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刘常忠.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330573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刘常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刘常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刘常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刘常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刘常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刘常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刘常忠 562400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页。教材简析: 四年级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设计思路:我认为数学广角的内容并非是为了单纯地

2、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建模,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维方法以及这种方

3、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间隔,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三种数学模型,并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端都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探究、交流、抽取数学模型的过程。解决问题: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

4、教学重难点:1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两端都种的问题。2建构数模,探寻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师:看看老师的手,(师伸出左手)你从中发现了哪个数字?(5,还有4)师:对,老师也发现了一个数字是4,这里的4指的是什么呢?师:对,是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板书:间隔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用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出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原本就来源于生活实践。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课件展示:铁路两旁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这些白杨树像一个个坚强的卫士整齐有序的守卫着我们

5、的铁路。其实在几年前,这儿还是一片荒漠,你知道这些坚强的卫士是怎样茁壮成长的吗?因为它们的成长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你知道是什么法吗?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用铁路两旁的白杨树图片导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又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加强了环保教育,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那么大家知道这些卫士为什么这样整齐有序吗?其实这里面还蕴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你想来发现它吗?就让我们来为学校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吧。学校打算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上植树,每隔5米

6、栽一棵。需要同学么帮着设计。师:现在把你预想的植树方案在纸上画一画。(独立设计)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计丰富的探究活动,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导入新课后,大胆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意识。过渡语:是呀,同样长的路,种出了三种情况,小组合作找找他们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两端都种的情况是不是都可以用棵数=间隔数+1来计算?这节课我们着重来研究两端都种的这个情况。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刚才我们在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5米栽一棵小树,能用画

7、一画的形式来完成,现在长度是100米,是不是也得去画呢?设计意图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寻求可行性方法验证自己的数学猜想。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来研究。板书:复杂问题简单问题。学生探究,自己画图并填表。举出不同的总长度,不同的间距,完成表格。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总长度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有没有棵数不是比间隔数多1的啊?大家的这个发现很有价值。设计意图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

8、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通过不完全归纳法验证自己找到的规律,渗透代数思想。利用你找到的规律,请独立在草稿纸上做一做。1005+1=21(棵)这里的100、5分别表示什么,1005表示什么?设计意图经历探究,发现规律:将所设计的新知识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意识,恰当地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三运用规律,巩固提升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合作找到了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掌握了这样的规律会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快速做出反应,使之迎刃而解

9、。口答:两端都种,如果有12个间隔,应该栽多少棵树? 13棵两端都种,如果栽18棵树,应该是多少个间距? 17个1基础练习 植树2拓展应用 排队问题 路灯问题设计意图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练习的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学习永远是件快乐而有趣的事,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利用这节课的探究方法,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研究植树问题的另外两种情况。设计意图总结设疑,拓展延伸:通过出示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下一节数学课做好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