中好奇,金刚经是本什么样的书。要能读读就好了。再闻金刚经已是几年后下放农村,在干完一天的农活后,晚上在柴油灯下读书,有次某书中写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于集市卖柴收钱后,遇一客诵经即闻经开悟,问客所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并告之从何处所得。后六祖安排好老母,即去五祖忍大师处求法。数月后,能大师闻神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2、。便也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见能大师所作偈,暗示其三更时见,三更见后给惠能师讲金刚经,当讲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师大悟,连说了五个“何期:“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看到这儿,将两偈背熟,更想读读金刚经了。又过去20多年。2022年初,父亲离世,悲哀万分,深感人生如梦无常,时天降大雪,看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什么也不会留下,什么也不会带走年关过后,骑单车漫游至玉湖边圭峰脚下,单独登山。因缘所致,得圭峰山玉台寺安贤师劝导开示,皈依三宝,由此成为一名优婆夷。师送大悲咒及心经,并要求背诵,几周

3、后告知已会背,再求金刚经与坛经,两周后,得此二经。现二经已读数遍,深感了解宗教不能限于外在形式,而需读其经典,明其教理。社会上很多人认为烧香拜佛是迷信,把佛与神同等视之,或认为只要烧香、吃斋、拜佛就是信佛,佛就可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孰不知这些只是一种外在形式,是对众生的一种方便法门,是满足众生的美好愿望,但同时还需按佛的教导去做,在平常生活中要做到四摄(摄即群众团结的条件):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求福报实在是需要自己修善业,用菩萨的慈悲心待人对事。孙中山先生说:“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梁启超先生说:“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厌世,乃积极而非消极,乃兼善而非独善。拉哈克斯

4、兰说:“佛陀是把智慧之光投射在人类心灵的第一人。罗素说:“我觉得不管是智慧或人格,佛陀都远远超越其他宗教创教人。通过这些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学者们的证明及评价,可知佛教乃智慧之宗教。佛教二字,实为“佛的教诲或“佛的教育;拜佛,是向导师行跪拜之礼,而不是拜神。佛教是无神的。佛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佛是觉悟者,三皈依所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佛为觉、法为正、僧为净。而这三者,每人自性中本自具足,所以,佛事已觉已成之佛,而众生是未成之佛,我们都可成佛。金刚般假设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在大般假设经中第577卷,后人把其摘录出来,印成单行本而流行。金刚含有坚、利、明三义,是比喻其坚,故万物不能损伤;其

5、利,故能损坏一切物;其明,能除一切黑暗。般假设是梵语,华语译为智慧,专指能徹悟绝对佛性的智慧。般假设有三义,即:实相、观照、文字(方便),所以用金刚喻之三义与三般假设相应:佛的实相般假设清净无染,象金刚一样坚,万物不能损伤;佛的观照般假设念念观照,能损坏一切物相;佛的文字般假设是无尽灯,能除去黑暗带来光明。金刚经和坛经反复提到“无相,金刚经说:“凡有向背是虚妄,假设见虚相是非相,那么见如来。坛经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为什么说“凡有向背是虚妄,这就要谈到佛教的原理、教义,也就是佛的宇宙观:佛教哲学认为茫茫宇宙“无作者义,就是说没有造物主或其他什么神在主宰一

6、切,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都是因果相续的结果,这就是“缘起论,缘起偈说:“诸法因缘生,佛曾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所以了解佛教一定要明了缘起论。佛教的教义中的四圣谛(谛即是真理)四谛为苦,集灭、道。指明人生的苦(苦),苦的来源(集)、苦的消灭(灭),消灭苦的方法(八正道)。综合以上理论,得出“诸行无常,因为世间一切物质均是由“四大所组成,“大为梵语,意为“元素,四大即: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由因缘巧合组成各种物质,成就这有色世界(色即物质),一旦四大分解,或失去某因缘,有即为无。所以,世界万物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都要经过生、住、异、灭,包括人的色身,人体的各组成局部或各个细胞的周期就是经过“生、住、异、灭的不断相续,这也就印证了四法印中的“诸行无常。世上的一切生生灭灭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一切也就是虚相,是短暂的存在。人生在大千世界中也只一刹那,人们相逢也是因缘,所以要惜缘。在悟道中感悟到点滴,也就没有解不开的心结,过不去的心坎了。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